一种顶棚伸缩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5525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可折叠建筑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顶棚伸缩结构,包括中心柱和围绕中心柱设置的多组可同步展开/收缩的梁架单元,每组梁架单元同时展开时成伞状。梁架单元包括通过上固定架与中心柱连接的上支撑梁、通过下固定架与中心柱连接的下支撑梁、以及通过套设于中心柱的中间环架与中心柱活动连接的伸缩梁。其有益效果在于:通过中心柱、上支撑梁、下支撑梁和伸缩梁的结构组合及联动机构的连接设计,实现了可自动折叠、展开的顶棚伸缩结构;框架结构组合,结构稳固、使用寿命长,结构设计精巧、组合部件之间结构配合紧密而无干涉,适用范围广,折叠后具有较小的体积,运输较为方便,为搭建临时建筑提供了便利条件。建临时建筑提供了便利条件。建临时建筑提供了便利条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顶棚伸缩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可折叠建筑
,特别是涉及一种顶棚伸缩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生态旅游的大力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旅游目的地时转向环境优美的自然景观,甚至偏向人类活动痕迹较少的野外自然环境。为了配合人们日益增长的品质旅游需求,现有技术中涌现了许多可拆装的房屋。
[0003]其中一种房屋主要采用工厂预制的围护结构、屋顶、框架等,常采用三通、四通等连接件来连接梁和柱等,该结构凭借摩擦力来将各梁或柱拉结在一起,如果连接过松,则容易脱落和晃动,如果连接过紧,则不易拆装。
[0004]另外一种是重量较小、携带方便的帐篷式房屋,但帐篷强度和稳定性不高,无法在风雨、风雪等恶劣的环境下进行使用,特别是在较为寒冷或者炎热的天气,人们无法居住。
[0005]现有技术中还有一种临时建筑,搭建步骤为:搭建钢架结构,在钢架结构上铺设板材或布匹,以及将板材或布匹与钢架结构用连接件相互连接。此种大型临时建筑搭建或拆除存在的问题是,大型临时建筑的搭建和拆除工作量大、耗时长、人工成本高。
[0006]在人们不断提高的品质生活需求下,迫切地需要出现一种可临时搭建的居住建筑,即可满足拆装方便的需求,又可以达到携带方便的目的,还要兼顾生态环保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的目的是:设计一种可折叠以便运输和携带的、结构稳固的、通用性强的户外组装建筑的顶棚结构。
[0008]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顶棚伸缩结构,包括中心柱4和围绕中心柱4设置的多组可同步展开/收缩的梁架单元,每组梁架单元同时展开时成伞状。
[0009]梁架单元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在所述中心柱上的上固定架、中间环架和下固定架,还包括通过上固定架与中心柱连接的上支撑梁、通过下固定架与中心柱连接的下支撑梁、以及通过套设于中心柱的中间环架与中心柱活动连接的伸缩梁。
[0010]上支撑梁包括第一上支撑梁和第二上支撑梁,下支撑梁包括第一下支撑梁、第二下支撑梁和第三下支撑梁;第一下支撑梁、第二下支撑梁和第三下支撑梁依次套接且可沿长度方向相对移动,第一上支撑梁两端分别与第一下支撑梁一端和第二上支撑梁一端铰接,第二上支撑梁另一端与上固定架铰接,第三下支撑梁一端与下固定架铰接。
[0011]伸缩梁包括依次铰接的第一伸缩梁、第二伸缩梁、第三伸缩梁、第四伸缩梁和第五伸缩梁,第一伸缩梁的前端铰接在第一下支撑梁后端上部,第二伸缩梁和第三伸缩梁的相互铰接处连接在第二下支撑梁后端上部,第五伸缩梁后端铰接在中间环架上。
[0012]优选地,第一下支撑梁套接在第二下支撑梁内,第二下支撑梁套接在第三下支撑梁内;
[0013]或第一下支撑梁套接在第二下支撑梁外,第二下支撑梁套接在第三下支撑梁外。
[0014]优选地,第二下支撑梁后端套设有固定卡环,第二伸缩梁和第三伸缩梁的相互铰接处的转轴座连接在固定卡环上。
[0015]优选地,第一上支撑梁沿长度方向设有下部开口的第一中空轨道,第一中空轨道中设有第一滑块;第一下支撑梁沿长度方向设有向上凸起的第二滑槽,第二滑槽上配合设有第二滑块;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相互铰接。
[0016]优选地,第一上支撑梁沿长度方向设有向下凸起的第一滑槽,第一滑槽上配合设有第三滑块;第一下支撑梁沿长度方向设有上部开口的第二中空轨道,第二中空轨道中设有第四滑块;第三滑块和第四滑块相互铰接。
[0017]优选地,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之间设有中间铰接块,中间铰接块两端分别与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铰接。
[0018]优选地,上固定架为上、下通气的框架结构。
[0019]优选地,上支撑梁上部设有伞篷,伞篷连接在中心柱上端,伞篷的垂直投影面大于上固定架的垂直投影面。
[0020]优选地,下固定架包括下固定架本体、中心柱连接口和下支撑梁连接口,下固定架本体为一旋转体,下固定架本体顶端设有中心柱连接口,下固定架本体均布有下支撑梁连接口,下支撑梁连接口上部开口,下支撑梁连接口下部设有用于使第三下支撑梁固定的定位孔。
[0021]优选地,梁架单元为中空型材或异型截面型材。
[0022]本技术实施例一种顶棚伸缩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
[0023]1.通过中心柱、上支撑梁、下支撑梁和伸缩梁的结构组合及联动机构的连接设计,实现了可自动折叠、展开的顶棚伸缩结构。
[0024]2.框架结构组合,结构稳固、使用寿命长,中空部分可根据需要填充不同材质以实现不同效果(防雨、防尘、散热性强等等)。
[0025]3.结构设计精巧、组合部件之间结构配合紧密而无干涉,展开/折叠动作灵活无阻碍。
[0026]4.适用范围广,搭配梁架机构数量可调整,如适用于蒙古包的八条梁架、适用于普通房屋的四条梁架等等。
[0027]5.折叠后具有较小的体积,运输较为方便,为搭建临时建筑提供了便利条件。
附图说明
[0028]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组梁架单元展开状态结构示意图;
[0029]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组梁架单元折叠状态结构示意图;
[0030]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下固定架结构示意图;
[0031]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固定卡环连接部位局部示意图;
[0032]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中间铰接块连接部位局部示意图;
[0033]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整体结构展开状态示意图;
[0034]图中,1、上支撑梁;2、下支撑梁;3、伸缩梁;4、中心柱;5、上固定架;6、中间环架;7、下固定架;8、伞篷;
[0035]11、第一上支撑梁;12、第二上支撑梁;1b、第一滑块;
[0036]21、第一下支撑梁;22、第二下支撑梁;23、第三下支撑梁;2a、固定卡环;2b、第二滑块
[0037]31、第一伸缩梁;32、第二伸缩梁;33、第三伸缩梁;34、第四伸缩梁;35、第五伸缩梁;3a、转轴座;3b、中间铰接块
[0038]70、下固定架本体;71、中心柱连接口;72、下支撑梁连接口;73、定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3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40]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配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或与另一个元件“固定连接”,它们之间可以是可拆卸固定方式也可以是不可拆卸的固定方式。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转动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上”、“下”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0041]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顶棚伸缩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中心柱(4)和围绕中心柱(4)设置的多组可同步展开/收缩的梁架单元,每组梁架单元同时展开时成伞状;梁架单元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在所述中心柱(4)上的上固定架(5)、中间环架(6)和下固定架(7),还包括通过上固定架(5)与所述中心柱(4)连接的上支撑梁(1)、通过下固定架(7)与中心柱(4)连接的下支撑梁(2)、以及通过中间环架(6)与中心柱(4)活动连接的伸缩梁(3);上支撑梁(1)包括第一上支撑梁(11)和第二上支撑梁(12),下支撑梁(2)包括第一下支撑梁(21)、第二下支撑梁(22)和第三下支撑梁(23);第一下支撑梁(21)、第二下支撑梁(22)和第三下支撑梁(23)依次套接且可沿长度方向相对移动,第一上支撑梁(11)分别与第一下支撑梁(21)一端和第二上支撑梁(12)一端铰接,第二上支撑梁(12)另一端与上固定架(5)铰接,第三下支撑梁(23)一端与下固定架(7)铰接;伸缩梁(3)包括依次铰接的第一伸缩梁(31)、第二伸缩梁(32)、第三伸缩梁(33)、第四伸缩梁(34)和第五伸缩梁(35),第一伸缩梁(31)的前端铰接在第一下支撑梁(21)后端上部,第二伸缩梁(32)和第三伸缩梁(33)的相互铰接处连接在第二下支撑梁(22)后端上部,第五伸缩梁(35)后端铰接在中间环架(6)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棚伸缩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下支撑梁(21)套接在第二下支撑梁(22)内,第二下支撑梁(22)套接在第三下支撑梁(23)内;或第一下支撑梁(21)套接在第二下支撑梁(22)外,第二下支撑梁(22)套接在第三下支撑梁(23)外。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棚伸缩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二下支撑梁(22)后端套设有固定卡环(2a),第二伸缩梁(32)和第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国英黄树文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国盛高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