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焦镜片单元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变焦镜片单元的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7253659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变焦镜片单元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变焦镜片单元的应用,其中所述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形成一保持空间于一环形的支撑基座和两个可变形的透光薄膜之间;(b)经所述支撑基座的一注入口注入流体于所述保持空间;以及(c)在流体充满所述保持空间后,封闭所述支撑基座的所述注入口,以允许流体于所述保持空间形成一折光部,其中两个所述透光薄膜中的一个所述透光薄膜限定所述折光部的一入光面的面型,另一个所述透光薄膜限定所述折光部的一出光面的面型,其中所述变焦镜片单元被配置为允许所述折光部的所述入光面和所述出光面的面型分别随着所述透光薄膜的变形而变形,以实现应用有所述变焦镜片单元的摄像模组的变焦。的变焦。的变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变焦镜片单元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变焦镜片单元的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光学成像领域,特别涉及一变焦镜片单元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变焦镜片单元的应用。

技术介绍

[0002]用于光路的光学镜头是摄像模组的组成部分,其由镜筒和被设置于镜筒的镜片组成。现有的光学镜头的镜片(例如玻璃镜片或树脂镜片)具有入光面和出光面,并且镜片的入光面的面型和出光面的面型被确定,以使得光学镜头的光路被确定,故,欲要实现摄像模组的变焦,则只能通过改变光学镜头和摄像模组的感光芯片的相对位置的方式来实现,因此,具有变焦能力的摄像模组还需要提供变焦马达,光学镜头被可驱动地安装于变焦马达的内部,如此变焦马达通过驱动光学镜头沿着摄像模组的光轴运动的方式调整光学镜头相对于感光芯片的位置而实现摄像模组的变焦。
[0003]但是,现有的摄像模组的结构越来越不适应追求轻薄化的电子设备的需要,具体原因如下:首先,摄像模组需要预留供光学镜头沿着光轴移动的行程空间,导致摄像模组的高度尺寸无法被降低;其次,摄像模组需要在光学镜头的四周环绕地设置变焦马达,导致摄像模组在对应于光学镜头的部位的长宽尺寸无法被缩小。
[0004]并且,因为摄像模组要在光学镜头的四周环绕地设置变焦马达而导致在对应于光学镜头的部位具有较大的长宽尺寸,所以具有变焦能力的摄像模组也不适于应用于追求高屏占比的摄像模组的前侧来形成前置摄像模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变焦镜片单元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变焦镜片单元的应用,其中所述变焦镜片单元能够被应用于一摄像模组,并且所述变焦镜片单元允许在不改变所述摄像模组的光学镜头和感光芯片的距离的前提下实现变焦,如此所述摄像模组不需要预留供所述光学镜头移动的行程空间而能够有效地降低所述摄像模组的高度尺寸。
[0006]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变焦镜片单元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变焦镜片单元的应用,其中所述变焦镜片单元允许在不改变所述摄像模组的所述光学镜头和所述感光芯片的距离的前提下实现变焦,如此所述摄像模组不需要设置供驱动所述光学镜头的变焦马达而能够有效地减小所述摄像模组在对应于所述光学镜头的部位的长宽尺寸。
[0007]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变焦镜片单元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变焦镜片单元的应用,其中所述变焦镜片单元提供一折光部,所述折光部的入光面和出光面的面型能够被调整,如此在不改变所述摄像模组的所述光学镜头和所述感光芯片的距离的前提下,通过调整所述折光部的所述入光面和所述出光面的面型的方式即可实现所述摄像模组的变焦。
[0008]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变焦镜片单元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变焦镜片单元的应用,其中所述摄像模组的中心轴线和所述变焦镜片单元的中心轴重合,并且在所述折光部距离所述摄像模组的中心轴线的同一个环形位置,所述折光部的变形程度一致,以保证
所述摄像模组的可靠性。
[0009]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变焦镜片单元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变焦镜片单元的应用,其中所述折光部的所述入光面和所述出光面的面型能够以连续变化的方式被调整,以实现所述摄像模组的连续变焦。
[0010]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变焦镜片单元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变焦镜片单元的应用,其中所述折光部的所述入光面和所述出光面的面型能够被调整为凸面、平面或凹面,以大幅度地增加所述摄像模组的变焦能力和变焦范围。
[0011]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变焦镜片单元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变焦镜片单元的应用,其中所述变焦镜片单元提供一环形的支撑基座以及分别被设置于所述支撑基座的相对两侧的两可变形的透光薄膜,所述折光部充满和被保持在形成于所述支撑基座和两个所述透光薄膜之间的保持空间,通过这样的方式,所述支撑基座和两个所述透光薄膜能够维持所述折光部的形状而进一步位置所述光学镜头的光路。
[0012]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变焦镜片单元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变焦镜片单元的应用,其中所述折光部的所述入光面和所述出光面的面型分别由每个所述透光薄膜限定。例如,所述折光部的所述入光面和所述出光面分别贴合于每个所述透光薄膜而由每个所述透光薄膜限定所述折光部的所述入光面和所述出光面的面型,如此所述折光部的所述入光面和所述出光面能够随着每个所述透光薄膜的变形而同步地和同幅度地变形,以能够精准的控制所述摄像模组的变焦精度。
[0013]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变焦镜片单元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变焦镜片单元的应用,其中所述变焦镜片单元提供两环形的驱动中介和两驱动器,所述驱动中介贴合于所述透光薄膜而使二者结合为一体,所述驱动器通过所述驱动中介驱动所述透光薄膜而调整所述透光薄膜的形状,一方面,通过避免所述驱动器直接接触所述透光薄膜的方式能够避免所述透光薄膜直接施压而出现破损的不良现象,另一方面,所述驱动中介能够均匀地传递驱动力至所述驱动薄膜而使所述驱动薄膜的环形方向产生程度一致的变形。
[0014]依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变焦镜片单元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5](a)形成一保持空间于一环形的支撑基座和两个可变形的透光薄膜之间;
[0016](b)经所述支撑基座的一注入口注入流体于所述保持空间;以及
[0017](c)在流体充满所述保持空间后,封闭所述支撑基座的所述注入口,以允许流体于所述保持空间形成一折光部,其中两个所述透光薄膜中的一个所述透光薄膜限定所述折光部的一入光面的面型,另一个所述透光薄膜限定所述折光部的一出光面的面型。
[001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在所述步骤(a)中,以所述透光薄膜封闭所述支撑基座的侧部开口的方式贴装所述透光薄膜于所述支撑基座,如此在所述支撑基座和两个所述透光薄膜之间形成所述保持空间。
[001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在所述步骤(c)中,形成一封口元件于所述支撑基座的所述注入口,以由所述封口元件封闭所述支撑基座的所述注入口。
[002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在所述步骤(a)之前,所述制造方法进一步包括步骤:以所述透光薄膜的中部对应于一驱动中介的一中介穿孔的方式分别于每个所述透光薄膜的侧部贴装所述驱动中介,以允许所述驱动中介和所述透光薄膜结合为一体,其中所述驱
动中介可弯曲变形以驱动所述透光薄膜同步地和同幅度地弯曲变形。
[002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在所述步骤(c)之后,所述制造方法进一步包括步骤:以所述透光薄膜的中部对应于一驱动中介的一中介穿孔的方式分别于每个所述透光薄膜的侧部贴装所述驱动中介,以允许所述驱动中介和所述透光薄膜结合为一体,其中所述驱动中介可弯曲变形以驱动所述透光薄膜同步地和同幅度地弯曲变形。
[002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在上述方法中,首先,贴装一驱动器于所述驱动中介,其次,贴装所述驱动中介于所述透光薄膜。
[002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在上述方法中,首先,贴装一驱动器于所述驱动中介,其次,贴装所述驱动中介于所述透光薄膜。
[002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在上述方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变焦镜片单元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形成一保持空间于一环形的支撑基座和两个可变形的透光薄膜之间;(b)经所述支撑基座的一注入口注入流体于所述保持空间;以及(c)在流体充满所述保持空间后,封闭所述支撑基座的所述注入口,以允许流体于所述保持空间形成一折光部,其中两个所述透光薄膜中的一个所述透光薄膜限定所述折光部的一入光面的面型,另一个所述透光薄膜限定所述折光部的一出光面的面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在所述步骤(a)中,以所述透光薄膜封闭所述支撑基座的侧部开口的方式贴装所述透光薄膜于所述支撑基座,如此在所述支撑基座和两个所述透光薄膜之间形成所述保持空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在所述步骤(c)中,形成一封口元件于所述支撑基座的所述注入口,以由所述封口元件封闭所述支撑基座的所述注入口。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在所述步骤(a)之前,所述制造方法进一步包括步骤:以所述透光薄膜的中部对应于一驱动中介的一中介穿孔的方式分别于每个所述透光薄膜的侧部贴装所述驱动中介,以允许所述驱动中介和所述透光薄膜结合为一体,其中所述驱动中介可弯曲变形以驱动所述透光薄膜同步地和同幅度地弯曲变形。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在所述步骤(c)之后,所述制造方法进一步包括步骤:以所述透光薄膜的中部对应于一驱动中介的一中介穿孔的方式分别于每个所述透光薄膜的侧部贴装所述驱动中介,以允许所述驱动中介和所述透光薄膜结合为一体,其中所述驱动中介可弯曲变形以驱动所述透光薄膜同步地和同幅度地弯曲变形。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在上述方法中,首先,贴装一驱动器于所述驱动中介,其次,贴装所述驱动中介于所述透光薄膜。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在上述方法中,首先,贴装一驱动器于所述驱动中介,其次,贴装所述驱动中介于所述透光薄膜。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在上述方法中,首先,贴装所述驱动中介于所述透光薄膜,其次,贴装所述驱动器于所述驱动中介。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在上述方法中,首先,贴装所述驱动中介于所述透光薄膜,其次,贴装所述驱动器于所述驱动中介。10.根据权利要求6至9中任一所述的制造方法,进一步包括步骤:允许形成于所述支撑基座的一导通部的相对两端分别导通地连接两个所述驱动器。11.一变焦镜片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封闭元件;两可变形的透光薄膜;一折光部,其中所述折光部具有一入光面和对应于所述入光面的一出光面;以及一支撑基座,其中所述支撑基座具有一注入口,其中两个所述透光薄膜分别被设置于所述支撑基座的相对两侧,并且在两个所述透光薄膜和所述支撑基座之间形成一保持空间,所述支撑基座的所述注入口连通于所述保持空间,其中所述折光部由自所述支撑基座的所述注入口注入所述保持空间的流体形成,并且两个所述透光薄膜中的一个所述透光薄膜限定所述折光部的所述入光面的面型,另一个所述透光薄膜限定所述折光部的所述出光面的面型,其中所述封闭元件形成于所述支撑基座的所述注入口,以由所述封闭元件封闭
所述支撑基座的所述注入口。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变焦镜片单元,其中所述支撑基座的所述注入口是注入通孔。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变焦镜片单元,其中所述支撑基座的所述注入口是注入槽。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变焦镜片单元,进一步包括两环形的驱动中介和两个所述驱动器,每个所述驱动中介分别具有一中介穿孔,每个所述驱动中介分别被贴合于每个所述透光薄膜而使所述驱动中介和所述透光薄膜结合为一体,并且所述透光薄膜的中部对应于所述驱动中介的所述中介穿孔,其中所述驱动器被配置为以使所述驱动中介弯曲变形的方式通过所述驱动中介施力于所述透光薄膜。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变焦镜片单元,其中每个所述驱动器分别被贴合于每个所述驱动中介。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变焦镜片单元,进一步包括一导通部,其中所述导通部形成于所述支撑基座的外侧,并且所述导通部的相对两端分别延伸以导通地连接于每个所述透光薄膜。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变焦镜片单元,其中所述支撑基座的所述注入口对应于所述导通部,以允许所述导通部隐藏所述封闭元件。18.根据权利要求11至17中任一所述的变焦镜片单元,其中限定所述折光部的所述入光面的面型的所述透光薄膜被定义一顶侧透光薄膜,所述折光部的所述入光面贴合于所述顶侧透光薄膜,以允许所述折光部的所述入光面的面型随着所述顶侧透光薄膜的变形而同步地和同幅度地变形,相应地,限定所述折光部的所述出光面的面型的所述透光薄膜被定义为一底侧透光薄膜,所述折光部的所述出光面贴合于所述底侧透光薄膜,以允许所述折光部的所述出光面的面型随着所述底侧透光薄膜的变形而同步地和同幅度地变形。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变焦镜片单元,其中在所述折光部的所述入光面的面型随着所述顶侧透光薄膜的变形而同步地和同幅度地变形的过程中,所述折光部的所述入光面的面型曲率自所述折光部的中心轴向所述折光部的有效边缘位置具有单调性,相应地,在所述折光部的所述出光面的面型随着所述底侧透光薄膜的变形而同步地和同幅度地变形的过程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明珠黄桢周秀秀王海亮冯心如孙孝央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