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水虻蛆高效养殖基质及其设计方法与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7252479 阅读:9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黑水虻养殖领域,具体涉及黑水虻高效养殖基质及其设计方法和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黑水虻高效养殖基质的食料,添加了难利用和易利用的两种碳源,通过调整不同碳源的比例以及总碳氮比、相对含水率,可以显著提高黑水虻蛆的生长性能。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述高效养殖基质食料或者养殖基质的设计方法。依据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设计方法制备的养殖基质食料,结合在转化床设置初始混合物的黑水虻养殖方法,可以显著提高虻蛆转化运行效率,提升虻蛆的产率,大大拓展了虻蛆转化废弃物原料来源,为科学、高效的黑水虻蛆养殖开辟了新的思路。高效的黑水虻蛆养殖开辟了新的思路。高效的黑水虻蛆养殖开辟了新的思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黑水虻蛆高效养殖基质及其设计方法与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黑水虻养殖领域,具体涉及黑水虻蛆高效养殖基质及其设计方法与应用。

技术介绍

[0002]黑水虻(Hermetia illucens L.)作为一种食腐性昆虫,能够通过食物链方法迅速将餐厨垃圾、禽畜粪便、尾菜果蔬以及食品加工下脚料等有机废弃物转化为自身优质的虫体蛋白与脂肪和虫粪,虫粉可部分替代豆粕、鱼粉和鱼油作为动物饲料的蛋白和脂肪来源,虫粪是优质的有机肥源。利用黑水虻蛆(幼虫)转化废弃物是当下可持续循环经济的新路径以及解决蛋白等饲料资源短缺问题的新途径。
[0003]黑水虻养殖过程中,养殖基质在转化床上形成的生物转化床(料床),不仅为黑水虻蛆提供重要栖息的场所,还是黑水虻转化利用废弃物营养、高效生产蛋白饲料原料虻蛆的重要保证。其中,养殖基质的物理环境条件和营养素配比是决定黑水虻蛆高效养殖的关键因素。现有的养殖基质一般由投喂的食料形成,为黑水虻蛆提供最初的栖息空间,同时为虻蛆提供生长所必须的各类营养物质,直接影响虻蛆的生长。碳、氮是影响虻蛆生长的两大重要营养素,几乎全部都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黑水虻蛆高效养殖基质的食料,其特征在于,其营养素组成,包括:碳源和氮源,食料中相对含水率不高于139%;且当食料碳源为复合碳源时,碳源中难利用碳素占比不超过25%且食料总碳氮比为20或以上;当食料碳源为易利用碳素,食料总碳氮比在20以下。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黑水虻蛆高效养殖基质的食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难利用碳源为碳源物料中RCP/TOC值大于0.3;易利用碳源为RCP/TOC值小于0.3;其中,RCP为稳定碳组分含量,TOC为总有机碳含量;所述的相对含水率为95%

100%;优选地,所述的易利用碳源为单糖和/或多糖;所述的难利用碳源为木屑和/植物秸秆。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黑水虻蛆高效养殖基质的食料在制备提高黑水虻蛆生长性能的基质上的应用;优选地,所述的黑水虻蛆高效养殖基质在提高虻蛆产率、和/或提高黑水虻蛆虫体增重速率、和/或提高黑水虻蛆存活率、和/或提高黑水虻百头虫重上的应用。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黑水虻高效养殖基质的食料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配制不同的养殖基质的食料,分别统计养殖基质中食料的指标参数;(2)同日龄的黑水虻蛆分别投喂指标参数不同的食料,在相同的条件下饲养至虫体初步化蛹时结束,分别统计黑水虻蛆生长性能和虫体营养组成数据;(3)将养殖基质中食料的指标、黑水虻蛆的生长性能和虫体营养组成的原始数据集分别设为矩阵X和Y,导入SIMCA14.1软件,对X、Y原始数据进行Par scaling后,进行OPLS分析,建立X、Y数据OPLS回归模型;以变量投影重要性指标VIP值来判断X对Y的贡献大小;(4)选择变量投影重要性指标VIP值大的养殖基质食料指标作为黑水虻蛆基质食料营养素配制的指导指标,指导黑水虻基质的配制。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2)中,所述的养殖基质中食料的性质指标包括基本性质指标和碳氮素活度指标以及各指标相应的比值,其中食料基本性质指标包括:酸碱度(pH)、电导率(EC)、相对含水率(RMC)、总有机碳(TOC)、总氮(TN)、总碳(TC);碳氮素活度指标包括:不稳定碳组分1含量(LCP1)、不稳定碳组分2含量(LCP2)、活性有机碳含量(LCP)、稳定碳组分含量(RCP)、不稳定氮组分1含量(LNP1)、不稳定氮组分2含量(LNP2)、活性有机氮含量(LNP)、稳定氮组分含量(RNP)、碳素活度(AC)、氮素活度(AN)、碳素活度指数(LIC)、氮素活度指数(LIN)、碳素有效率(ACC)、氮素有效率(ACN);上述指标的计算公式如下:相对含水率(RMC)=食料实际质量绝对含水率(MC)/食料水饱和状态下的绝对质量含水率(SWC)
×
100%活性有机碳含量(LCP)=不稳定碳组分1含量(LCP1)+不稳定碳组分2含量(LCP2)活性有机氮含量(LNP)=不稳定氮组分1含量(LNP1)+不稳定氮组分2含量(LNP2)碳素活度(AC)=活性有机碳含量(LCP)/稳定碳含量(RCP)氮素活度(AN)=活性有机氮含量(LNP)/稳定氮含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定美麦力文林嘉聪刘和杨霞彭实亮李勤奋袁京李彦明余小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