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零碳建筑的负荷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0001]本申请涉及能源
,尤其涉及一种零碳建筑的负荷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全球经济发展,世界各经济部门对电力、石油等能源的需求的碳排放和人均排放均有大幅增长。但是,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各国都在追求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其中零碳建筑越来越受到青睐。零碳建筑是零碳排放的建筑物。
[0003]目前,为建设零碳建筑需要对零碳建筑的碳排放来源进行评估,而由于电力生产、石油、天然气等能源都会产生大量碳排放,所以当前方法主要是针对能源侧的碳排放识别,缺少针对零碳建筑负荷侧的碳排放识别。因此,亟需一种对零碳建筑负荷进行有效分类识别的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零碳建筑的负荷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以能够对零碳建筑快速有效的负荷识别。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零碳建筑的负荷识别方法,包括:
[0006]利用交叉分类法,对零碳建筑的用电设备进行分组分类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零碳建筑的负荷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利用交叉分类法,对零碳建筑的用电设备进行分组分类,得到所述零碳建筑的多个设备组;针对每个所述设备组,采用直接聚类法,对所述设备组中每个用电设备的日负荷数据进行聚类,得到所述用电设备的第一日负荷聚类中心曲线;利用所述第一日负荷聚类中心曲线,对同种类的所述用电设备进行分组聚类,得到第二日负荷聚类中心曲线;根据所述用电设备的日负荷数据和所述第二日负荷聚类中心曲线,识别所述零碳建筑的负荷状态。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零碳建筑的负荷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交叉分类法,对零碳建筑的用电设备进行分组分类,得到所述零碳建筑的多个设备组,包括:利用交叉分类法,根据所述用电设备的设备类型,对所述零碳建筑的用电设备进行一次分组;根据所述用电设备在所述零碳建筑中的地理位置,对所述用电设备进行二次分组,得到多个设备组,每个所述设备组中的用电设备为同种类的用电设备。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零碳建筑的负荷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接聚类法包括K均值聚类算法、K中心点划分算法和层次聚类算法中的至少一种。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零碳建筑的负荷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对每个所述设备组,对所述设备组中每个用电设备的日负荷数据进行聚类,得到所述用电设备的第一日负荷聚类中心曲线,包括:针对每个所述设备组,随机选取所述设备组中任一用电设备的日负荷数据作为K均值聚类算法的初始聚类中心;以所述初始聚类中心,对所述设备组中所有所述用电设备的日负荷数据进行聚类,得到所述设备组对应的第一日负荷聚类中心曲线。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零碳建筑的负荷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所述第一日负荷聚类中心曲线,对同种类的所述用电设备进行分组聚类,得到第二日负荷聚类中心曲线,包括:将同种类的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展,李波,邓晓智,王秀竹,窦铮,黄东海,钱鑫,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