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渗-致密砂岩孔隙结构尺度升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251454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低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低渗

致密砂岩孔隙结构尺度升级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地质储层
,具体涉及一种低渗

致密砂岩孔隙结构尺度升级方法。
技术背景
[0002]CT是一种储层孔隙结构的重要研究手段,主要表征样品的三维结构。图像法表征孔隙结构时,放大倍数与样品大小相互矛盾,对于三维图像来说,进行CT扫描的样品越小,分辨率越高,能分辨更小的孔隙,反之,样品越大,分辨率越低。储层孔隙结构尺度跨越大,想要在宏观尺度上,获得能精细分辨微米、纳米级别孔隙的数据体,直接使用实验技术很难获得;因此需要通过尺度升级的方法实现。前人主要通过均匀化理论方法与孔隙度尺度升级法进行尺度升级。
[0003]第一种方法主要基于矿物组成、孔隙等统计数据,基于均匀化理论的数值模拟方法,开展尺度升级,虽然建立了三维数据体,但该孔喉配置关系等参数不能代表真实岩心的情况;第二类方法基于岩心的三维图像,注重不同尺度孔隙结构的表征,但该方法仅止于孔隙度的估算,没有建立三维数据体。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低渗

致密砂岩孔隙结构尺度升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5]步骤1:钻取直径为2mm的小柱塞,对其进行微米CT扫描,扫描后的样品,在一端截取一片,制成场发射扫描电镜样品;
[0006]步骤2:配准匹配与场发射扫描电镜图片FE

SEM中对应的微米CT切片,采用自动孔隙提取技术将扫描电镜图片与微米CT切片中的孔隙提取出来;
[0007]步骤3:将扫描电镜图片及其对应的微米CT切片的孔隙分布图进行对比,确定微米CT中未识别的孔隙发育的位置及孔隙类型,并统计未识别的孔隙的参数特征,为步骤4的尺度升级提供参数,在本专利技术中,未识别的孔隙半径小于0.5μm,孔隙主要为粒间孔,主要发育在石英与长石颗粒间;
[0008]步骤4:步骤3中确定的微米CT未识别的孔隙即为需要升级的孔隙,以其位置、类型及参数为边界条件,使用随机生长法,把缺失的小孔隙补充到CT法所建的数字岩心中;
[0009]建立三维孔隙模型需要将小于0.5μm的孔隙与喉道进行升级,具体步骤如下:截取CT数据中250
×
250
×
250的数据体,将16

bit的CT灰度图像转化为8

bit灰度图,首先对数据体进行滤波处理,与EDS能谱图对应设置不同组成的阈值,对石英

长石粒间孔隙进行尺度升级;对石英颗粒体素进行膨胀操作即向外扩展一个体素,将膨胀后的石英体素赋值为1;对长石体素进行膨胀操作,将膨胀后的长石体素赋值为1;将两者相加,统计数值为2的体素即为石英与长石颗粒边缘,将250
×
250
×
250数据体扩展为1250
×
1250
×
1250的数据体。
[0010]步骤5:将尺度升级前孔隙模型、尺度升级新生成的孔隙以三维图像形式呈现,合
并获得升级后的孔隙模型。
[0011]本专利技术步骤1

3对CT数据体与场发射扫描电镜图片进行预处理,明确在表征同一区域孔隙特征时,场发射扫描电镜图片与CT切片的差异,从而确定尺度升级的位置及边界参数。克服了均匀化理论升级方法中升级结果与实际样品不相符的问题(其在随机位置生成孔隙,与真实岩心有一定的差异);也克服了孔隙度升级方法中三维孔隙结构模型无法建立的问题(主要关注孔隙度或者其他参数在不同尺度上的变化,而很难确定不同尺度的三维模型)。
[0012]步骤4确定了孔隙生成过程,在特定的位置生成孔隙,达到尺度升级的目的。
[0013]步骤5

6为尺度升级前后的对比,尺度升级后大大提升了孔隙度与连通性,提升了孔隙识别的精度。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实施例的步骤1示意图;
[0015]图2a为实施例的FE

SEM图
[0016]图2b为实施例的微米CT切片
[0017]图2c为实施例的基于FE

SEM的孔隙图
[0018]图2d为实施例的基于微米CT切片的孔隙图
[0019]图3为实施例的发射扫描电镜与CT切片孔隙分布对比图
[0020]图4a为实施例的CT尺度升级流程图之一;
[0021]图4b为实施例的CT尺度升级流程图之二;
[0022]图4c为实施例的CT尺度升级流程图之三;
[0023]图4d为实施例的CT尺度升级流程图之四;
[0024]图4e为实施例的CT尺度升级流程图之五;
[0025]图5a为实施例的尺度升级前孔隙网络;
[0026]图5b为实施例的尺度升级生成的孔隙;
[0027]图5c为实施例的尺度升级后的孔隙网络。
具体实施方式
[0028]结合实施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技术方案。
[0029]一种低渗

致密砂岩孔隙结构尺度升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0]步骤1:钻取直径为2mm的小柱塞,对其进行微米CT扫描,扫描后的样品,在一端截取一片,制成场发射扫描电镜样品,如图1。
[0031]步骤2:配准匹配与场发射扫描电镜图片(FE

SEM)中对应的微米CT切片,如图2a、图2b,采用自动孔隙提取技术将扫描电镜图片与微米CT切片中的孔隙提取出来,如图2c、图2d。
[0032]步骤3:将扫描电镜图片及其对应的微米CT切片的孔隙分布图进行对比,确定微米CT中未识别的孔隙发育的位置及孔隙类型,并统计未识别的孔隙的大小、孔径等参数特征。结果表明场发射扫描电镜面孔率9.65%,微米CT切片面孔率为2.61%,差别较大,FE

SEM提取的孔隙明显比微米CT切片多,二者差异主要在颗粒边缘孔隙的识别上,如图2c、图2d。对
场发射扫描电镜与微米CT切片孔径分布进行统计,如图3,结果表明微米CT在识别小于0.5μm的孔径时不占优势,且微米CT主要识别大孔隙,大孔隙之间相连接的小孔很容易被忽略,致使其与场发射扫描电镜结果中大孔隙的面孔率差异较大,如孔隙半径为12.5

25μm区间的孔,因此使用微米CT表征孔隙结构时,需要对这部分孔隙进行补充。
[0033]步骤4:由于CT法无法获取其分辨率以下的微小孔隙,因此将使用随机生长法把缺失的小孔隙补充到CT法所建的数字岩心中。
[0034]建立三维孔隙模型需要将小于0.5μm的孔隙与喉道进行升级,具体步骤如下:截取CT数据中250
×
250
×
250(X
×
Y
×
Z)的数据体,如图4a,将如图4b的16

bit的CT灰度图像转化为如图4c所示的8

b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渗

致密砂岩孔隙结构尺度升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钻取直径为2mm的小柱塞,对其进行微米CT扫描,扫描后的样品,在一端截取一片,制成场发射扫描电镜样品;步骤2:配准匹配与场发射扫描电镜图片FE

SEM中对应的微米CT切片,采用自动孔隙提取技术将扫描电镜图片与微米CT切片中的孔隙提取出来;步骤3:将扫描电镜图片及其对应的微米CT切片的孔隙分布图进行对比,确定微米CT中未识别的孔隙发育的位置及孔隙类型,并统计未识别的孔隙的参数特征;步骤4:步骤3中确定的微米CT未识别的孔隙即为需要升级的孔隙,以其位置、类型及参数为边界条件,使用随机生长法,把缺失的小孔隙补充到CT法所建的数字岩心中;步骤5:将尺度升级前孔隙模型、尺度升级新生成的孔隙以三维图像形式呈现,合并获得升级后的孔隙模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渗

致密砂岩孔隙结构尺度升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通过同一视域微米CT切片与场发射扫描电镜图片中孔隙的对比,明确了微米CT未识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芳董宏丽霍凤财巩磊赵利东田善思
申请(专利权)人:东北石油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