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物联安防用车辆识别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251250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物联安防用车辆识别装置,属于车辆识别技术领域。包括移动支架和识别结构。所述移动支架包括底板、安装壳、升降组件、调节杆、两个安装板、两个螺杆、两个固定板和多个移动轮,所述安装壳安装在所述底板上,所述升降组件安装在所述安装壳上,所述调节杆滑动且螺纹安装在所述升降组件内,两个所述安装板安装在所述底板的两侧,两个所述螺杆分别螺纹连接在两个所述安装板上,能够对进出的车辆同时进行识别,大大提高了工作的效率,且有利于降低使用的成本,通过第二齿轮组件带动铰接支架上的第二齿盘转动,方便调节摄像头的竖直角度,提高车辆识别准确程度,减小识别死角。识别死角。识别死角。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物联安防用车辆识别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识别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智能物联安防用车辆识别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物联网安防就是把物联网及其产品与安防产品结合起来,达到安全防护的作用,从而使安防产品智能化,在对车辆识别时,利用识别摄像头上传所经过车辆的信息,然后经过终端处理,判断所经过的车辆。
[0003]现有的车辆识别装置在使用的时候通过螺钉将其固定在地面上,不方便调整装置使用的位置,不利于拆卸和维护,以及只能对一个固定的方向和角度的车辆进行识别,不方便通过升降组件带动调节杆调节其识别的高度,以便于对不同高度的车辆进行识别,同时不方便调节摄像头的水平转动角度和竖直调整角度,识别死角大,车辆的识别效率低且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弥补以上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物联安防用车辆识别装置,旨在改善现有的车辆识别装置在使用的时候通过螺钉将其固定在地面上,不方便调整装置使用的位置,不利于拆卸和维护,以及只能对一个固定的方向和角度的车辆进行识别,不方便通过升降组件带动调节杆调节其识别的高度,以便于对不同高度的车辆进行识别,同时不方便调节摄像头的水平转动角度和竖直调整角度,识别死角大,车辆的识别效率低且效果差的问题。
[000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物联安防用车辆识别装置,包括移动支架和识别结构。
[0006]所述移动支架包括底板、安装壳、升降组件、调节杆、两个安装板、两个螺杆、两个固定板和多个移动轮,所述安装壳安装在所述底板上,所述升降组件安装在所述安装壳上,所述调节杆滑动且螺纹安装在所述升降组件内,两个所述安装板安装在所述底板的两侧,两个所述螺杆分别螺纹连接在两个所述安装板上,且下端通过轴承转动安装在两个所述固定板上,多个所述移动轮分别安装在两个所述固定板上;
[0007]所述识别结构包括转轴、第一齿盘、转动座、第一齿轮组件、铰接支架、摄像头、第二齿盘和第二齿轮组件,所述转轴固定安装在所述调节杆上,且通过轴承与所述转动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齿盘安装在所述转轴上,所述第一齿轮组件安装在所述转动座的下表面上,且与所述第一齿盘相啮合,所述铰接支架的两侧通过轴承转动在所述转动座上,且与所述第二齿盘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齿轮组件安装在所述转动座上,且与所述第二齿盘相互啮合,所述摄像头固定安装在所述铰接支架上。
[0008]在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底板上安装的安装板,方便与螺杆螺纹连接从而带动固定板上安装的移动轮向下移动,从而抬升底板的高度,使得移动轮与地面进行接触,方便装
置进行移动,方便装置的安装,提高装置的灵活性,方便装置的维护,通过安装壳上安装的升降组件能够带动调节杆上下移动,从而能够根据车辆的高度摄像头竖直高度,提高识别的准确性,通过第一齿轮组件与第一齿盘相互啮合,方便调节转动座在转轴上的水平旋转角度,能够对进出的车辆同时进行识别,大大提高了工作的效率,且有利于降低使用的成本,通过第二齿轮组件带动铰接支架上的第二齿盘转动,方便调节摄像头的竖直角度,提高车辆识别准确程度,减小识别死角。
[0009]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升降组件包括矩形柱、第一伺服电机和丝杆,所述矩形柱固定安装在所述安装壳的上表面上,所述丝杆的下端通过轴承转动安装在所述矩形柱上,所述第一伺服电机安装在所述安装壳内,且通过联轴器与所述丝杆传动连接,所述调节杆滑动安装在所述矩形柱内,且与所述丝杆螺纹连接。
[0010]在上述实现过程中,第一伺服电机通过联轴器带动丝杆旋转,从而带动调节杆在矩形柱内上下滑动,调节识别结构的竖直工作高度。
[0011]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固定板上安装有两个对称的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的一端滑动安装在所述安装板上。
[0012]在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导向杆有利于限制固定板移动的方向,提高固定板调节的稳定性。
[0013]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齿轮组件与所述第二齿轮组件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齿轮组件包括第二伺服电机和齿轮,所述第二伺服电机固定在所述转动座上,且输出端与所述齿轮固定连接,所述齿轮与所述第一齿盘相互啮合。
[0014]在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第二伺服电机输出端上安装的齿轮,方便与第一齿盘相互啮合相互啮合,从而调节摄像头水平旋转角度,对来往车辆进行双向识别,提高识别的工作效率。
[0015]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安装壳内安装有蓄电池,所述蓄电池的一侧连接有电压转换器。
[0016]在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蓄电池上连接的电压转换器,方便在电路短路或短路的状态下,保障装置运行的稳定性。
[0017]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底板的上方设置有两个防护板,两个所述防护板分别铰接在所述安装壳的两侧。
[0018]在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防护板避免安装壳内部有雨水和灰尘进入。
[0019]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底板的下表面上固定安装有若干个等距排布的防滑条。
[0020]在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防滑条有利于提高底板的防滑效果,提高与地面接触的摩擦力度,以保持稳定。
[0021]有益效果:
[0022]该智能物联安防用车辆识别装置中,通过底板上安装的安装板,方便与螺杆螺纹连接从而带动固定板上安装的移动轮向下移动,从而抬升底板的高度,使得移动轮与地面进行接触,方便装置进行移动,方便装置的安装,提高装置的灵活性,方便装置的维护,通过安装壳上安装的升降组件能够带动调节杆上下移动,从而能够根据车辆的高度摄像头竖直高度,提高识别的准确性,通过第一齿轮组件与第一齿盘相互啮合,方便调节转动座在转轴
上的水平旋转角度,能够对进出的车辆同时进行识别,大大提高了工作的效率,且有利于降低使用的成本,通过第二齿轮组件带动铰接支架上的第二齿盘转动,方便调节摄像头的竖直角度,提高车辆识别准确程度,减小识别死角。
附图说明
[00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24]图1是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0025]图2是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0026]图3是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0027]图4为图2中A处局部放大图。
[0028]图中:100、移动支架;110、底板;111、防护板;112、防滑条; 120、安装壳;121、蓄电池;1211、电压转换器;130、升降组件; 131、矩形柱;132、第一伺服电机;133、丝杆;140、调节杆;150、安装板;160、螺杆;170、固定板;171、导向杆;180、移动轮;200、识别结构;210、转轴;220、第一齿盘;230、转动座;240、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物联安防用车辆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动支架(100),所述移动支架(100)包括底板(110)、安装壳(120)、升降组件(130)、调节杆(140)、两个安装板(150)、两个螺杆(160)、两个固定板(170)和多个移动轮(180),所述安装壳(120)安装在所述底板(110)上,所述升降组件(130)安装在所述安装壳(120)上,所述调节杆(140)滑动且螺纹安装在所述升降组件(130)内,两个所述安装板(150)安装在所述底板(110)的两侧,两个所述螺杆(160)分别螺纹连接在两个所述安装板(150)上,且下端通过轴承转动安装在两个所述固定板(170)上,多个所述移动轮(180)分别安装在两个所述固定板(170)上;识别结构(200),所述识别结构(200)包括转轴(210)、第一齿盘(220)、转动座(230)、第一齿轮组件(240)、铰接支架(250)、摄像头(260)、第二齿盘(270)和第二齿轮组件(280),所述转轴(210)固定安装在所述调节杆(140)上,且通过轴承与所述转动座(230)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齿盘(220)安装在所述转轴(210)上,所述第一齿轮组件(240)安装在所述转动座(230)的下表面上,且与所述第一齿盘(220)相啮合,所述铰接支架(250)的两侧通过轴承转动在所述转动座(230)上,且与所述第二齿盘(270)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齿轮组件(280)安装在所述转动座(230)上,且与所述第二齿盘(270)相互啮合,所述摄像头(260)固定安装在所述铰接支架(250)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物联安防用车辆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翟宏伟王雪云华一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娜谱智慧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