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绿色建筑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绿色建筑的节能型蓄热水墙,包括墙体、凹槽、保温水箱、蓄电池和控制器,所述凹槽中设置有旋转座和旋转驱动机构,所述旋转座的一端通过第一转轴可转动连接在所述凹槽内,所述旋转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旋转座的另一端旋出或旋回凹槽,所述旋转座上设置有亮度传感器、蓄热组件和太阳能组件,所述蓄热组件的输入端设置有进水管,所述蓄热组件的输出端通过软管与保温水箱连接,所述进水管上设置有开关控制阀,所述保温水箱的一侧设置有排水管,所述太阳能组件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蓄电池;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充分利用自然能源给蓄热液体加热,提高了节能型蓄热水墙的实用性。提高了节能型蓄热水墙的实用性。提高了节能型蓄热水墙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绿色建筑的节能型蓄热水墙
[0001]本技术涉及绿色建筑
,具体为一种用于绿色建筑的节能型蓄热水墙。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授权公告号为CN211774753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绿色建筑的节能型蓄热水墙,包括透明导热墙、支撑装置以及供电装置,透明导热墙的内部填充有蓄热液体,在透明导热墙的底部设置有底板,支撑装置包括支撑台,支撑台内形成有倒凸字形的凹槽,在凹槽的小槽口内设置有若干个升降装置,若干个升降装置的执行轴上设置有支撑板,底板位于凹槽的大槽口内,底板的底部与支撑板固定连接;在凹槽顶部的对应设置有两块限位板,在支撑台的底部还设置有自刹式滚轮;供电装置包括太阳能电池板、与太阳能电池板连接的蓄电池、与蓄电池电性连接的控制器以及与控制器电性连接的加热板,升降装置与控制器电性连接并通过控制器控制动作。本技术提高了对自然能源的利用率并提高了美感。
[0003]但在实际应用中上述节能型蓄热水墙还存在以下问题:仅仅将太阳能电池板固定在外墙面上进行能量转换存储电量,对自然能源来说利用率是极低的,且存储的电量也根本不够给蓄热液体加热,导致节能型蓄热水墙的实用性极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绿色建筑的节能型蓄热水墙,能充分利用自然能源给蓄热液体加热,提高了节能型蓄热水墙的实用性。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用于绿色建筑的节能型蓄热水墙,包括墙体,设置于所述墙体外侧面的凹槽,设置于所述墙体内的保温水箱、蓄电池和控制器,所述凹槽中设置有旋转座和旋转驱动机构,所述旋转座的一端通过第一转轴可转动连接在所述凹槽内,所述旋转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旋转座的另一端旋出或旋回凹槽,所述旋转座上设置有亮度传感器、蓄热组件和太阳能组件,所述蓄热组件的输入端设置有进水管,所述蓄热组件的输出端通过软管与保温水箱连接,所述进水管上设置有开关控制阀,所述保温水箱的一侧设置有排水管,所述太阳能组件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蓄电池,所述亮度传感器、旋转驱动机构、蓄电池和开关控制阀均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
[0007]进一步,所述旋转座上设置有支架;所述蓄热组件包括平行设置于所述支架上的进水主管和出水主管,用于连接所述进水主管和出水主管的多根太阳能真空管,所述太阳能真空管内壁上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所述进水主管和出水主管均固定在所述支架上,所述进水管的出水端连接所述进水主管,所述出水主管的出水端连接所述软管。
[0008]进一步,所述旋转座上还设置有反射板,所述反射板正对所述太阳能真空管设置,
所述反射板上设置有多个弧形反射片。
[0009]进一步,所述太阳能真空管包括内层玻璃管和外层玻璃管,所述内层玻璃管和外层玻璃管之间为真空,且所述内层玻璃管的外表面涂有光谱选择性吸收涂层。
[0010]进一步,所述旋转座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转轴,所述旋转驱动机构包括两组旋转驱动组件,两组所述旋转驱动组件对称设置于所述旋转座的两侧;任一组所述旋转驱动组件包括连杆、驱动电机、丝杠和滑块,所述驱动电机固定在所述凹槽内,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驱动连接所述丝杠,所述滑块滑动连接在所述丝杠上,所述滑块上固定有第三转轴,所述连杆的一端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轴,所述连杆的另一端可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三转轴上,所述凹槽的槽底设置有滑轨,所述滑块的一侧正对所述滑轨设置有滑槽。
[0011]进一步,所述太阳能组件包括电性连接的多块太阳能电池板。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实际应用中,将进水管与自来水管连接,开关控制阀打开,通过亮度传感器时时监测室外亮度,当室外亮度较高时,控制器控制旋转驱动机构驱动旋转座的一端旋出凹槽,使旋转座上的蓄热组件和太阳能组件能利用更多的自然资源;通过蓄热组件给自来水加热,并使加热后的自来水通过软管存储到保温水箱内,通过排水管可将加热后的水用于地暖管、洗手池和洗菜池等等;通过太阳能组件将光能转换成电能并存储到蓄电池中,通过蓄电池给控制器供电;本技术能充分利用自然能源给蓄热液体加热,提高了节能型蓄热水墙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本技术中旋转座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3是本技术中太阳能真空管的结构示意图;
[0017]附图标记:墙体1;凹槽11;保温水箱2;排水管21;蓄电池3;控制器4;旋转座5;第一转轴51;支架52;第二转轴53;亮度传感器6;蓄热组件7;进水主管71;出水主管72;太阳能真空管73;内层玻璃管731;外层玻璃管732;光谱选择性吸收涂层733;温度传感器74;反射板75;弧形反射片751;太阳能组件8;进水管91;软管92;连杆101;驱动电机102;丝杠103;滑块104。
具体实施方式
[0018]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用于绿色建筑的节能型蓄热水墙,包括墙体1,设置于所述墙体1外侧面的凹槽11,设置于所述墙体1内的保温水箱2、蓄电池3和控制器4,所述凹槽11中设置有旋转座5和旋转驱动机构,所述旋转座5的一端通过第一转轴51可转动连接在所述凹槽11内,所述旋转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旋转座5的另一端旋出或旋回凹槽11,所述旋转座5上设置有亮度传感器6、蓄热组件7和太阳能组件8,所述蓄热组件7的输入端设置有进水管91,所述蓄热组件7的输出端通过软管92与保温水箱2连接,所述进水管91上设置有开关控制阀,所述保温水箱2的一侧设置有排水管21,所述太阳能组件8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蓄电池3,所述亮度传感器6、旋转驱动机构、蓄电池3和开关控制阀均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4。
[0019]使用时,将进水管91与自来水管连接,开关控制阀打开,通过亮度传感器6时时监测室外亮度,当室外亮度较高时,控制器4控制旋转驱动机构驱动旋转座5的一端旋出凹槽11,使旋转座5上的蓄热组件7和太阳能组件8能利用更多的自然资源;通过蓄热组件7给自来水加热,并使加热后的自来水通过软管92存储到保温水箱2内,通过排水管21可将加热后的水用于地暖管、洗手池和洗菜池等等;通过太阳能组件8将光能转换成电能并存储到蓄电池3中,通过蓄电池3给控制器4供电;本技术能充分利用自然能源给蓄热液体加热,提高了节能型蓄热水墙的实用性。
[0020]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所述旋转座5上设置有支架52;所述蓄热组件7包括平行设置于所述支架52上的进水主管71和出水主管72,用于连接所述进水主管71和出水主管72的多根太阳能真空管73,所述太阳能真空管73内壁上设置有温度传感器74,所述温度传感器74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4,所述进水主管71和出水主管72均固定在所述支架52上,所述进水管91的出水端连接所述进水主管71,所述出水主管72的出水端连接所述软管92;本实施例中,通过进水管91往进水主管71和太阳能真空管73内进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绿色建筑的节能型蓄热水墙,其特征在于:包括墙体(1),设置于所述墙体(1)外侧面的凹槽(11),设置于所述墙体(1)内的保温水箱(2)、蓄电池(3)和控制器(4),所述凹槽(11)中设置有旋转座(5)和旋转驱动机构,所述旋转座(5)的一端通过第一转轴(51)可转动连接在所述凹槽(11)内,所述旋转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旋转座(5)的另一端旋出或旋回凹槽(11),所述旋转座(5)上设置有亮度传感器(6)、蓄热组件(7)和太阳能组件(8),所述蓄热组件(7)的输入端设置有进水管(91),所述蓄热组件(7)的输出端通过软管(92)与保温水箱(2)连接,所述进水管(91)上设置有开关控制阀,所述保温水箱(2)的一侧设置有排水管(21),所述太阳能组件(8)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蓄电池(3),所述亮度传感器(6)、旋转驱动机构、蓄电池(3)和开关控制阀均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绿色建筑的节能型蓄热水墙,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座(5)上设置有支架(52);所述蓄热组件(7)包括平行设置于所述支架(52)上的进水主管(71)和出水主管(72),用于连接所述进水主管(71)和出水主管(72)的多根太阳能真空管(73),所述太阳能真空管(73)内壁上设置有温度传感器(74),所述温度传感器(74)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4),所述进水主管(71)和出水主管(72)均固定在所述支架(52)上,所述进水管(91)的出水端连接所述进水主管(71),所述出水主管(72)的出水端连接所述软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静,王兆东,徐铭忆,王文娜,郭琳琳,
申请(专利权)人:烟台市建筑设计研究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