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固体废物协同处理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固体废物的输送装置,包括:收料仓(1),用于接收固体废物;第一刮板机(2),用于输送所述收料仓(1)内的固体废物;储存仓(3),包括用于接收所述第一刮板机(2)上的固体废物进料口和可开闭的出料口;第二刮板机(4),用于接收来自所述出料口的固体废物并输送至废物处理系统中。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将储存仓设置在第一刮板机和第二刮板机之间,当输送装置停止工作时,能够对装置内剩余的固体废物或输送至现场等待卸载的固体废物进行存储,有效避免了收料仓内和刮板机上的固体废物堆积而导致的输送稳定性变差,设备寿命缩短。设备寿命缩短。设备寿命缩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固体废物的输送装置及均混耦合掺烧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固体废物协同处理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固体废物的输送装置及均混耦合掺烧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污水处理厂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必定会产生一定量的半固态或固态物质,即惯称的“污泥”,依托燃煤电厂火电机组高温燃烧、超低排放的技术优势,协同处理处置污泥,具体为:含水率10~80%的污泥,不改变污泥的含水率,直接经仓储及输送装置,均匀与电厂原煤配伍,送至燃煤电厂锅炉焚烧发电的技术,实现污泥的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置;同时污泥与原煤掺混均匀,掺混后物料特性稳定,输煤系统堵塞风险低,磨制系统、锅炉燃烧系统、烟风系统等运行稳定无影响,环保排放达标,系统无人值守,全自动化运行。
[0003]当前,对燃煤电厂协同处理固体废弃物主要采用收料仓、刮板机以及螺杆泵来输送污泥,而污泥的输送装置需要与电厂火电机组协同处理,固体废物如污泥等物料通过运输车等方式运送到电厂内,并且需要一次性将物料卸载完毕,而待卸载的污泥没有合适的空间能够对这些物料进行一次性接收和缓存,污泥需要一次性卸载,但卸载下来的污泥无法一次性地消化掉,可能需要一天的时间才能消耗尽,导致污泥没有地方卸载和缓存;同时当电厂火电机组停机时,输送装置也需要停止,那么在输送装置内未经处理的污泥则会造成堆积。
[0004]对此,如果将输送装置内的收料仓扩大,虽然能够解决一部分污泥的接收和缓存问题,但由于仓底的铺底螺旋承压增大,会导致输送稳定性变差,缩短设备寿命。因此,如何对固体废物进行一次性收容缓存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污泥无法完成一次性接收和缓存问题,提供一种用于固体废物的输送装置及均混耦合掺烧系统,该装置具有储存仓,能够对待卸载的固体废物进行一次性地接收和缓存。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固体废物的输送装置,包括:收料仓,用于接收固体废物;第一刮板机,用于输送所述收料仓内的固体废物;储存仓,包括用于接收所述第一刮板机上的固体废物进料口和可开闭的出料口;第二刮板机,用于接收来自所述出料口的固体废物并输送至废物处理系统中。
[0007]可选地,所述储存仓内设有第一平料器。
[0008]可选地,所述出料口内设有第一输送机,以破碎和输送所述储存仓内的固体废料。
[0009]可选地,所述第一输送机为铺底螺旋输送机,所述铺底螺旋输送机的旋叶的径向方向从所述出料口部分地延伸到所述储存仓中。
[0010]可选地,所述储存仓包括出料器,所述出料器能够水平往复运动,以带动所述储存仓底部的固体废料水平移动并进入所述出料口。
[0011]可选地,所述出料器包括设置在所述储存仓的底部的出料框和用于驱动所述出料框水平移动的驱动件。
[0012]可选地,所述出料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储存仓底面上的滑架,所述出料框与所述滑架滑动连接,所述滑架的高度高于所述铺底螺旋输送机的旋叶的最大高度。
[0013]可选地,所述储存仓内设有挡板,所述挡板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储存仓的内壁上。
[0014]可选地,还包括与所述第二刮板机出口相连的第三输送机。
[0015]本技术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均混耦合掺烧系统,包括以上所述的输送装置和用于接收所述输送装置所输送的固体废物的输煤皮带。
[001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将储存仓设置在第一刮板机和第二刮板机之间,当输送装置停止工作时,能够对装置内剩余的固体废物或输送至现场等待卸载的固体废物进行存储,有效避免了收料仓内和刮板机上的固体废物堆积而导致的输送稳定性变差,设备寿命缩短。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中的输送装置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技术中的储存仓的一种实施方式的俯视图;
[0019]图3是本技术中的出料器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20]附图标记说明
[0021]1、收料仓,2、第一刮板机,3、储存仓,4、第二刮板机,5、第三输送机,6、输煤皮带,11、第二输送机,12、第二平料器,31、第一平料器,32、出料器,33、第一输送机,34、挡板,321、驱动件,322、滑架,323、出料框。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
[0023]本技术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输送装置,包括:收料仓1,用于接收固体废物;第一刮板机2,用于输送收料仓1内的固体废物;储存仓3,包括用于接收第一刮板机2上的固体废物进料口和可开闭的出料口;第二刮板机4,用于接收来自出料口的固体废物并输送至废物处理系统中。
[0024]如图1所示,在第一刮板机2和第二刮板机4之间设有储存仓3,当固体废物输送至现场时,需要对固体废物进行一次性地卸载,通过设置储存仓3能够对待卸载的固体废物进行一次性地接收,并且接收后的固体废物无法一次性消耗完,通过储存仓3能够对固体废物进行缓存直至固体废物消耗完毕;储存仓3能够对新到的固体废物进行短期收纳存储,不仅解决了固体废物无处可卸,同时有效避免了收料仓内和刮板机上的固体废物堆积而导致的输送稳定性变差、设备寿命缩短。
[0025]在一些实施例中,储存仓3内设有第一平料器31。
[0026]如图1所示,储存仓3的进料口一般设置在顶部,为了便于物料的输送,进料口一般设置在位于储存仓3顶部的边缘处,那么物料也会沿着储存仓3内部的边缘下落,那么就会
导致储存仓3的物料会在靠近进料口一侧的边缘堆积,而储存仓3的另一侧的物料较少,出现储存仓3内物料分布不均匀的现象,进而导致储存仓3的空间浪费;那么在储存仓3靠近进料口一侧的侧部设有第一平料器31,第一平料器31包括推板和与所述推板相连的驱动件,推板设置在储存仓3的内部,用于在储料的过程中以一定速率平推固体废物,防止固体废物在储存仓3内某一处堆积,提高储存仓3的有效利用率;驱动件可以设置在储存仓3的外部并向内延伸与推板相连,驱动件可以为电动推杆、液压杆等。
[0027]进一步地,出料口内设有第一输送机33,以破碎和输送储存仓3内的固体废料。
[0028]如图1所示,由于固体废物的含水率较低,固体废物容易结块并且较为坚硬,不便于输送,那么在储存仓3的底部设有第一输送机33,能够将结块的固体废物进行破碎形成碎渣,使其输送得更方便;出料口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第一输送机33的数量与出料口的数量一一对应,在本申请中,出料口设置为两个,分别位于储存仓3底部的两侧边缘位置(如图1中的左右两侧)。
[0029]其中储存仓3可以设置为任意形状,在本申请中,储存仓3设置为筒状,这样能够保证储存仓3底面的固体废物分布得较为均匀,使底部的第一输送机33的受力更为均匀,避免出现储存仓3内的固体废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固体废物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收料仓(1),用于接收固体废物;第一刮板机(2),用于输送所述收料仓(1)内的固体废物;储存仓(3),包括用于接收所述第一刮板机(2)上的固体废物进料口和可开闭的出料口;第二刮板机(4),用于接收来自所述出料口的固体废物并输送至废物处理系统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固体废物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存仓(3)内设有第一平料器(3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固体废物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口内设有第一输送机(33),以破碎和输送所述储存仓(3)内的固体废料。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固体废物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机(33)为铺底螺旋输送机,所述铺底螺旋输送机的旋叶的径向方向从所述出料口部分地延伸到所述储存仓(3)中。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固体废物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存仓(3)包括出料器(32),所述出料器(32)能够水平往复运动,以带动所述储存仓(3)底部的固体废料水平移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贝保辉,杨燕,刘洋,赵雅萱,张芳,孙立明,葛金林,
申请(专利权)人:国能龙源环保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