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纺织品去除异味设备及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24859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纺织品去除异味设备及方法,包括下述步骤,S1.调配;S2.加压;S3.送入喷淋头;S4.纺织品在笼屉内平铺叠放;S5.喷淋头由上至下淋湿每一层笼屉中的纺织品,任何一层笼屉被喷淋设定时间后,即横向运动,暴露出下一层笼屉,发生横向运动的笼屉移动至相邻的烘干工位,在等待调配液进一步反应的同时进行沥干,排出多余的调配液,调配液与纺织品上异味源的反应将使得异味源改性或消失,进而使纺织品不再散发异味;S6.当所有笼屉转移至烘干工位后,等待设定时间,依次通过热空气和微波进行加热;S7.过滤;S8.由湿转干。S8.由湿转干。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纺织品去除异味设备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除异味
,具体涉及一种纺织品去除异味设备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纺织品异味主要是指霉味、高沸程石油味(如汽油、煤油味)、鱼腥味和芳香烃气味。
[0003]霉味主要是由微生物如细菌、真菌等分解纺织品上的有机物产生,由于微生物种类繁多,受环境影响大,因此,霉味是一类气味的总称。纺织服装在生产加工过程中,由于加工工艺、工期、环境等影响,容易滋生微生物;潮湿的储存环境、运输中的雾雨天气等环境因素也有可能产生霉味。上文卖家所指的存放时间久导致的异味一般是指霉味。
[0004]在纺纱工艺及纺织品印染整理过程中,常常使用一些含有汽油、柴油、煤油等矿物油的助剂,如化纤在纺纱时为减少摩擦静电的影响而采取上油处理;羊毛开松时加入和毛油,减少静电,提高开松效果,减少纤维损伤;煤油的EHLB值为6~9,常用作分散体(如粘合剂BH就用煤油做分散体),也常与水及乳化剂构成A帮浆作为涂料印花的增稠剂;服装在生产制作中机器上使用的一些油剂等,这些因素都会给纺织品带来石油气味。
[0005]鱼腥味主要是纺织品经树脂整理后,在焙烘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三甲胺[N(CH3)3]的气味。但有些副产物三甲胺会以甲胺盐的形式存在于纺织品上,在储存、运输或服用时再分解出三甲胺,产生鱼腥味。
[0006]芳香烃是含苯环的烃类化合物的总称。在纺织服装的生产、印染和后整理过程中,使用的纺织品助剂中常含有芳香烃化合物,如:苯、苯酚、苯乙烯、甲苯、二甲苯、苯胺等。此外,有的为了掩盖其他异味而添加芳香剂,从而引入芳香气味。
[0007]纺织服装在生产加工中或多或少地要引入一些有气味的物质,这些气味的产生源于加工中使用的化学整理剂和助剂以及储运中吸附环境中的气味,有些气味对人体的健康影响甚微,而有些气味对人体的健康危害较大。
[0008]霉味会成为引发哮喘病的过敏原;高沸程石油属微毒—低毒物质,主要有刺激和麻醉作用,一般情况下人体吸入气溶胶或雾滴会引起黏膜刺激,而不慎吸入大量的高沸程石油味可能引起化学性肺炎;芳香烃化合物对皮肤、黏膜有刺激作用,对中枢神经系统存在麻醉作用;鱼腥味主要是由三甲胺产生,对人体的危害是对眼、鼻、咽喉和呼吸道有刺激作用,长期接触会产生眼、鼻、咽喉干燥、麻痒不适。
[0009]因此,纺织品异味的去除对于穿戴者的生命健康有重要意义,现有的除异味方法中,有一种方法采用异味清除剂与纺织品上异味源的反应将使得异味源改性或消失,该方法使纺织品浸没在异味清除剂中,一方面使纺织品吸收足够多的异味清除剂,另一方面使纺织品被异味清除剂快速打湿;浸没完成后,去除纺织品中多余的异味清除剂;重新摆放纺织品,进行烘干。
[0010]在上述工艺中,存在以下缺陷:1.需要准备较多的异味清除剂,才能浸没纺织品,造成浪费、利用率低,后浸没的纺织品利用被使用过的异味清除剂,除异味效果存在降低的
风险;2.需要通过甩干或者拧干工序去除纺织品中多余异味清除剂,而且这个过程中,可能造成纺织品损坏;3.烘干时,还需要重新摆放每一件纺织品。

技术实现思路

[0011]针对上述
技术介绍
所提出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旨在提供一种纺织品去除异味设备及方法。
[0012]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13]一种纺织品去除异味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0014]S1.按照一定比例,在清水中加入异味清除剂并充分搅拌混合,获得调配液;
[0015]S2.调配液送入压力泵中,进行加压;
[0016]S3.带压力的调配液经管道、阀门流向喷淋头,喷淋头的喷洒方向向下并形成伞状喷流;
[0017]S4.纺织品通过若干在竖直方向相互重叠的笼屉完成摆放,所有纺织品均位于喷淋头的正下方并呈平铺展开的姿态,笼屉的底面设有若干供流体通过的细小过孔;
[0018]S5.喷淋头由上至下淋湿每一层笼屉中的纺织品,任何一层笼屉被喷淋设定时间后,即横向运动,暴露出下一层笼屉,发生横向运动的笼屉移动至相邻的烘干工位,在等待调配液进一步反应的同时进行沥干,排出多余的调配液,调配液与纺织品上异味源的反应将使得异味源改性或消失,进而使纺织品不再散发异味;
[0019]S6.当所有笼屉转移至烘干工位后,等待设定时间,热空气从最底部发生,通过细小过孔,由最底层笼屉向最顶层笼屉运动,在运动期间,热空气充满笼屉的内部空间,对被淋湿的纺织品进行加热烘干,当热空气的热交换进行设定时间后,再进行微波加热;
[0020]S7.纺织品中的水分经过热交换和微波加热时,发生汽化,并与热空气混合,由最顶层笼屉逃逸的混合气体经过滤器过滤后,排入外界空气中;
[0021]S8.纺织品由浸湿状态转变为干燥状态。
[0022]进一步限定,每一层笼屉中纺织品的重叠厚度不超过笼屉层高的三分之二,这样的设计,一方面,避免纺织品重叠厚度过厚,导致调配液无法渗透到底层的纺织品中,另一方面,使得笼屉有足够的剩余空间来容纳调配液。
[0023]进一步限定,喷淋头单位时间的流出量大于单层笼屉中所有细小过孔单位时间的排流量总和,这样的设计,使笼屉中调配液的流出速率小、流入速率大,调配液能够充分浸润纺织品后才流出,提高了调配液的利用率。
[0024]进一步限定,通过细小过孔,调配液由最顶层笼屉向最底层笼屉运动,由最底层笼屉逃逸的调配液,被集中回收,这样的设计,对调配液进行回收利用,提高利用率。
[0025]进一步限定,S6中,热空气的温度根据纺织品的材料不同而发生改变,这样的设计,避免不同材质的纺织品在单一的温度下受到损坏。
[0026]进一步限定,S7中,微波加热的加热方式为断续加热,这样的设计,避免集中连续加热,使笼屉内纺织品的温度快速升高,受到损坏。
[0027]进一步限定,S7中,过滤器的滤芯为活性炭,这样的设计,通过活性炭吸附混合气体中的有害物质,避免直接外排造成环境污染案。
[0028]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纺织品去除异味设备,用于实施上述纺织品去除异味方法。
[0029]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30]1.采用喷淋的送液方式、叠放的纺织品摆放方式、上层的异味清除剂可以流向下层,提高了异味清除剂的利用率,同时避免了纺织品吸收过多,而且每一层的纺织品都会经未使用的异味清除剂完成喷淋,以保证除异味效果;
[0031]2.在烘干工位的加热过程中,由于纺织品自身吸收的调配液在合适范围内,而且还会利用喷淋时间充分进行反应和沥干,无需添加额外工序来脱出多余的调配液,也无需添加额外工序重新摆放纺织品,优化了传统工艺,提高了除异味的整体效率。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0033]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纺织品去除异味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0034]S1.按照一定比例,在清水中加入异味清除剂并充分搅拌混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纺织品去除异味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S1.按照一定比例,在清水中加入异味清除剂并充分搅拌混合,获得调配液;S2.调配液送入压力泵中,进行加压;S3.带压力的调配液经管道、阀门流向喷淋头,喷淋头的喷洒方向向下并形成伞状喷流;S4.纺织品通过若干在竖直方向相互重叠的笼屉完成摆放,所有纺织品均位于喷淋头的正下方并呈平铺展开的姿态,笼屉的底面设有若干供流体通过的细小过孔;S5.喷淋头由上至下淋湿每一层笼屉中的纺织品,任何一层笼屉被喷淋设定时间后,即横向运动,暴露出下一层笼屉,发生横向运动的笼屉移动至相邻的烘干工位,在等待调配液进一步反应的同时进行沥干,排出多余的调配液,调配液与纺织品上异味源的反应将使得异味源改性或消失,进而使纺织品不再散发异味;S6.当所有笼屉转移至烘干工位后,等待设定时间,热空气从最底部发生,通过细小过孔,由最底层笼屉向最顶层笼屉运动,在运动期间,热空气充满笼屉的内部空间,对被淋湿的纺织品进行加热烘干,当热空气的热交换进行设定时间后,再进行微波加热;S7.纺织品中的水分经过热交换和微波加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齐喜亮齐喜欢杨贵梅齐术松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安梦娜家居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