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基于远程监控的A/O+接触氧化污水处理系统,其结构包括机体、进水口、出水口、控制系统、污泥回流管、混合液回流管、排泥管、第二排泥管,通过选择A/O+接触氧化作为主体处理工艺,在缺氧池中设置生物绳、穿孔管、潜水搅拌器,在好氧池中设置曝气盘,再通过污泥回流管、混合液回流管的回流再次处理污水,充分利用高效生物处理技术,结合污泥自动消解、电解除磷、气动水泵稳定流量输送等技术,使和成套设备运行稳定,达标排放,解决了污水去除率不高,出水效果差的问题。效果差的问题。效果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远程监控的A/O+接触氧化污水处理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具体为一种基于远程监控的A/O+接触氧化污水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城镇经济的飞速发展,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不断的加快,将产生大量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若直接排入河流,必将造成水体的严重污染,在一定程度上必将制约城镇经济建设的发展,乡镇的规划发展,应与环境保护设施建设相互协调发展,如此才会为本地区的经济发展创造宽松、高效、优美的环境,城镇的发展建设应是整体的、综合的,而城镇的市政建设、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建设是城镇发展建设与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打打改善城镇环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利于城镇的招商引资。
[0003]如专利文献CN209778417U公开的一种一种处理效率高的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底板,底板的顶端设有污水箱、清水箱和污泥箱,清水箱位于污水箱和污泥箱之间,污水箱的顶端设有箱盖,箱盖的顶端设有进水口、电机一和药液罐,污水箱的内部设有搅拌机构,污水箱的内部设有过滤板,过滤板上设有若干个过滤孔,过滤板的顶端设有曝气管,曝气管的顶端两侧对称设有喷头,曝气管远离清水箱的一端设有贯穿污水箱且延伸至污水箱外部的气管,气管的一端与设置于底板顶端的风机连接。
[0004]基于上述,发现通过搅拌机构、药业罐、曝气盘的配合,在处理污水时只对污水进行了一次笼统的去污处理,而只有一次笼统的去污处理并不能将污水之中的杂质进行最大化的去污处理,在污水处理完毕之后,污水的去除率并不高,出水效果也较为低下。
技术内容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远程监控的A/O+接触氧化污水处理系统,具备去除率高,出水效果好等优点。
[0006]为实现上述的功能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远程监控的A/O+接触氧化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机体、设于所述机体一侧的进水口、设于所述机体另一侧的出水口、固定于所述机体的控制系统、设于所述控制系统下方并与机体连通的污泥回流管、设于所述机体远离控制系统一面的混合液回流管、设于所述混合液回流管一侧并与机体连通的排泥管、两端分别连通于所述机体、排泥管的第二排泥管,所述机体中设有设于所述机体中靠近进水口一端的缺氧池、设于所述缺氧池一侧的好氧池、设于所述好氧池一侧的生化沉淀池、设于所述生化沉淀池一侧的混药区、设于所述混药区一侧并与出水口连通的物化沉淀池,上述缺氧池、好氧池、生化沉淀池、混药区、物化沉淀池之间都设有隔板,上述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实时远程监测,实现设备运行自诊断和故障自保护,降低运行费用,上述污泥回流管的两端分别与缺氧池、生化沉淀池连通,上述混合液回流管的两端分别与缺氧池、好氧池连通,上述排泥管与生化沉淀池连通。
[0007]作为优化的,所述缺氧池包括固定于所述机体内壁、隔板的生物绳、设于所述生物
绳下方的穿孔管、固定于所述机体内底面的潜水搅拌机、所述抽水器设于隔板上,上述生物绳具有良好的亲水性、亲微生物,长期使用不会脱落,而且比表面积大,其效果大大增加了微生物的浓度,提高了处理的有效性,并具有强大的冲击负荷能力,这可以显着降低生物反应器池的容量,上述穿孔管可以定期进行反冲。
[0008]作为优化的,所述抽水器上设有抽水管,上述抽水管与机体的内底面贴合,能更加完全将缺氧池中的污水抽到好氧池之中,每个隔板上都设置有抽水器。
[0009]作为优化的,所述好氧池中设有设于所述好氧池底部的气管、固定于所述气管的曝气盘、设于所述好氧池与混合液回流管连通处的限制器,上述好氧池中的曝气盘对好氧池进行曝气处理,上述好氧池之中采用了PE填料,上述限制器限制了再不需要回流的时候,污水进入混合液回流管之中。
[0010]作为优化的,所述混合液回流管包括固定于所述混合液回流管中的固定环、固定于所述固定环的电机、设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固定于所述输出轴的叶片。
[0011]作为优化的,所述限制器包括固定于所述限制器的第一软板、设于所述第一软板一侧并与限制器固定的第二软板,上述第一软板、第二软板都由三块三角形软板组合,三块三角形软板之间为贴合状态,第一软板、第二软板之间的缝隙为错开状态,上述通过电机的启动,带动输出轴开始转动,输出轴上固定有叶片,叶片开始旋转产生向混合液回流管内的风力,第一软板、第二软板被向内吸,第一软板、第二软板之间就出现了可供污水通过的开口,当电机停止工作的时候,第一软板、第二软板恢复,封闭开口,阻挡污水进入混合液回流管之中,,上述污泥回流管靠近生化沉淀池的一端、排泥管靠近生化沉淀池的一端、第二排泥管靠近物化沉淀池的一端都设有限制器与混合液回流管之中的装置。
[0012]有益效果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
[0014]本技术一种基于远程监控的A/O+接触氧化污水处理系统,通过选择A/O+接触氧化作为主体处理工艺,在缺氧池中设置生物绳、穿孔管、潜水搅拌器,在好氧池中设置曝气盘,再通过污泥回流管、混合液回流管的回流再次处理污水,充分利用高效生物处理技术,结合污泥自动消解、电解除磷、气动水泵稳定流量输送等技术,使和成套设备运行稳定,达标排放,解决了污水去除率不高,出水效果差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一种基于远程监控的A/O+接触氧化污水处理系统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机体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机体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机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本技术缺氧池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6为本技术好氧池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7为本技术混合液回流管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2]图8为本技术限制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9为本技术第一软板、第二软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附图标记:机体
‑
1、进水口
‑
2、出水口
‑
3、控制系统
‑
4、污泥回流管
‑
5、混合液
回流管
‑
6、排泥管
‑
7、第二排泥管
‑
8、缺氧池
‑
11、好氧池
‑
12、生化沉淀池
‑
13、混药区
‑
14、物化沉淀池
‑
15、生物绳
‑
01、穿孔管
‑
02、潜水搅拌机
‑
03、抽水器
‑
04、抽水管
‑
041、气管
‑
21、曝气盘
‑
22、限制器
‑
23、电机
‑
61、固定环
‑
62、输出轴
‑
63、叶片
‑
64、第一软板...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远程监控的A/O+接触氧化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机体(1)、设于所述机体(1)一侧的进水口(2)、设于所述机体(1)另一侧的出水口(3)、固定于所述机体(1)的控制系统(4)、设于所述控制系统(4)下方并与机体(1)连通的污泥回流管(5)、设于所述机体(1)远离控制系统(4)一面的混合液回流管(6)、设于所述混合液回流管(6)一侧并与机体(1)连通的排泥管(7)、两端分别连通于所述机体(1)、排泥管(7)的第二排泥管(8),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1)中设有设于所述机体(1)中靠近进水口(2)一端的缺氧池(11)、设于所述缺氧池(11)一侧的好氧池(12)、设于所述好氧池(12)一侧的生化沉淀池(13)、设于所述生化沉淀池(13)一侧的混药区(14)、设于所述混药区(14)一侧并与出水口(3)连通的物化沉淀池(1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远程监控的A/O+接触氧化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缺氧池(11)、好氧池(12)、生化沉淀池(13)、混药区(14)、物化沉淀池(15)之间都设有隔板,所述缺氧池(11)包括固定于所述机体(1)内壁、隔板的生物绳(01)、设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封国强,杨远辉,黄胜发,黄嘉程,汤忠华,马世清,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首创嘉净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