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双筒结构TC6钛合金内腔表面强化装置及强化工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247662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用于双筒结构TC6钛合金内腔表面强化装置及强化工艺,涉及金属材料表面处理领域。该用于双筒结构TC6钛合金内腔表面强化装置及强化工艺,包括微弧氧化、珩磨等步骤,同时采用的微弧氧化槽液体系中添加一种能提高膜层、降低表面粗糙度的添加剂,且电源采用脉冲电源并结合珩磨的后续加工方式,微弧氧化过程所采用的电源方式。该用于双筒结构TC6钛合金内腔表面强化装置及强化工艺,使得TC6钛合金双筒结构内腔表面强化磨损率是基体磨损失率的1/6,且通过添加剂的加入,提高了膜层的厚度,为后续珩磨提供了基础磨量,同时提高钛合金微弧氧化后表面光度,使得工件使用寿命能够得到显著提升。得到显著提升。得到显著提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双筒结构TC6钛合金内腔表面强化装置及强化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金属材料表面处理
,具体为用于双筒结构TC6钛合金内腔表面强化装置及强化工艺。

技术介绍

[0002]在很多伺服液压设备中,许多液压缸的筒体采用TC6钛合金材料,在结构上,筒体和活塞之间有相对运动,对于筒体零件内活塞杆作用面,为钛合金表面,耐磨性较差,极易磨损,因此需对钛合金表面进行强化处理。
[0003]在产品工作环境上,根据产品伺服控制功能要求,作动筒装置负载90kN,长期工作温度:

55℃~+215℃,短时工作温度达250℃,作动筒活塞的移动速度≥180mm/s,作动筒内承受供油压力高达22MPa,因此在这种高温、高压、高冲击等恶劣的环境下,材料的疲劳、磨损等对材料的表面结构、状态和性能极为敏感,很容易出现损坏,影响使用寿命,而钛合金材料表面需有高光度(Ra0.32)、高耐磨(不超过基体磨损的1/5)的要求,为了达到这一要求,提升工件使用寿命,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双筒结构TC6钛合金内腔表面强化装置及强化工艺。
专利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双筒结构TC6钛合金内腔表面强化装置,包括;支撑架(1)和放置在支撑架(1)内部的阳极零件(2);金属顶盖(8),所述金属顶盖(8)安装在支撑架(1)的顶部,且金属顶盖(8)与阳极零件(2)相接触;金属底盖(14),所述金属底盖(14)固定在支撑架(1)的底部,且金属底盖(1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阴极棒(12),所述阴极棒(12)活动插接在阳极零件(2)的内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顶盖(8)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出水管(11),所述金属底盖(14)的底部固定安装有进水管(7),所述出水管(11)的另一端安装有冷凝器(5),所述进水管(7)的另一端安装有储水箱(3),所述储水箱(3)的一端与冷凝器(5)内部相连通,所述储水箱(3)的另一端安装有曝气气泵(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双筒结构TC6钛合金内腔表面强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底盖(14)的上表面安装有绝缘硅胶垫片(9),所述阳极零件(2)的底端挤压在绝缘硅胶垫片(9)的上表面,所述阴极棒(12)贯穿绝缘硅胶垫片(9),且阴极棒(12)与阳极零件(2)的内壁不接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双筒结构TC6钛合金内腔表面强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阳极零件(2)的顶端开口与出水管(11)相连通,所述阳极零件(2)的底端开口与进水管(7)相连通,所述进水管(7)与储水箱(3)之间安装有循环水泵(6)。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双筒结构TC6钛合金内腔表面强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底盖(14)的侧面安装有电源负极接电杆(15),所述金属顶盖(8)的顶部安装有电源正极接电杆(10)。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双筒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琳吴向清何春阳刘东帅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航发长春控制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