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蓝光增光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4436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增光膜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防蓝光增光膜,述透光膜的上部端面嵌入卡放有增光膜主体,且透光膜的上部端面正对于增光膜主体的两侧对称涂覆有光阻涂层,所述透光膜的上部端面从里向外依次设置有防蓝光膜、上防护膜、耐磨膜,且透光膜的下部端面从里向外依次设置有下防护膜、敷料贴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透光膜对增光膜主体的包裹套设,能够对增光膜主体的侧边进行包裹防护工作,避免外界挤压、磕损等冲击损坏增光膜的边角,进而在下防护膜、上防护膜对增光膜主体上下板面的压盖下,能够对增光膜主体上下板面进行压盖保护工作,避免外界剐蹭、尖锐冲击导致增光膜出现划破、变形的情况,进而提高对增光膜的保护性。进而提高对增光膜的保护性。进而提高对增光膜的保护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蓝光增光膜


[0001]本技术涉及增光膜
,具体是一种防蓝光增光膜。

技术介绍

[0002]增光膜是在透明性非常好的PET表面,使用丙烯酸树脂,精密成型一层均一的棱镜图案的光学薄膜,增光膜的原理是通过反射将射向观察者视角之外的光线调整至观察者视角之内,从而提高光源所发出光能的利用率,广泛用于笔记本电脑、液晶显示器、液晶电视、便携式DVD播放机、车载导航系统、彩屏手机、数码相机、数码摄像器材等,
[0003]经检索,中国专利网公开了一种防蓝光的增光膜(公开公告号CN212781307U),所述基层的两侧分别涂覆有第一粘接层和第二粘接层,所述第一粘接层远离基层的一侧设有防蓝光层,所述防蓝光层远离第一粘接层的一侧设有耐磨层,所述第二粘接层远离基层的一侧设有增光层,所述增光层远离第二粘接层的一侧设有棱镜层,所述棱镜层远离增光层的一侧设有透光层,此类装置通过多层结构的设置,可以有效增强增光膜的防蓝光能力,从而提升了增光膜的适用范围。然而此类装置在安装使用过程中,其对于外界的抗拉、抗刮性能较为低下,其内部增光膜主体极易由于外界剐蹭、挤压等发生变形、破损,导致增光膜的损坏概率较大,使用寿命较低。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防蓝光增光膜,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蓝光增光膜,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蓝光增光膜,包括透光膜,所述透光膜的上部端面嵌入卡放有增光膜主体,且透光膜的上部端面正对于增光膜主体的两侧对称涂覆有光阻涂层,所述透光膜的上部端面从里向外依次设置有防蓝光膜、上防护膜、耐磨膜,且透光膜的下部端面从里向外依次设置有下防护膜、敷料贴膜。
[0006]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透光膜的上部端面开设有安装卡槽,所述安装卡槽的槽径大小与增光膜主体的板面大小相同。
[0007]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光阻涂层采用丝印工艺涂覆与透光膜的上部端面。
[0008]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透光膜的内侧正对于光阻涂层的下方对称设置有加强拉丝,所述加强拉丝的数量为两组,每组不少于五个,所述加强拉丝为玻璃纤维丝。
[0009]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下防护膜与上防护膜均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且下防护膜与上防护膜的厚度均为3

6微米。
[0010]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敷料贴膜的底部端面涂覆有光学胶。
[0011]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耐磨膜为聚氨酯薄膜。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本技术通过透光膜对增光膜主体的包裹套设,能够对增光膜主体的侧边进行包裹防护工作,避免外界挤压、磕损等冲击损坏增光膜的边角,进而在下防护膜、上防护膜对增光膜主体上下板面的压盖下,能够对增光膜主体上下板面进行压盖保护工作,避免外界剐蹭、尖锐冲击导致增光膜出现划破、变形的情况,进而提高对增光膜的保护性。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一种防蓝光增光膜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一种防蓝光增光膜中透光膜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1、透光膜;2、光阻涂层;3、增光膜主体;4、下防护膜;5、敷料贴膜;6、防蓝光膜;7、上防护膜;8、耐磨膜;9、安装卡槽;10、加强拉丝。
具体实施方式
[0017]请参阅图1~2,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防蓝光增光膜,包括透光膜1,透光膜1的内侧正对于光阻涂层2的下方对称设置有加强拉丝10,加强拉丝10的数量为两组,每组不少于五个,加强拉丝10为玻璃纤维丝,在对增光膜生产组装过程中,通过在透光膜1内侧边缘位置处填充加设玻璃纤维丝形式的加强拉丝10,其一方面能够提高增光膜的抗拉性能,另一方面能够加强增光膜侧边的抗刮、抗压强度。
[0018]透光膜1的上部端面嵌入卡放有增光膜主体3,透光膜1的上部端面开设有安装卡槽9,安装卡槽9的槽径大小与增光膜主体3的板面大小相同,在对增光膜生产组装过程中,通过将增光膜主体3安放于透光膜1端面的安装卡槽9内,能够对增光膜主体3进行包裹保护工作,使增光膜主体3的侧边置于透光膜1内部,以避免外界挤压、磕损等冲击损坏增光膜主体3的侧边,对其内部棱角条等进行包裹保护。
[0019]透光膜1的上部端面正对于增光膜主体3的两侧对称涂覆有光阻涂层2,光阻涂层2采用丝印工艺涂覆与透光膜1的上部端面,在对增光膜生产组装过程中,通过在透光膜1上部端面的两侧丝印涂覆光阻涂层2,能够对增光膜边缘位置处的光线进行阻隔,降低增光膜边框位置光线的散射性。
[0020]透光膜1的上部端面从里向外依次设置有防蓝光膜6、上防护膜7、耐磨膜8,下防护膜4与上防护膜7均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且下防护膜4与上防护膜7的厚度均为3

6微米,在对增光膜生产组装过程中,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材质的下防护膜4与上防护膜7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耐高、低温性能,透明度高,耐油、耐脂肪、耐烯酸、稀碱性能,其通过对增光膜主体3上下板面的压盖,能够对增光膜主体3上下板面进行压盖保护工作,避免外界剐蹭、尖锐冲击导致增光膜出现划破、变形的情况,进而提高对增光膜的保护性。
[0021]透光膜1的下部端面从里向外依次设置有下防护膜4、敷料贴膜5,敷料贴膜5的底部端面涂覆有光学胶,耐磨膜8为聚氨酯薄膜,在对增光膜生产组装过程中,敷料贴膜5底部的光学胶具有良好的透光性、粘贴性,其能够在不影响光线的情况下,将增光膜贴附于显示屏上,聚氨酯薄膜材质的耐磨膜8具有良好的耐磨、防刮性能,能够提高增光膜的自我防护性能。
[0022]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在对增光膜生产组装过程中,通过将增光膜主体3安放
于透光膜1端面的安装卡槽9内,能够对增光膜主体3进行包裹保护工作,使增光膜主体3的侧边置于透光膜1内部,以避免外界挤压、磕损等冲击损坏增光膜主体3的侧边,对其内部棱角条等进行包裹保护,进一步的通过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材质的下防护膜4与上防护膜7对增光膜主体3上下板面的压盖,其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耐高、低温性能,透明度高,耐油、耐脂肪、耐烯酸、稀碱性能,能够对增光膜主体3上下板面进行压盖保护工作,避免外界剐蹭、尖锐冲击导致增光膜出现划破、变形的情况,进而提高对增光膜的保护性,进一步的通过在透光膜1内侧边缘位置处填充加设玻璃纤维丝形式的加强拉丝10,其一方面能够提高增光膜的抗拉性能,另一方面能够加强增光膜侧边的抗刮、抗压强度,进而提高增光膜整体结构的抗压、抗拉、抗冲击性能。
[0023]以上所述的,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蓝光增光膜,包括透光膜(1),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膜(1)的上部端面嵌入卡放有增光膜主体(3),且透光膜(1)的上部端面正对于增光膜主体(3)的两侧对称涂覆有光阻涂层(2),所述透光膜(1)的上部端面从里向外依次设置有防蓝光膜(6)、上防护膜(7)、耐磨膜(8),且透光膜(1)的下部端面从里向外依次设置有下防护膜(4)、敷料贴膜(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蓝光增光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膜(1)的上部端面开设有安装卡槽(9),所述安装卡槽(9)的槽径大小与增光膜主体(3)的板面大小相同。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蓝光增光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光阻涂层(2)采用丝印工艺涂覆与透光膜(1)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锋钟志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志宏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