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升机构和桁架臂流水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43387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升降装置领域,公开了一种顶升机构和桁架臂流水线。其中,顶升机构包括:固定架;顶升架,该顶升架和固定架上下间隔设置;第一双杆折叠机构和第二双杆折叠机构,分别限定出第一夹角和第二夹角,第一夹角和第二夹角沿横向反向开口设置,第一双杆折叠机构的上下两端和第二双杆折叠机构的上下两端均分别铰接于顶升架和所述固定架;和凸轮驱动机构,能够驱动第一双杆折叠机构和第二双杆折叠机构同步位移,以使得顶升架在第一夹角和第二夹角同步增大的过程中逐渐升高。本发明专利技术可解决在桁架臂流水线生产过程中完制的桁架臂节无法及时脱离支撑台的问题,以免流水线停线待产,还能降低桁架臂节滑坠风险。降低桁架臂节滑坠风险。降低桁架臂节滑坠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顶升机构和桁架臂流水线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升降装置
,具体地,涉及一种顶升机构和一种桁架臂流水线。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桁架臂流水线中的支撑台无桁架臂节脱离装置,即在生产过程中,完制的标准臂节无法及时脱离支撑台,造成流水线停线待产问题。此外,在采用滚动支撑台的情况下,还会存在桁架臂节滑坠到地面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至少一种缺陷或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顶升机构和桁架臂流水线,能够让完制的桁架臂节及时脱离流水线的支撑台,以免流水线停线待产,降低桁架臂节滑坠风险。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顶升机构,其包括:
[0005]固定架;
[0006]顶升架,所述顶升架和所述固定架上下间隔设置;
[0007]第一双杆折叠机构和第二双杆折叠机构,分别限定出第一夹角和第二夹角,所述第一夹角和所述第二夹角沿横向反向开口设置,所述第一双杆折叠机构的上下两端和所述第二双杆折叠机构的上下两端均分别铰接于所述顶升架和所述固定架;和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顶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升机构(1)包括:固定架(11);顶升架(12),所述顶升架(12)和所述固定架(11)上下间隔设置;第一双杆折叠机构(13)和第二双杆折叠机构(14),分别限定出第一夹角和第二夹角,所述第一夹角和所述第二夹角沿横向反向开口设置,所述第一双杆折叠机构(13)的上下两端和所述第二双杆折叠机构(14)的上下两端均分别铰接于所述顶升架(12)和所述固定架(11);和凸轮驱动机构,能够驱动所述第一双杆折叠机构(13)和所述第二双杆折叠机构(14)同步位移,以使得所述顶升架(12)在所述第一夹角和所述第二夹角同步增大的过程中逐渐升高。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轮驱动机构包括凸轮(15)、从动垫圈(16)和联动横杆(17),所述联动横杆(17)的一端穿连固定所述第一双杆折叠机构(13)的第一双杆铰接轴(131)且另一端可滑移地穿过所述第二双杆折叠机构(14)的第二双杆铰接轴(141),所述凸轮(15)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联动横杆(17)且部分的凸轮周向轮廓线形成为曲率半径递增的顶升轮廓线,所述从动垫圈(16)可滑移地穿套于所述联动横杆(17)且压接在所述凸轮(15)和所述第二双杆折叠机构(14)的夹角尖端部(142)之间,在转动所述凸轮(15)以使得所述从动垫圈(16)沿着曲率半径递增的所述顶升轮廓线滑移的过程中,所述顶升架(12)能够逐渐升高。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顶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角的夹角开口与所述第二夹角的夹角开口相向设置,所述凸轮(15)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联动横杆(17)穿过所述第二双杆铰接轴(141)的一端。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顶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轮(15)包括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一凸轮侧板(151)和第二凸轮侧板(152)以及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凸轮侧板(151)和所述第二凸轮侧板(152)的凸轮转轴(153),所述凸轮转轴(153)穿连所述联动横杆(17),所述联动横杆(17)局部穿入所述第一凸轮侧板(151)和所述第二凸轮侧板(15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宇航龙德元赵勇李守林鲍燕舞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中联重科履带起重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