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击碾压模型实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24313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冲击碾压模型实验装置,包括环形轨道、冲击碾压模块和模型箱,环形轨道包括上下间隔设置的第一导轨与第二导轨;冲击碾压模块包括驱动结构与冲击结构,驱动结构与冲击结构连接并用于带动冲击结构沿第二导轨往复移动;模型箱的顶部具有与模型箱的内腔连通的开口,模型箱的内腔填充有待测土样及多个埋设于待测土样不同深度的数据采集组件,第二导轨对应开口的位置断开并形成缺口,以使冲击结构移动至缺口时从缺口处掉落至模型箱的内腔,对待测土样进行冲击碾压。通过第一导轨上的驱动结构带动第二导轨上的冲击结构绕环形轨道往复移动,使得冲击结构可以无需手动复位,即可重复多次对待测土样进行冲击碾压实验,提高了试验效率。提高了试验效率。提高了试验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冲击碾压模型实验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土木模型实验
,尤其涉及一种环形冲击碾压模型实验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冲击碾压技术自上世纪90年代引入我国以来,在浅层地基处理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在冲击碾压施工过程中,由牵引机牵引重达10

12吨的三边、四边或五边非圆形冲击轮以12公里每小时的速度向前滚动的同时,冲击轮的每个面依次冲击土体表面,加固土体。对于冲击碾压发加固效果以及加固机理的研究目前通常采用场地实验、数值模拟实验和模型实验三种方法。其中,模型实验因为成本低、效率高且实验条件稳定,是一种有效的研究方法。近十年来,科研人员提出了一种拉索牵引式的冲击碾压模型实验装置。通过电机带动牵引绳,牵引模型冲击轮向前运动,冲击模型箱中的土体,以模拟实际施工情况,研究其技术原理。
[0003]模型实验中冲击碾压冲击土体的次数通常会达到20次以上。现有的模型实验装置要在每次冲击碾压后先暂停实验并用手提起冲击轮,在不影响土体表面的情况下对冲击轮进行手动复位至同一起始点,再进行下一轮的冲击,导致实验效率低下。
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冲击碾压模型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环形轨道,所述环形轨道包括上下间隔设置的第一导轨与第二导轨,所述第一导轨与所述第二导轨均为环形导轨;冲击碾压模块,所述冲击碾压模块包括驱动结构与冲击结构,所述驱动结构安装于所述第一导轨并沿所述第一导轨滑动,所述冲击结构安装于所述第二导轨并沿所述第二导轨移动,所述驱动结构与所述冲击结构连接并用于带动所述冲击结构沿所述第二导轨往复移动;模型箱,所述模型箱位于所述第二导轨的下方,且所述模型箱的顶部具有与所述模型箱的内腔连通的开口,所述模型箱的内腔填充有待测土样及多个埋设于待测土样不同深度的数据采集组件,所述第二导轨对应所述开口的位置断开并形成缺口,以使所述冲击结构移动至所述缺口的一端时从所述缺口的一端处掉落至所述模型箱的内腔,以对所述待测土样进行冲击碾压,且所述驱动结构驱动所述冲击结构从所述缺口的另一端回到所述第二导轨并沿所述第二导轨继续移动,所述数据采集组件用于采集所述待测土样受到的冲击数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碾压模型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轨设置有环形的支撑台,所述支撑台对应所述缺口的位置断开;所述驱动结构包括驱动部件、引导轮和连接架,所述冲击结构包括冲击轮和支撑轮,所述驱动部件安装于所述第一导轨,所述引导轮与所述第二导轨滚动接触配合,所述驱动部件用于驱动所述引导轮沿所述第二导轨滚动,所述支撑轮与所述支撑台滚动接触配合,所述冲击轮的轮轴与所述支撑轮连接,且所述冲击轮的底部高于所述第二导轨的上表面,所述冲击轮通过一连杆与所述连接架铰接,所述引导轮及所述驱动部件均与所述连接架连接,所述模型箱的顶部用于在所述引导轮滚动至所述开口时支撑所述引导轮。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冲击碾压模型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件包括旋转驱动件、滑动架和传动组件,所述旋转驱动件安装于所述滑动架上,所述滑动架与所述第一导轨滑动接触配合,所述旋转驱动件通过所述传动组件驱动所述引导轮转动并沿所述第二导轨滚动,以通过所述连接架带动所述冲击轮和所述滑动架移动,所述模型箱的顶部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对应所述开口设置,所述连接板用于在所述引导轮滚动至所述开口时支撑所述引导轮。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冲击碾压模型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包括第一同步轮、第二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宇骁冯伟强侯超
申请(专利权)人:南方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