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调整光照方向的入眠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4206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便于调整光照方向的入眠灯,包括入眠灯主体和底座,所述入眠灯主体安装在底座的上方,通过底座将入眠灯主体进行摆放,所述底座的上方设置有活动环,活动环设置在入眠灯主体的外侧,且活动环的下端固定有连接块,并且活动环通过连接块和底座之间构成转动连接,所述活动环的上方固定有遮光罩,通过活动环的旋转对遮光罩的位置进行调整,改变入眠灯主体的光照方向。该便于调整光照方向的入眠灯可通过遮光罩对光照方向进行局部的遮挡,且遮光罩可通过活动环在底座的上方进行旋转调整,通过遮光罩的旋转实现对入眠灯主体光照方向的调整,且遮光罩可通过活动环和底座保持稳定的连接,可根据使用需要对光照方向进行调整。行调整。行调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调整光照方向的入眠灯


[0001]本技术涉及入眠灯
,具体为一种便于调整光照方向的入眠灯。

技术介绍

[0002]入眠灯也被称为夜灯,常用在卧室提供柔和的光照环境,以辅助人们的睡眠或是在夜间起身时提供光照,但现有的入眠灯在使用时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0003]现有的入眠灯一般光线是向外呈发散状射出,其光照方向沿灯体四周发散,光照方向固定,在不想要光线射入到眼部范围时,一般是通过外物对灯体的局部进行遮挡,且遮挡效果和受遮挡物自身透光性影响,并且遮挡物摆放在灯体周围其自身稳定性较低,对光照方向调整的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调整光照方向的入眠灯,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提出的目前市场上现有的入眠灯一般光线是向外呈发散状射出,其光照方向沿灯体四周发散,光照方向固定,在不想要光线射入到眼部范围时,一般是通过外物对灯体的局部进行遮挡,且遮挡效果和受遮挡物自身透光性影响,并且遮挡物摆放在灯体周围其自身稳定性较低,对光照方向调整的效果较差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调整光照方向的入眠灯,包括入眠灯主体和底座,所述入眠灯主体安装在底座的上方,通过底座将入眠灯主体进行摆放,所述底座的上方设置有活动环,活动环设置在入眠灯主体的外侧,且活动环的下端固定有连接块,并且活动环通过连接块和底座之间构成转动连接,所述活动环的上方固定有遮光罩,通过活动环的旋转对遮光罩的位置进行调整,改变入眠灯主体的光照方向。
[0006]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遮光罩的内部嵌套有调节板,且调节板和遮光罩之间构成滑动结构,通过调节板的移动对遮光罩的遮光范围进行调整。
[0007]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调节板的后端固定有控制板,且控制板的下端固定有引导块,并且引导块的下方设置有引导槽,引导槽的俯视截面呈圆弧状结构设计,所述引导槽开设在活动环的上表面,且引导槽和引导块之间构成滑动连接,所述控制板的内部设置有限位机构,对调节板的位置进行限位,使调节板的位置在调整后能保持稳定。
[0008]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限位机构包括限位板、第一弹簧和控制杆;
[0009]限位板,设置在引导块的下方,且限位板的下端为橡胶材质构成;
[0010]第一弹簧,设置在限位板的上方为限位板提供下推力;
[0011]控制杆,固定在限位板的上方控制限位板的移动,且控制杆的上端贯穿控制板的上端,后续可通过限位板和引导槽之间的摩擦力对控制板进行限位,从而使调节板保持稳定。
[0012]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连接块的外侧设置有旋转锁定机构,通过旋转锁定机构将连接块和底座进行连接,使活动环的位置保持稳定。
[0013]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旋转锁定机构包括推板、第二弹簧、锁定块和锁定槽;
[0014]推板,设置在连接块的下方,推板的上表面为聚四氟乙烯材质构成,且连接块的主剖截面呈倒“T”形结构设计,并且连接块和底座之间构成上下滑动结构;
[0015]第二弹簧,设置在推板的下方为推板提供上推力;
[0016]锁定块,固定在连接块的上方;
[0017]锁定槽,和锁定块之间构成卡合连接,且锁定槽以活动环的中心为圆心等角度设置在底座的内部,后续可通过按压活动环使锁定块脱离和锁定槽的连接,即可控制活动环进行旋转。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9](1)该便于调整光照方向的入眠灯可通过遮光罩对光照方向进行局部的遮挡,且遮光罩可通过活动环在底座的上方进行旋转调整,通过遮光罩的旋转实现对入眠灯主体光照方向的调整,且遮光罩可通过活动环和底座保持稳定的连接,可根据使用需要对光照方向进行调整;
[0020](2)该便于调整光照方向的入眠灯设置有调节板,通过调节板在遮光罩内的移动可对遮光罩的遮光范围进行调整,且配合限位板可对调节板进行定位,使其伸出长度保持稳定,增加其功能性。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技术遮光罩俯剖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技术遮光罩主剖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本技术控制板侧剖结构示意图;
[0025]图5为本技术图3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6]图中:1、入眠灯主体;2、底座;3、活动环;4、遮光罩;5、调节板;6、连接块;7、控制板;8、引导块;9、引导槽;10、限位板;11、第一弹簧;12、控制杆;13、推板;14、第二弹簧;15、锁定块;16、锁定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8]请参阅图1

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便于调整光照方向的入眠灯,包括入眠灯主体1和底座2,入眠灯主体1安装在底座2的上方,通过底座2将入眠灯主体1进行摆放,底座2的上方设置有活动环3,活动环3设置在入眠灯主体1的外侧,且活动环3的下端固定有连接块6,并且活动环3通过连接块6和底座2之间构成转动连接,活动环3的上方固定有遮光罩4,通过活动环3的旋转对遮光罩4的位置进行调整,改变入眠灯主体1的光照方向,连接块6的外侧设置有旋转锁定机构,通过旋转锁定机构将连接块6和底座2进行连接,
使活动环3的位置保持稳定,旋转锁定机构包括推板13、第二弹簧14、锁定块15和锁定槽16,推板13,设置在连接块6的下方,推板13的上表面为聚四氟乙烯材质构成,且连接块6的主剖截面呈倒“T”形结构设计,并且连接块6和底座2之间构成上下滑动结构,第二弹簧14,设置在推板13的下方为推板13提供上推力,锁定块15,固定在连接块6的上方,锁定槽16,和锁定块15之间构成卡合连接,且锁定槽16以活动环3的中心为圆心等角度设置在底座2的内部,后续可通过按压活动环3使锁定块15脱离和锁定槽16的连接,即可控制活动环3进行旋转;
[0029]使用时可通过遮光罩4对入眠灯主体1的光照方向进行局部的遮挡,在需要对入眠灯主体1的光照方向进行调整时,可调整遮光罩4的位置,改变入眠灯主体1的光照方向,在对遮光罩4的位置进行调整时,可向下按压遮光罩4或活动环3,使活动环3向下压动连接块6进行移动,连接块6向下挤压推板13,压缩第二弹簧14,使锁定块15脱离和锁定槽16的连接,然后即可转动活动环3,活动环3带动连接块6在推板13的上方进行滑动,实现对遮光罩4位置的调整,调整完毕后松开活动环3,第二弹簧14通过推板13向上推动连接块6,使锁定块15再次和锁定槽16进行连接,对活动环3的旋转进行限位,使遮光罩4的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调整光照方向的入眠灯,包括入眠灯主体(1)和底座(2),所述入眠灯主体(1)安装在底座(2)的上方,通过底座(2)将入眠灯主体(1)进行摆放;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2)的上方设置有活动环(3),活动环(3)设置在入眠灯主体(1)的外侧,且活动环(3)的下端固定有连接块(6),并且活动环(3)通过连接块(6)和底座(2)之间构成转动连接,所述活动环(3)的上方固定有遮光罩(4),通过活动环(3)的旋转对遮光罩(4)的位置进行调整,改变入眠灯主体(1)的光照方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调整光照方向的入眠灯,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罩(4)的内部嵌套有调节板(5),且调节板(5)和遮光罩(4)之间构成滑动结构,通过调节板(5)的移动对遮光罩(4)的遮光范围进行调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于调整光照方向的入眠灯,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板(5)的后端固定有控制板(7),且控制板(7)的下端固定有引导块(8),并且引导块(8)的下方设置有引导槽(9),引导槽(9)的俯视截面呈圆弧状结构设计,所述引导槽(9)开设在活动环(3)的上表面,且引导槽(9)和引导块(8)之间构成滑动连接,所述控制板(7)的内部设置有限位机构,对调节板(5)的位置进行限位。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便于调整光照方向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振荣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卓美匠品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