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智能测斜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3846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20
一种一体化智能测斜仪,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电机系统、导向系统、放线装置、中控系统、传动系统;机架包括主旋转轴;电机系统驱动主旋转轴转动;导向系统包括导向器和稳定器,导向器套设在主旋转轴上,稳定器设置在导向器的斜下方;放线装置包括线缆和线轴;线缆的表面设置金属标记节点,节点按照固定间距依次设置;中控系统包括控制系统和金属感应探头,金属感应探头固定在稳定器侧面,金属感应探头用于将测试信号传输至控制系统,控制系统用于响应测试信号以控制电机系统的运行;主旋转轴经传动系统传动连接线轴。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专利技术集多种功能板块于一体,在调试安装后,自动调整测斜仪的稳定收放,无需人工参与即可实现自动测量。动测量。动测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体化智能测斜仪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工程安全监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一体化智能测斜仪。

技术介绍

[0002]测斜仪常用于监测高边坡、危岩、滑坡区和深洞开挖土体的水平位移,也用来监测诸如大坝等水工结构物的水平变形。
[0003]目前的测斜仪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0004](1)测量过程需要全程人工操作,整个过程处于危险环境,而且一般需要两人配合操作,无自动测量功能,测量效率低、费时、费力,安全风险性高。
[0005](2)收放线缆过程需人工控制,收线混乱,收线速度不均匀,易对线缆造成损伤,折旧率高;同时,收线速度不均匀会导致测试结果误差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一体化智能测斜仪,克服现有人工操作测斜仪的效率低,误差大,折旧率高的缺陷。
[0007]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8]一种一体化智能测斜仪,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电机系统,导向机构,放线装置,中控系统,传动系统;
[0009]所述机架包括主旋转轴;
[0010]所述电机系统驱动所述主旋转轴转动;
[0011]所述导向机构包括导向器和稳定器,所述导向器套设在所述主旋转轴上,所述稳定器设置在所述导向器的斜下方;
[0012]所述放线装置包括线缆和线轴,所述线轴放置在所述机架上,所述线缆缠绕在所述线轴上;所述线缆的表面设置金属标记节点,所述金属标记节点按照固定间距依次设置;
[0013]所述中控系统包括控制系统和金属感应探头,所述金属感应探头可拆卸的固定在所述稳定器侧面,所述金属感应探头将测试信号传输至所述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用于响应所述测试信号以控制所述电机系统的运行;
[0014]所述主旋转轴经所述传动系统传动连接所述线轴。
[0015]进一步地,所述传动系统包括首端齿轮,末端齿轮和传动链条,所述首端齿轮套设在所述主旋转轴上,所述末端齿轮套设在所述线轴上,所述传动链条设置在所述首端齿轮和末端齿轮之间。
[0016]进一步地,所述传动系统还包括间级齿轮组,所述间级齿轮组包括间级齿轮和间级旋转轴,所述间级旋转轴平行于所述主旋转轴固定在所述机架上,所述间级齿轮套设在所述间级旋转轴上。
[0017]进一步地,其特征在于,所述间级齿轮组的数量大于等于1。
[0018]进一步地,所述间级齿轮为双联齿轮。
[0019]进一步地,所述导向器包括滑块机构和往复丝杆;
[0020]所述往复丝杆连接在主旋转轴,所述滑块机构包括滑块和定滑轮组,所述滑块套设在所述往复丝杆上,所述定滑轮组连接在所述滑块下方。
[0021]进一步地,所述稳定器包括稳定器连接轴和两组稳定盘,所述稳定器连接轴垂直于所述机架底面,所述稳定盘通过所述稳定器连接轴铰接;
[0022]所述稳定盘包括过线孔和锁紧器,所述过线孔的中心位于铰接平面,所述过线孔的直径小于所述测斜仪的线缆的探头的横截面直径且大于所述线缆的横截面直径;所述锁紧器分别位于稳定盘侧面。
[0023]进一步地,所述稳定盘的一组固定设置,所述稳定盘在平行于所述稳定器连接轴的方向上设置至少两层,所述稳定盘的多层之间设置支架连接,所述过线孔的轴心重合。
[0024]进一步地,所述控制系统为PLC控制系统。
[0025]进一步地,所述金属标记节点的间距为50cm。
[002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一体化智能测斜仪,集机架,电机系统,导向机构,放线装置,中控系统,传动系统于一体,调试安装后,在中控系统的作用下,自动调整测斜仪的稳定收放,无需人工参与即可实现自动测量。
附图说明
[0027]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如下:
[0028]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一体化智能测斜仪的总装配图(一);
[0029]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一体化智能测斜仪的总装配图(二);
[0030]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一体化智能测斜仪的机架示意图;
[0031]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一体化智能测斜仪的稳定器打开示意图;
[0032]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一体化智能测斜仪的稳定器闭合示意图;
[0033]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一体化智能测斜仪的线缆示意图。
[0034]标记说明:1、机架;2、电机系统;3、导向系统;4、放线装置;5、中控系统;6、传动系统;11、主旋转轴;31、导向器;32、稳定器;41、线缆;42、线轴;61、首端齿轮;62、末端齿轮;63、传动链条;64、间级齿轮组;311、往复丝杆;312、滑块机构;321、稳定器连接轴;322、稳定盘;411、金属标记节点;641间级齿轮;642、间级旋转轴;3121、滑块;3122、定滑轮组;3221、过线孔;3222、锁紧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35]现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作详细说明。
[0036]请参照图1至图6,一种一体化智能测斜仪4,包括机架1,电机系统2,导向系统3,放线装置4,中控系统5,传动系统6;
[0037]所述机架1包括主旋转轴11,所述主旋转轴11设置在所述机架1的顶端;
[0038]所述电机系统2可拆卸的连接在所述主旋转轴11侧端,所述电机系统2驱动所述主旋转轴11转动;
[0039]所述导向系统3包括导向器31和稳定器32,所述导向器31套设在所述主旋转轴11上,所述稳定器32设置在所述导向器31的斜下方;
[0040]所述放线装置4设置在所述机架1上,所述放线装置4包括线缆41和线轴42;所述线缆41的表面设置金属标记节点411,所述金属标记节点411按照固定间距依次设置;
[0041]所述中控系统5包括控制系统51和金属感应探头52,所述金属感应探头52可拆卸的固定在所述稳定器32侧面,所述金属感应探头52将测试信号传输至所述控制系统51,所述控制系统51调整所述电机系统2的运行;
[0042]所述传动系统6设置在所述主旋转轴11和所述线轴42之间。
[0043]由上述描述可知,在将放线装置4线缆41放入测斜孔底端后,传动系统6在电机系统2作用下,带动放线装置4的线缆41进行回收,线缆41通过稳定器32和导向器31,以此保证收线的稳定性和有序性;同时,线缆41上按照固定间距依次设置金属标记节点411,当金属感应探头52检测到金属标记节点411时,将信号输送给中控系统5,中控系统5使电机系统2停止运行,线缆41稳定后线缆41端部探头进行斜度测试,当停机时间超过中控系统5设置的测量时间后,电机系统2重新运行,以此实现自动测量。
[0044]进一步地,所述传动系统6包括首端齿轮61,末端齿轮62和传动链条63,所述首端齿轮61套设在所述主旋转轴11上,所述末端齿轮62套设在所述线轴42上,所述传动链条63设置在所述首端齿轮61和末端齿轮62之间。
[0045]更进一步地,所述传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一体化智能测斜仪,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所述机架包括主旋转轴;电机系统,所述电机系统驱动所述主旋转轴转动;导向系统,所述导向系统包括导向器和稳定器,所述导向器套设在所述主旋转轴上,所述稳定器设置在所述导向器的斜下方;放线装置,所述放线装置包括线缆和线轴,所述线轴放置在所述机架上,所述线缆缠绕在所述线轴上;所述线缆的表面设置金属标记节点,所述金属标记节点按照固定间距依次设置;中控系统,所述中控系统包括控制系统和金属感应探头,所述金属感应探头可拆卸的固定在所述稳定器侧面,所述金属感应探头用于将测试信号传输至所述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用于响应所述测试信号以控制所述电机系统的运行;传动系统,所述主旋转轴经所述传动系统传动连接所述线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智能测斜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系统包括首端齿轮、末端齿轮和传动链条,所述首端齿轮套设在所述主旋转轴上,所述末端齿轮套设在所述线轴上,所述首端齿轮经所述传动链条传动连接末端齿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体化智能测斜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系统还包括间级齿轮组,所述间级齿轮组包括间级齿轮和间级旋转轴,所述间级旋转轴平行于所述主旋转轴固定在所述机架上,所述间级齿轮套设在所述间级旋转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詹燕坤何得澜罗远林黄佳一朱泓琳黄能聪张仁凌吴家永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水口发电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