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CTLA-4抗体及其用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36464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18
本公开提供了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抗

CTLA

4抗体及其用途
[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抗

CTLA

4抗体和使用所述抗体的方法。
[0002][专利技术背景][0003]免疫监视系统正在监测和消除活生物体中由于基因突变等发生突变的细胞。然而,过度免疫反应的持续存在也可能对自身有害,如自身免疫对正常组织的损害。因此,免疫系统具有负反馈机制(免疫检查点),一旦激活就抑制免疫反应(参见,例如,NPL 1)。免疫检查点被认为在维持免疫系统内稳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据透露,一些肿瘤利用免疫检查点进行免疫逃逸。目前,通过主要免疫检查点分子、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

4)、程序性细胞死亡1(PD

1)和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

L1)对免疫抑制功能的研究在广受追捧。
[0004]CTLA

4是属于免疫球蛋白超家族的糖蛋白,其基因于1987年从源自小鼠的杀伤性T细胞克隆的cDNA文库中克隆(参见,例如,NPL 2)。已知T细胞免疫反应通过CTLA

4被抑制。1996年有报道称,基于通过抑制CTLA

4功能促进T细胞活化导致癌症消退的想法,通过向荷癌小鼠施用抗

CTLA

4抗体已经观察到肿瘤消退效果(参见,例如,NPL 3)。对抗

CTLA

4抗体在人体中功效的评估自2000年已开始进行,抗人CTLA

4单克隆抗体(伊匹木单抗(ipilimumab))在2011年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为全球首个免疫刺激治疗性抗体。除伊匹木单抗之外,还生产了许多抗

CTLA

4单克隆抗体(参见,例如,PTL 1、2、3和4),并且正在进行它们作为药物的开发。抑制免疫检查点以取消免疫抑制机制,从而增强免疫反应性的此类药物被称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0005]另一方面,之前已知T细胞中存在具有免疫抑制功能的一些细胞,它们在1995年被鉴定为CD25

和CD4

阳性T细胞并被命名为调节性T细胞(参见,例如,NPL 4)。在2003年,Foxp3基因被鉴定,它是在调节性T细胞中特异性表达并调节其发育和功能的主要基因。Foxp3作为转录因子调节多种免疫反应相关基因的表达。特别是,Foxp3参与调节性T细胞中CTLA

4的组成型表达,并且认为它在调节性T细胞的免疫抑制功能中起重要作用(参见,例如,NPL 5)。
[0006]调节性T细胞浸润到肿瘤组织中被认为会导致针对肿瘤的免疫监视机制的减弱或抑制。事实上,已经揭示在许多人类癌症中存在增加的调节性T细胞(参见,例如,NPL 6),并且据报道,调节性T细胞局部浸润到肿瘤中可能成为癌症患者的不良预后因素。相反,如果可以从肿瘤组织中去除或减少调节性T细胞,则有望导致抗肿瘤免疫力提高。目前,针对调节性T细胞的癌症免疫疗法的发展正在蓬勃发展。
[0007]施用抗

CTLA

4抗体伊匹木单抗增强抗肿瘤免疫力,但据已报道它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因为它会全身增强免疫反应性。在某项临床试验中,在向其施用伊匹木单抗的60%的患者中观察到不良事件,并且它们中的许多是与皮肤或胃肠道相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同样在另一项临床试验中,已报道向其施用伊匹木单抗的约一半患者发生了类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为了抑制这样的副作用,在一些情况下,向已施用伊匹木单抗的患者施用免疫抑制剂。期望开发可以维持抗肿瘤免疫反应同时抑制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副作用的新型药
物。
[0008]IgG抗体的细胞毒效应子功能、抗体依赖性细胞毒性(ADCC)活性、补体依赖性细胞毒性(CDC)活性和抗体依赖性细胞吞噬作用(ADCP)活性作为通过抗体获得抗肿瘤效果的有希望的手段而受到关注(参见,例如,NPL 7和8)。这些效应子功能是由IgG抗体的Fc区与存在于效应细胞(如自然杀伤细胞和巨噬细胞)表面上的抗体受体(FcγRs)或多种补体成分的结合诱导的。迄今为止,已对Fc区的变体进行了许多研究,并且已获得了具有比野生型更高的多种性质如FcγR结合活性的变体(参见,例如PTL 5和6,以及NPL 9和10)。此外,已报道抗体的Fc区以1:1的比例与FcγR结合,并在下部铰链区和CH2区不对称地识别FcγR(参见,例如,NPL 11)。基于此,还报道了通过将不同的改变引入构成抗体的Fc区的两条多肽链并产生不对称的Fc区变体来优化与FcγR的相互作用的方法(参见,例如,PTL 7、8、9和10)。
[0009]希望的是当将治疗性抗体施用于活生物体时,其靶抗原仅在损伤部位特异性表达。然而,在许多情况下,相同的抗原也在非病变部位、正常组织中表达,并且它可能引起治疗方面不希望的副作用。例如,虽然针对肿瘤抗原的抗体可以通过ADCC等对肿瘤细胞发挥细胞毒活性,但当相同的抗原也在正常组织中表达时,该抗体也可能损害正常细胞。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开发了聚焦于这样的现象的技术,所述现象是大量特定化合物存在于靶组织(例如,肿瘤组织)中并产生其抗原结合活性根据化合物的浓度发生变化的抗原结合分子(参见,例如,PTL 11)。
[0010][引文列表][0011][专利文献][0012][PTL 1]WO 2000/037504
[0013][PTL 2]WO 2001/014424
[0014][PTL 3]WO 2012/120125
[0015][PTL 4]WO 2016/196237
[0016][PTL 5]WO 2000/042072
[0017][PTL 6]WO 2006/019447
[0018][PTL 7]WO 2012/058768
[0019][PTL 8]WO 2012/125850
[0020][PTL 9]WO 2013/002362
[0021][PTL 10]WO 2014/104165
[0022][PTL 11]WO 2013/180200
[0023][非专利文献][0024][NPL 1]Pardoll,Nat Rev Cancer(2012)12:252

264
[0025][NPL 2]Brunet et al.,Nature(1987)328:267

270
[0026][NPL 3]Leach et al.,Science(1996)271:1734

1736
[0027][NPL 4]Sakaguchi et al.,J Immunol(1995)155:1151

1164
[0028][NPL 5]Takahash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抗

CTLA

4抗体,其具有依赖于含腺苷化合物浓度的CTLA

4结合活性,其中所述抗体具有选自以下(a)至(i)的至少一个特征:(a)存在100μM含腺苷化合物时的结合活性是不存在所述含腺苷化合物时结合活性的两倍或更多倍;(b)存在100μM含腺苷化合物时的KD值为5x 10
‑7M或更低;(c)不存在含腺苷化合物时的KD值为1
×
10
‑6M或更高;(d)与含腺苷化合物和CTLA

4形成三元复合物;(e)结合人CTLA

4的从第97位氨基酸到第106位氨基酸的区域(胞外结构域,SEQ ID NO:28);(f)与ABAM004(VH,SEQ ID NO:10;和VL,SEQ ID NO:11)竞争结合CTLA

4;(g)与ABAM004(VH,SEQ ID NO:10;和VL,SEQ ID NO:11)结合相同的表位;(h)对表达CTLA

4的细胞显示细胞毒活性;和(i)与人和小鼠衍生的CTLA

4结合。2.权利要求1的抗体,其中所述抗体包含:(a)HVR

H1(SEQ ID NO:223),其包含氨基酸序列SX1TMN,其中X1是H、A、R,或K;(b)HVR

H2(SEQ ID NO:224),其包含氨基酸序列SISX1X2SX3YIYYAX4SVX5G,其中X1是S或T,X2是R或Q,X3是G或H,X4是D、E或R,并且X5是K或R;和(c)HVR

H3(SEQ ID NO:225),其包含氨基酸序列YGX1REDMLWVFDY,其中X1是K或A。3.权利要求2的抗体,其进一步包含:(a)HVR

L1(SEQ ID NO:226),其包含氨基酸序列X1GX2STX3VGDYX4X5V...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坚田仁辰巳加奈子松田穰清水骏上村将树小森靖则堀裕次井川智之河内宏树进宽明
申请(专利权)人:中外制药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