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多功能运动鞋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32486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运动鞋底技术领域,提供一种新型多功能运动鞋底,解决现有技术由于结构层设置的缺陷导致长时间穿着产生异味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鞋底本体,所述鞋底本体包括大底和连接在大底上表面的中底,所述中底下表面设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贯穿所述中底,所述中底上表面设有内底,所述内底下表面设有连接件,各所述连接件与所述连接槽对应连接,所述连接件均匀排布于内底下表面,所述连接槽均匀排布于中底上表面,通过在内底下表面设置连接件,在中底上设置连接槽,使该运动鞋地具有可更换内底的功能,在产生异味难以消除时,可进行内底的更换,从而去除鞋内的异味,增加运动鞋的使用寿命。鞋的使用寿命。鞋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多功能运动鞋底


[0001]本技术涉及运动鞋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多功能运动鞋底。

技术介绍

[0002]鞋底的构造分为多种,主要分为一体式与结构式两种,一体式鞋底最为常见的是EVA一次发泡成型鞋底,这种鞋底的成本较低,但防滑度极差,遇到雨水天气在大理石面上行走极易滑倒,结构式鞋底一般由大底与中底组成,大底为耐磨材质,中底为减震材质,中底之上可设置内底或是鞋垫进行抗菌除臭。
[0003]中国专利公开号CN217509998U公开了一种防滑耐磨的运动鞋鞋底,包括鞋底本体,鞋底本体包括耐磨层、加强层、弯折保护层、弹性缓冲层、防水层、凹槽和吸汗层,耐磨层设置在加强层下方的表面,弯折保护层设置在加强层远离耐磨层一侧的表面,弹性缓冲层设置在弯折保护层另一侧的表面。
[0004]所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多种结构层,使鞋底具有良好的防滑耐磨性能,同时设置吸汗层来解决用户运动过程中的出汗问题,但是该运动鞋底在使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运动鞋在穿着过程中,通常会进行的一些体育运动,往往是会产生大量汗液,而汗液经过长时间的穿着积累,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异味,对于设置吸汗层的鞋底来说是致命缺陷,尤其对于代谢较快的用户而言,带有内底的运动鞋长时间的穿着会导致内底的结构层都染上异味无法消除,而使用鞋垫的运动鞋会因为鞋垫缺少限制,有跑偏的可能,会给用户造成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多功能运动鞋底,解决现有技术由于结构层设置的缺陷导致长时间穿着产生异味的问题。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7]一种新型多功能运动鞋底,包括鞋底本体,所述鞋底本体包括大底和连接在大底上表面的中底,所述大底下表面设有防滑单元,所述防滑单元包括第一防滑单元与第二防滑单元,所述第一防滑单元设置于足弓至脚尖部分,所述第二防滑单元设置于足弓至脚跟部分,所述中底下表面设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贯穿所述中底,所述中底上表面设有内底,所述内底下表面设有连接件,各所述连接件与所述连接槽对应连接;
[0008]进一步的改进是,所述内底包括除菌层与结构层,所述除菌层固定连接于结构层上表面,所述连接件与结构层一体成型;
[0009]进一步的改进是,所述防滑单元间隔排布,相邻所述第一防滑单元之间的间距自脚掌中心向鞋底边沿逐渐减小,相邻所述第二防滑单元之间的间距自脚跟中心向鞋底边沿逐渐减小;
[0010]进一步的改进是,所述连接件与内底连接处横截面积小于连接件自由端横截面积;
[0011]进一步的改进是,所述连接件与连接槽连接时,所述连接件的外壁与连接槽的内壁贴合;
[0012]进一步的改进是,所述连接件高度自脚跟向脚尖方向逐渐减小,且连接件下表面与中底下表面齐平;
[0013]进一步的改进是,所述防滑单元在鞋底边沿的尺寸大于脚掌中心与脚跟中心的防滑单元尺寸;
[0014]进一步的改进是,所述中底设有减震仓,所述减震仓设置于中底脚后跟中心处;
[0015]进一步的改进是,所述减震仓内设有缓冲气垫。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7]本技术通过设置第一防滑单元与第二防滑单元,使用户在进行体育运动过程中,在前脚掌着地时,为用户提供较强的抓地力,防滑单元的设计对于较为光滑的地面同样能够提供摩擦力保障,而第一防滑单元与第二防滑单元之间的间隔,能够在松软、不规则的地面提供足够的抓地性,通过在内底下表面设置连接件,在中底上设置连接槽,使该运动鞋地具有可更换内底的功能,在产生异味难以消除时,可进行内底的更换,从而去除鞋内的异味,增加运动鞋的使用寿命,提升用户的使用感受,上窄下宽的连接件使内底与中底连接时不会滑动,在用户进行体育运动过程中,不会犹豫激烈运动导致鞋底滑动造成损伤。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侧面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底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减震仓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连接槽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连接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以下将结合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借此对本技术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效果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
[0024]实施例
[0025]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新型多功能运动鞋底,包括鞋底本体1,所述鞋底本体1包括大底2和连接在大底2上表面的中底3,所述大底2下表面设有防滑单元4,所述防滑单元4包括第一防滑单元5与第二防滑单元6,所述第一防滑单元5设置于足弓至脚尖部分,所述第二防滑单元6设置于足弓至脚跟部分,所述中底2下表面设有连接槽7,所述连接槽7贯穿所述中底3,所述中底3上表面设有内底8,所述内底下表面设有连接件9,各所述连接件9与所述连接槽7对应连接,所述连接件9均匀排布于内底8下表面,所述连接槽7均匀排布于中底3上表面;
[0026]具体的,所述内底8包括除菌层10与结构层11,所述除菌层10固定连接于结构层11上表面,所述连接件9与结构层11一体成型,其中,所述除菌层10为银离子抗菌面料组成,所述中底3材质与结构层11相同,所述结构层11以EVA材料构成,在其他优选实施例中,结构层11的材质还可以选为PHYLON材料,所述大底2的材质选用为耐磨材质,优选为耐磨橡胶,所
述防滑单元4与大底2一体成型;
[0027]所述防滑单元4间隔排布,相邻所述第一防滑单元5之间的间距自脚掌中心向鞋底边沿逐渐减小,相邻所述第二防滑单元6之间的间距自脚跟中心向鞋底边沿逐渐减小;所述防滑单元4在鞋底边沿的尺寸大于脚掌中心与脚跟中心的防滑单元尺寸;对于运动鞋底而言,鞋底周边的部位容易产生磨损,更为密集的防滑单元能够增加鞋底的使用寿命,而且防滑单元晒设置较为疏散的鞋底中间部分还能提高鞋底在不规则路面的抓地性能;
[002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防滑单元4为两个背靠背的L型凸块组成,各L型凸块下表面还设有与L型凸块更小规格的L型突起,在所述防滑单元4的间隔内还设有方形凸块12,在本实施例中,鞋底足弓部分同样设有防滑单元4与方形凸块12,在其他优选实施例中,鞋底足弓部分设置为单一的方形凸块12;
[0029]所述连接件9与内底8连接处横截面积小于连接件9自由端横截面积;所述连接件9与连接槽7连接时,所述连接件9的外壁与连接槽7的内壁贴合;所述连接件9高度自脚跟向脚尖方向逐渐减小,且连接件9下表面与中底3下表面齐平;对于连接件9的形状而言,本实施例中采用横截面持续渐变的锥台型,利用EVA材质的柔软弹性,能够将内底与中底进行挤压安装,而在其他优选实施例中,连接件的形状可以采用分段的形式,同样能实现挤压固定效果;
[0030]通过设置第一防滑单元与第二防滑单元,使用户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多功能运动鞋底,包括鞋底本体,所述鞋底本体包括大底和连接在大底上表面的中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底下表面设有防滑单元,所述防滑单元包括第一防滑单元与第二防滑单元,所述第一防滑单元设置于足弓至脚尖部分,所述第二防滑单元设置于足弓至脚跟部分,所述中底下表面设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贯穿所述中底,所述中底上表面设有内底,所述内底下表面设有连接件,各所述连接件与所述连接槽对应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多功能运动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底包括除菌层与结构层,所述除菌层固定连接于结构层上表面,所述连接件与结构层一体成型。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多功能运动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单元间隔排布,相邻所述第一防滑单元之间的间距自脚掌中心向鞋底边沿逐渐减小,相邻所述第二防滑单元之间的间距自脚跟中心向鞋底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修勇郭育龙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隆盛轻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