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稳定性好的自动上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23216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稳定性好的自动上料装置,属于上料装置技术领域。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底壳,所述底壳的内腔左右两侧上部转动连接有转动辊,两个所述转动辊之间传动连接有输送带,所述底壳的内腔底面右侧设置有驱动机构,所述底壳的下端面四周安装有移动轮,所述底壳的下端面左右两侧设置有吸附机构,所述底壳的前后端面中部设置有抓槽,每个所述抓槽的内腔均转动连接有把手。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有两组输送带,减小了物件给予一个输送带施加的压力,降低了整个上料设备发生侧翻的风险,通过吸附机构的设置,能够增加整个上料设备与地面间的摩擦力,进一步提高了整个上料设备运行时的稳定。的稳定。的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稳定性好的自动上料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上料装置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稳定性好的自动上料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机械设备种类繁多,机械设备运行时,其一些部件甚至其本身可进行不同形式的机械运动,机械设备由驱动装置、变速装置、传动装置、工作装置、制动装置、防护装置、润滑系统和冷却系统等部分组成。机械设备一般适用于大型的生产加工,为了提高生产加工的效率,渐渐的产生了自动上料装置来不断的为机械设备进行原料添加,很大程度的降低了工人工作强度。
[0003]然而目前一些现有的自动上料装置的稳定性有所欠缺,一般都是使用一条单边的输送带输送,而在输送一些质量较重的物件,物件处于输送带的侧边时,容易导致装置侧翻等情况的发生,导致不必要的隐患。因此,如何专利技术一种稳定性好的自动上料装置来改善这些问题,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弥补以上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稳定性好的自动上料装置,旨在改善现有的自动上料装置的稳定性有所欠缺,导致装置容易侧翻的问题。
[0005]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
[0006]本技术提供一种稳定性好的自动上料装置,包括底壳,底壳的内腔左右两侧上部转动连接有转动辊,两个转动辊之间传动连接有输送带,底壳的内腔底面右侧设置有驱动机构,底壳的下端面四周安装有移动轮,底壳的下端面左右两侧设置有吸附机构,底壳的前后端面中部设置有抓槽,每个抓槽的内腔均转动连接有把手。
[0007]优选的,输送带共设置有2组,输送带分别设置在转动辊的外侧壁前后两侧。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输送带共设置有2组,减小了物件给与单个输送带的压力,降低了整个上料装置发生侧翻的概率。
[0009]优选的,驱动机构包括台座、驱动电机、第一皮带轮、皮带与第二皮带轮,底壳的内腔底面右侧固定连接有台座,台座上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皮带轮,位于左侧的转动辊外侧壁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皮带轮,第二皮带轮与第一皮带轮之间传动连接有皮带。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驱动机构的设置,使整个装置实现了自动上料的功能。
[0011]优选的,底壳的前后端面左右两侧设置有散热槽。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散热槽的设置,能够对底壳内运行的驱动电机起到散热的功能。
[0013]优选的,吸附机构包括传动把手、传动蜗杆、传动蜗轮、螺纹杆、螺套与吸盘座,底
壳的下部内腔转动连接有传动把手,传动把手的外侧壁左右两侧固定连接有传动蜗杆,传动蜗杆的前后两侧啮合连接有传动蜗轮,每个传动蜗轮的内腔中部均固定连接有螺纹杆,每个螺纹杆的外侧壁下部均螺纹连接有螺套,两个螺套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有吸盘座。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吸附机构的设置,增大了整个上料装置与地面间的摩擦力,保证了整个上料机构运行时的稳定。
[0015]优选的,每个传动蜗轮均与底壳转动连接,位于前后两侧的螺纹杆螺旋方向相反,螺套与底壳贯穿连接。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7]通过驱动机构的设置,使前后两侧的输送带得到同步转动,代替了传统的使用一个输送带输送的方式,减小了物件给与单个输送带的压力,降低了整个上料装置对物件输送时发生侧翻的概率,提高了整个上料装置的安全性,通过把手以及移动轮的设置,方便了工人对整个上料装置进行携带,提高了整个装置的便捷性,通过吸附机构的设置,增大了整个上料装置与地面间的摩擦力,保证了整个上料机构运行时的稳定,进一步提高了整个上料装置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19]图1是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稳定性好的自动上料装置的正视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稳定性好的自动上料装置的仰视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3是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稳定性好的自动上料装置的正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4是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稳定性好的自动上料装置的仰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5是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稳定性好的自动上料装置的传动蜗轮与传动蜗杆连接处示意图。
[0024]图中:1、底壳;11、散热槽;2、转动辊;3、输送带;4、驱动机构;41、台座;42、驱动电机;43、第一皮带轮;44、皮带;45、第二皮带轮;5、移动轮;6、吸附机构;61、传动把手;62、传动蜗杆;63、传动蜗轮;64、螺纹杆;65、螺套;66、吸盘座;7、抓槽;8、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使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
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实施例
[0027]参照图1

5,一种稳定性好的自动上料装置,包括底壳1,底壳1的内腔左右两侧上部转动连接有转动辊2,两个转动辊2之间传动连接有输送带3,底壳1的内腔底面右侧设置有驱动机构4,底壳1的下端面四周安装有移动轮5,底壳1的下端面左右两侧设置有吸附机构6,底壳1的前后端面中部设置有抓槽7,每个抓槽7的内腔均转动连接有把手8。
[0028]参照图1

3,进一步地;输送带3共设置有2组,输送带3分别设置在转动辊2的外侧壁前后两侧,驱动机构4包括台座41、驱动电机42、第一皮带轮43、皮带44与第二皮带轮45,底壳1的内腔底面右侧固定连接有台座41,台座41上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42,驱动电机42的输出轴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皮带轮43,位于左侧的转动辊2外侧壁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皮带轮45,第二皮带轮45与第一皮带轮43之间传动连接有皮带44,底壳1的前后端面左右两侧设置有散热槽11。
[0029]需要说明的是:通过驱动机构4的设置,使前后两侧的输送带3得到同步转动,代替了传统的使用一个输送带3输送的方式,减小了物件给与单个输送带的压力,降低了整个上料装置对物件输送时发生侧翻的概率,提高了整个上料装置的安全性,通过把手8以及移动轮5的设置,方便了工人对整个上料装置进行携带,提高了整个装置的便捷性。
[0030]参照图3

5,进一步地;吸附机构6包括传动把手61、传动蜗杆62、传动蜗轮63、螺纹杆64、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稳定性好的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壳(1),所述底壳(1)的内腔左右两侧上部转动连接有转动辊(2),两个所述转动辊(2)之间传动连接有输送带(3),所述底壳(1)的内腔底面右侧设置有驱动机构(4),所述底壳(1)的下端面四周安装有移动轮(5),所述底壳(1)的下端面左右两侧设置有吸附机构(6),所述底壳(1)的前后端面中部设置有抓槽(7),每个所述抓槽(7)的内腔均转动连接有把手(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稳定性好的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带(3)共设置有2组,所述输送带(3)分别设置在转动辊(2)的外侧壁前后两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稳定性好的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4)包括台座(41)、驱动电机(42)、第一皮带轮(43)、皮带(44)与第二皮带轮(45),所述底壳(1)的内腔底面右侧固定连接有台座(41),所述台座(41)上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42),所述驱动电机(42)的输出轴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皮带轮(43),位于左侧的所述转动辊(2)外侧壁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皮带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丽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市伟利机械加工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