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乔明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生物量模型的茶园碳汇量快速测算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229221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基于生物量模型的茶园碳汇量快速测算方法,包括茶园调查、样树取样、烘干、称重等,并利用各碳层面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生物量模型的茶园碳汇量快速测算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植物生态碳汇测算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生物量模型的茶园碳汇量快速测算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关于碳汇量的计算方法主要包括生物量法、蓄积量法等。其中生物量法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方法,其优点就是直接、明确、技术简单。即采用根据单位面积生物量、森林面积、生物量在树木各器官中的分配比例、树木各器官的平均碳含量等参数计算。最早应用生物量法时,是将森林通过大规模的实地调查,得到实测的数据,建立一套标准的测量参数和生物量数据库,用样地数据得到植被的平均碳密度,然后用每一种植被的碳密度与面积相乘,估算生态系统的碳储量。目前采用的生物量法碳汇量计算方法存在调查工作量大的问题,以及实际调查数据难以保证导致碳汇量误差大的问题。
[0003]茶园碳汇量是我国茶区农林业碳汇的重要组成部分。茶园生态系统植被和土壤碳固持能力历来备受肯定。它是典型的人工生态系统,具有生产周期长、植被覆盖率高、人为干扰频率低等优点。其系统稳定,具有良好的生态服务功能;系统物质流失比例较低,光能利用率高,茶树叶面积指数高;茶树在生长过程中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转化为碳分子,再通过根系和枯枝落叶等将碳固定于土壤中。因此,茶园也被认为拥有巨大固碳潜力,完全有可能发展为规模与价值兼具的重要碳汇产业。但是,茶园碳汇计量标准、监测标准、核算技术和方法学体系的欠缺依然是阻碍茶园碳汇发展的瓶颈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因此,基于以上背景,本专利技术对现有技术改进,提供一种基于生物量模型的茶园碳汇量快速测算方法,其不仅可采用生物量法可对茶园碳汇量(碳减排量)进行测算,并且还可解决生物量法存有的调查工作量大、碳汇量误差大等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0006]一种基于生物量模型的茶园碳汇量快速测算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0007]S1:茶园调查
[0008]S1

01:线路踏查:
[0009]1)茶园资料收集与访谈交流
[0010]收集茶园企业执业证照、法人身份证明、建园可研报告、用地性质及土地权属转移文件、权属证明,历年产量及经营状况,历年新建茶园茶树包括品种、树龄、密度的区块分布图、影像图,以佐证茶园碳汇项目的合法性、合规性,以及项目规模的可控性;
[0011]所述建园可研报告包括文、表、图及审查批复报告;
[0012]2)问卷调查与访谈交流
[0013]了解茶园历年生产技术措施状况,包括种植品种、树龄、密度、面积,使用肥料、药剂的品种、数量,各年度茶叶产量及经营措施强度,编制茶园历年生产技术模型;所述生产
技术模型包括各年干茶叶产量,修剪量,肥料种类及施用量,采摘修剪机械及运输的燃油种类及消耗量;
[0014]所述经营措施强度包括新枝梢采摘、修剪的量或百分率;
[0015]3)碳层划分与外业踏查
[0016]结合步骤1)和步骤2)的资料收集、访谈交流、生产技术模型,根据茶园茶树品种、树龄、密度、产量初步划分茶园碳层P0,形成碳层分布图;
[0017]拟定踏查区块、线路,沿线路进行各区块核对,目测、填记各区块记录形成表格,所述记录数据包括树高、冠幅、行宽、密度,标注各碳层预选样地位置;
[0018]并利用无人机在碳层碳汇量待测区块上空采集图像,并基于航摄图像确认碳层碳汇量待测区块的边界;并据此更新茶园碳层P
i
的包括碳层编号、树种/品种、树龄、面积、地理空间位置、业主/经营实体等数据信息。
[0019]S1

02:样地调查:
[0020]针对茶园碳层分布情况,对样地内的样树或样丛的外观及生长情况进行观察,测量茶树或茶丛的数量、密度、高度、冠幅、盖度,并进行记录;
[0021]S2:生物量测定计算
[0022]S2

01:结合样地调查,每个碳层样地根据树龄选择1~3样株或丛样树,完整挖掘,去掉泥土,并在树干根颈部用枝剪剪断,称量样树鲜重;
[0023]S2

02:烘干样品
[0024]将步骤S2的样树先进行杀青,再进行烘干,直至烘干至恒重为止;
[0025]S2

03:样品称量
[0026]样品称量前4个小时,将烘箱调到25

30℃;
[0027]1)对样树进行全称重;
[0028]2)将样树分叶、干、根三部分分别进行称重;
[0029]S2

04:生物量计算
[0030]用各碳层面积

生物量加权平均法,合并计算得到各树龄单位面积生物量B
全树2
(吨生物量/亩);
[0031]S3:茶园数据库校正
[0032]将步骤S2

04得到B
全树2
与标准数据库TD01中的B
全树1
进行比较,若差值大于
±
10~15%以上时,则需要对B
全树1
进行校正消除部分误差,得到经校正的单位面积生物量B
全树2校
和单位面积碳储量C
全树2校
数据系列;
[0033]S4:茶园碳汇量计算
[0034]1)根据步骤S3得到数据更新茶园碳层P
i
和C
全树2校
数据系列,按对应的树龄计算各年、各碳层的茶园碳储量P
Ci,t
,汇总后得到各年度的碳储量P
Ct
数据系列;
[0035]2)计算某茶园从t1年到t2年间产生的茶园碳汇量,则直接使用碳储量数据系列的差值进行转换计算,即:
[0036]S
Cn
=(P
Ct2

P
Ct1
)
×
44/12
[0037]S
Cn
为茶园从t1年到t2年间产生的茶园碳汇量;P
Ct2
为t2年茶园碳储量,P
Ct1
为t1年茶园碳储量。
[0038]进一步地,步骤S4的标准数据库TD01的建立方法,如下:
[0039]1)利用茶树群落地上生物量模型B
a


14.95+56.3(1

e

0.27t
)建立茶树地上生物量数据集;
[0040]其中:B
a
为茶园地上部生物量,吨生物量/公顷;t为茶树龄,年;
[0041]2)通过茶树根冠比(R)、含碳率(CF)、面积单位等转换形成茶园标准数据库TD01;
[0042]所述茶园标准数据库TD01包括树龄t、B
地上
、B
地下
、B
全树
、C
全树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生物量模型的茶园碳汇量快速测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下步骤:S1:茶园调查S1

01:线路踏查:1)茶园资料收集与访谈交流收集茶园企业执业证照、法人身份证明、建园可研报告、用地性质及土地权属转移文件、权属证明,历年产量及经营状况,历年新建茶园茶树包括品种、树龄、密度的区块分布图、影像图,以佐证茶园碳汇项目的合法性、合规性,以及项目规模的可控性;所述建园可研报告包括文、表、图及审查批复报告;2)问卷调查与访谈交流了解茶园历年生产技术措施状况,包括种植品种、树龄、密度、面积,使用肥料、药剂的品种、数量,各年度茶叶产量及经营措施强度,编制茶园历年生产技术模型;所述生产技术模型包括各年干茶叶产量,修剪量,肥料种类及施用量,采摘修剪机械及运输的燃油种类及消耗量;所述经营措施强度包括新枝梢采摘、修剪的量或百分率;3)碳层划分与外业踏查结合步骤1)和步骤2)的资料收集、访谈交流、生产技术模型,根据茶园茶树品种、树龄、密度、产量初步划分茶园碳层P0,形成碳层分布图;拟定踏查区块、线路,沿线路进行各区块核对,目测、填记各区块记录形成表格,所述记录数据包括树高、冠幅、行宽、密度,标注各碳层预选样地位置;并利用无人机在碳层碳汇量待测区块上空采集图像,并基于航摄图像确认碳层碳汇量待测区块的边界;并据此更新茶园碳层P
i
的包括碳层编号、树种/品种、树龄、面积、地理空间位置、业主/经营实体的数据。S1

02:样地调查:针对茶园碳层分布情况,对样地内的样树或样丛的外观及生长情况进行观察,测量茶树或茶丛的数量、密度、高度、冠幅、盖度,并进行记录;S2:生物量测定计算S2

01:结合样地调查,每个碳层样地根据树龄选择1~3样株或丛样树,完整挖掘,去掉泥土,并在树干根颈部用枝剪剪断,称量样树鲜重;S2

02:烘干样品将步骤S2的样树先进行杀青,再进行烘干,直至烘干至恒重为止;S2

03:样品称量样品称量前4个小时,将烘箱调到25

30℃;1)对样树进行全称重;2)将样树分叶、干、根三部分分别进行称重;S2

04:生物量计算用各碳层面积

生物量加权平均法,合并计算得到各树龄单位面积生物量B
全树2
(吨生物量/亩);S3:茶园数据库校正将步骤S2

04得到B
全树2
与标准数据库TD01中的B
全树1
进行比较,若差值大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乔明
申请(专利权)人:吴乔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