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伏加热控制电路
[0001]本技术属于光伏控制电路
,具体地涉及一种光伏加热控制电路。
技术介绍
[0002]太阳能光伏热水器是降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后,再利用电能来加热水的热水器。现有的太阳能光伏热水器通常包括光伏板、储热水箱和加热器,光伏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后供给加热器,加热器对储热水箱内的水进行加热。CN202120355351.X公开了一种太阳能光伏热水器,其电加热组件采用多个加热负载以及负载继电器,加热负载与对应的负载继电器串联构成负载支路,负载支路并联在光伏板组件的两端。该专利中控制电路由市电220V供电,额外增加了成本,另外采用的负载继电器为固态继电器,而固态继电器成本较高,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成本低的光伏加热控制方式。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伏加热控制电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存在技术问题。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光伏加热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包括降压变换模块、光电耦合器、MCU和开关模块及接线端子,所述降压变换模块的输入端与光伏板的供电端相连,所述降压变换模块的输出端给所述光电耦合器供电,所述MCU的输出端与所述光电耦合器的输入端相连,所述光电耦合器的输出端与所述开关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所述接线端子包括第一接线端子和第二接线端子,发热管设置在所述第一接线端子和所述第二接线端子之间,所述开关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接线端子,所述第二接线端子与光伏板的供电端相连。r/>[0006]进一步地,所述开关模块包括MOS管,所述MOS管的栅极与所述光电耦合器的输出端之间至少连有一个电阻,所述MOS管的栅极与地之间至少连有一个电阻和一个电容,所述MOS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一接线端子相连,所述MOS管的源极连接地。
[0007]进一步地,所述光电耦合器的VCC端与所述降压变换模块的输出端之间至少连有一个电阻,所述光电耦合器的VCC端与地之间至少连有一个电容,所述光电耦合器的GND端连接地。
[0008]进一步地,所述光电耦合器的输入端与所述MCU的输出端之间至少连有一个电阻。
[0009]进一步地,所述降压变换模块包括开关电源芯片IC4、电感L4、电容C18、电阻R23、二级管D6和二极管D5、电阻R24、电容EC9及由电阻RJ7和电阻RJ8串联构成的电压采样电路,所述二级管D6的正极连接地,所述二级管D6的负极连接所述开关电源芯片IC4的GND2,所述电阻R23连接在所述开关电源芯片IC4的VCC与所述二级管D6的负极之间,所述电阻RJ8连接在所述开关电源芯片IC4的FB与所述二级管D6的负极之间,所述电阻RJ7连接在所述电阻RJ8与所述开关电源芯片IC4的GND2之间,所述电容C18连接在所述二级管D6的负极与所述
开关电源芯片IC4的GND1之间,所述电感L4连接在所述二级管D6的负极与所述降压变换模块的输出端之间,所述二极管D5的正极与所述降压变换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5的负极与所述开关电源芯片IC4的GND1连接,所述降压变换模块的输出端与地之间分别连接有所述电阻R24和所述电容EC9。
[0010]进一步地,所述光伏板的供电端与地之间连有电容。
[0011]有益效果:
[0012]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光伏加热控制电路,其降压变换模块将光伏板浮动的150V供电电压变换成稳定的10V直流电压并输送给光电耦合器供电,MCU发出PWM信号从光电耦合器的输入端输入,经过电
‑
光
‑
电转换使得开关模块导通,进而使得发热管导通开始工作,从而对水进行加热,本技术可以无需外接市电220V给控制模块供电,将光伏板供电通过降压变换模块给光电耦合器和开关模块实现控制加热,电路中也没有采用成本高昂的固态继电器方案控制光伏加热,成本低。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所提供的加热控制电路的电路模块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所提供的加热控制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所提供的光电耦合器、MCU和开关模块及接线端子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0016]图4为本技术所提供的降压变换模块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8]在目前的电热水器光伏发电加热方案中,一般都是采用外接市电来控制加热,或者采用固态继电器方案控制光伏加热,现有的不管哪种方案均成本高昂。
[0019]基于此,参考图1
‑
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伏加热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包括降压变换模块、光电耦合器、MCU和开关模块及接线端子,所述降压变换模块的输入端与光伏板的供电端相连,所述降压变换模块的输出端给所述光电耦合器供电,所述MCU的输出端与所述光电耦合器的输入端相连,所述光电耦合器的输出端与所述开关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所述接线端子包括第一接线端子和第二接线端子,发热管设置在所述第一接线端子和所述第二接线端子之间,所述开关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接线端子,所述第二接线端子与光伏板的供电端相连。
[0020]在本实施例中,降压变换模块将光伏板浮动的150V供电电压变换成稳定的10V直流电压并输送给光电耦合器供电,MCU发出PWM信号从光电耦合器的输入端输入,经过电
‑
光
‑
电转换使得开关模块导通,进而使得发热管导通开始工作,从而对水进行加热,本技术可以无需外接市电220V给控制模块供电,将光伏板供电通过降压变换模块给光电耦合器和开关模块实现控制加热,电路中也没有采用成本高昂的固态继电器方案控制光伏加
热,成本低。
[0021]进一步地,所述开关模块包括MOS管,所述MOS管的栅极与所述光电耦合器的输出端之间至少连有一个电阻,所述MOS管的栅极与地之间至少连有一个电阻和一个电容,所述MOS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一接线端子相连,所述MOS管的源极连接地。
[0022]在本实施例中,当MCU发出PWM信号从光电耦合器的输入端输入后,光电耦合器输出端输出高电平,进而将MOS管栅极的电压拉高,从而使得MOS管的漏极与源极导通,进而使得第一接线端子和第二线端子之间的发热管导通开始工作,从而对光伏组件进行加热。
[0023]进一步地,所述光电耦合器的VCC端与所述降压变换模块的输出端之间至少连有一个电阻,所述光电耦合器的VCC端与地之间至少连有一个电容,所述光电耦合器的GND端连接地。
[0024]需要说明的是,光电耦合器的正极与降压变换模块的输出端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伏加热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包括降压变换模块、光电耦合器、MCU和开关模块及接线端子,所述降压变换模块的输入端与光伏板的供电端相连,所述降压变换模块的输出端给所述光电耦合器供电,所述MCU的输出端与所述光电耦合器的输入端相连,所述光电耦合器的输出端与所述开关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所述接线端子包括第一接线端子和第二接线端子,发热管设置在所述第一接线端子和所述第二接线端子之间,所述开关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接线端子,所述第二接线端子与光伏板的供电端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伏加热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模块包括MOS管,所述MOS管的栅极与所述光电耦合器的输出端之间至少连有一个电阻,所述MOS管的栅极与地之间至少连有一个电阻和一个电容,所述MOS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一接线端子相连,所述MOS管的源极连接地。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光伏加热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电耦合器的VCC端与所述降压变换模块的输出端之间至少连有一个电阻,所述光电耦合器的VCC端与地之间至少连有一个电容,所述光电耦合器的GND端连接地。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光伏加热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电耦合器的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志恒,刘筱明,高中伟,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赛扬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