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深基坑降水井组件及其封堵方法,包括井套和套管。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专利技术在浇筑混凝土时,在浇筑位置均分别设置有防水卷材,通过增加防水做法,能有效降低因法兰堵头橡胶垫片老化后的渗水概率,而且在降水期间水泵更换维修方便,封堵时可取出全部水泵降低成本;本发明专利技术在施工过程中无须焊接施工,拆泵后可立即进行灌注混凝土,并快速完成法兰堵头安装以达到快速封堵的效果,且其封井过程相比其它方法操作简单、步骤少、速度快、效果佳。效果佳。效果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深基坑降水井组件及其封堵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深基坑降水井组件及其封堵方法,具体为一种深基坑降水井组件及其封堵方法,属于降水井封堵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建筑大量开发,建筑物不断向下掘进。越来越深的地下结构意味着地下水的挑战,地下深基坑的施工都必须进行降水措施。然而结构施工完成后对结构内降水井的封堵却成为工程渗漏的重大隐患,深基坑的高水位差和涌水量决定了降水井必须在短时间封死,封堵过程中的防渗漏措施必须万无一失。
[0003]而现有的降水井封堵方法在实施时存在一些问题:
[0004]1)现有的降水井封堵方法在实施时,大多是通过直接浇筑混凝土进行封堵,未增加防水措施,在长时间使用后,会因法兰堵头橡胶垫片老化二发生渗水情况;
[0005]2)现有的降水井封堵方法在实施时步骤多,操作复杂,增加施工工作量,提高施工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深基坑降水井组件及其封堵方法。
[0007]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深基坑降水井组件,包括:
[0008]井套,其设置在预先开挖好的下沉坑内部,所述下沉坑的上侧浇筑垫层,且垫层的靠近井套的一侧砌筑有砖胎膜;
[0009]套管,其竖直插接在所述井套的上侧内部,且所述套管与井套内部插接有井管,所述井管延伸至套管外侧的一端与外界水泵系统进行连接。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井套与套管的侧壁之间设置有沥青麻丝。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浇筑垫层、砖胎膜的上侧以及和套管的外侧管壁上均设置有防水卷材。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下沉坑的上侧浇筑有混凝土,且混凝土的上侧设有阀板防水卷材,所述阀板防水卷材上翻至套管顶,并绑扎在套管的侧壁上,且阀板防水卷材的上侧浇筑有阀板混凝土,形成基础梁。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套管的上端通过螺栓安装有法兰,所述法兰的外侧设置有安装在阀板混凝土上侧的支模,所述支模的内部浇筑有C35混凝土,所述阀板防水卷材上翻置C35混凝土的上侧,并与C35混凝土进行铺贴。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基础梁与阀板防水卷材内部回填有素混凝土。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套管由无缝钢管和翼环构成,所述无缝钢管的两侧对称焊接有翼环,所述无缝钢管的上端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法兰。
[0016]一种深基坑降水井组件,其封堵方法如下:
[0017]a.先开挖下沉坑,预埋井套,然后进行防水施工后浇筑混凝土填平坑形成井圈部位加强;
[0018]b.将多余的井套壁切割下来,然后在下沉坑内浇筑垫层,并砌筑砖胎膜;
[0019]c.将套管插接在井套内部,并且在井套与套管的侧壁之间设置沥青麻丝,将防水卷材上翻,浇筑混凝土;
[0020]d.然后在混凝土的上侧设置阀板防水卷材,并将阀板防水卷材上翻至套管顶,绑扎在套管的侧壁上,并在阀板防水卷材的上侧浇筑阀板混凝土,形成基础梁;
[0021]e.此时结束降水,并将水泵通过井管从井套内抽出,然后想井套内回填混凝土,并在套管的上侧安装法兰进行封堵;
[0022]f.接着在法兰的外侧进行支模,并在支模的内部浇筑C35混凝土,将阀板防水卷材上翻置C35混凝土的上侧,并与C35混凝土进行铺贴;最后在支模的外部浇筑速混凝土,使其充满基础梁,即可完成封堵。
[002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4]1)本专利技术在浇筑混凝土时,在浇筑位置均分别设置有防水卷材,通过增加防水做法,能有效降低因法兰堵头橡胶垫片老化后的渗水概率,而且在降水期间水泵更换维修方便,封堵时可取出全部水泵降低成本;
[0025]2)本专利技术在施工过程中无须焊接施工,拆泵后可立即进行灌注混凝土,并快速完成法兰堵头安装以达到快速封堵的效果,且其封井过程相比其它方法操作简单、步骤少、速度快、效果佳。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本专利技术降水井降水施工结构示意图;
[0027]图2为本专利技术降水井封堵过程中结构示意图;
[0028]图3为本专利技术降水井封堵完成时结构示意图;
[0029]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套管结构示意图;
[0030]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法兰结构示意图;
[0031]图中:1、井套,2、砖胎膜,3、垫层,4、套管,5、沥青麻丝,6、阀板防水卷材,7、井管,8、下沉坑,9、阀板混凝土,10、素混凝土,11、支模,12、C35混凝土,13、无缝钢管,14、翼环,15、法兰,16、螺栓,17、混凝土,18、防水卷材。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3]实施例一
[0034]请参阅图1~5,一种深基坑降水井组件,包括:
[0035]井套1,其设置在预先开挖好的下沉坑8内部,所述下沉坑8的上侧浇筑垫层3,且垫层3的靠近井套1的一侧砌筑有砖胎膜2;
[0036]套管4,其竖直插接在所述井套1的上侧内部,且所述套管4与井套1内部插接有井管7,所述井管7延伸至套管4外侧的一端与外界水泵系统进行连接。
[0037]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井套1与套管4的侧壁之间设置有沥青麻丝5,能够在后期浇筑混凝土时,混凝土不会从二者的缝隙处泄漏。
[0038]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浇筑垫层3、砖胎膜2的上侧以及和套管4的外侧管壁上均设置有防水卷材18,能够提升其防水性能。
[0039]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下沉坑8的上侧浇筑有混凝土17,且混凝土17的上侧设有阀板防水卷材6,所述阀板防水卷材6上翻至套管4顶,并绑扎在套管4的侧壁上,且阀板防水卷材6的上侧浇筑有阀板混凝土9,形成基础梁,能够增强下沉坑8与阀板混凝土9之间的隔水性能。
[0040]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套管4的上端通过螺栓安装有法兰15,所述法兰15的外侧设置有安装在阀板混凝土9上侧的支模11,所述支模11的内部浇筑有C35混凝土12,所述阀板防水卷材6上翻置C35混凝土12的上侧,并与C35混凝土12进行铺贴,采用法兰20堵头安装的方式形成止水确保封堵万无一失。
[0041]实施例二
[0042]请参阅图1~5,一种深基坑降水井组件,包括:
[0043]井套1,其设置在预先开挖好的下沉坑8内部,所述下沉坑8的上侧浇筑垫层3,且垫层3的靠近井套1的一侧砌筑有砖胎膜2;
[0044]套管4,其竖直插接在所述井套1的上侧内部,且所述套管4与井套1内部插接有井管7,所述井管7延伸至套管4外侧的一端与外界水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深基坑降水井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井套(1),其设置在预先开挖好的下沉坑(8)内部,所述下沉坑(8)的上侧浇筑垫层(3),且垫层(3)的靠近井套(1)的一侧砌筑有砖胎膜(2);套管(4),其竖直插接在所述井套(1)的上侧内部,且所述套管(4)与井套(1)内部插接有井管(7),所述井管(7)延伸至套管(4)外侧的一端与外界水泵系统进行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深基坑降水井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井套(1)与套管(4)的侧壁之间设置有沥青麻丝(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深基坑降水井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浇筑垫层(3)、砖胎膜(2)的上侧以及和套管(4)的外侧管壁上均设置有防水卷材(18)。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深基坑降水井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沉坑(8)的上侧浇筑有混凝土(19),且混凝土(19)的上侧设有阀板防水卷材(6),所述阀板防水卷材(6)上翻至套管(4)顶,并绑扎在套管(4)的侧壁上,且阀板防水卷材(6)的上侧浇筑有阀板混凝土(9),形成基础梁。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深基坑降水井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4)的上端通过螺栓安装有法兰(15),所述法兰(15)的外侧设置有安装在阀板混凝土(9)上侧的支模(11),所述支模(11)的内部浇筑有C35混凝土(12),所述阀板防水卷材(6)上翻置C35混凝土(12)的上侧,并与C35混凝土(12)进行铺贴。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深基坑降水井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焦珂,蒋水兵,张光松,潘江委,赵敏,王秉秉,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