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光伏柔性支架的抗风稳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22733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光伏柔性支架的抗风稳定装置,包括若干组横向三角体系,相邻组的横向三角体系通过Z字型杆连接单元相互连接,所述横向三角体系包括第一杆单元、第二杆单元、第三杆单元、两个第一钢绞线、第二钢绞线,所述第一杆单元、第二杆单元和第三杆单元通过连接单元相互连接形成三角结构,三个连接单元分别配合在两个第一钢绞线以及第二钢绞线上,位于两端的横向三角体系中的第二钢绞线的连接处设置有拉接单元,所述拉接单元的一端配合在第二钢绞线上,另一端连接着连接底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提升光伏柔性支架的抗风性能,确保光伏柔性支架的结构稳定,保证了光伏柔性支架的持续、稳定的使用效果。稳定的使用效果。稳定的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光伏柔性支架的抗风稳定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光伏柔性支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光伏柔性支架的抗风稳定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近些年中国光伏产业发展迅猛,光伏板的安装支架种类繁多,但是大部分还是以固定式为主,安装时受场地影响比较大,在一些沟壑、沟渠、山坡等不利地形时,几乎没法安装。而我国又是人多地少的国家,土地资源尤为宝贵。为了更好地保护耕地,提高土地利用率,现有方法是采用应力可调式索网结构光伏支架系统,解决沟壑、沟渠、山坡等不利地形上安装光伏组件的问题。此系统亦可用于林光互补和渔光互补项目。
[0003]在应力可调式索网结构光伏支架系统中,为了能够使光伏支架适用于长距离的光伏板的安装,通常采用柔性支架,但柔性支架抗弯刚度较小,对集中荷载、不均匀分布荷载以及台风等动力荷载比较敏感,极易发生变形甚至疲劳损坏,从而导致光伏板产生角度扭转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专利技术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光伏柔性支架的抗风稳定装置,其能够提升光伏柔性支架的抗风性能,确保光伏柔性支架的结构稳定,解决了光伏柔性支架支撑固定的光伏板容易产生角度扭转等问题,保证了光伏柔性支架的持续、稳定的使用效果。
[0005]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光伏柔性支架的抗风稳定装置,包括若干组横向三角体系,相邻组的横向三角体系通过Z字型杆连接单元相互连接,所述横向三角体系包括第一杆单元、第二杆单元、第三杆单元、两个第一钢绞线、第二钢绞线,所述第一杆单元、第二杆单元和第三杆单元通过连接单元相互连接形成三角结构,三个连接单元分别配合在两个第一钢绞线以及第二钢绞线上,位于两端的横向三角体系中的第二钢绞线的连接处设置有拉接单元,所述拉接单元的一端配合在第二钢绞线上,另一端连接着连接底座。
[0006]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单元包括第一铝合金压块和第二铝合金压块,所述第一铝合金压块通过U型螺栓安装于第二铝合金压块上,所述连接单元上开设有与第一钢绞线和第二钢绞线相匹配的绞线孔,所述第一杆单元、第二杆单元和第三杆单元的端部通过防松螺母连接在第二铝合金压块上。
[0007]进一步地,所述Z字型杆连接单元包括第一杆连接单元、第二杆连接单元和第三杆连接单元,第一杆连接单元、第二杆连接单元和第三杆连接单元分别连接着相邻组的横向三角体系的两个连接单元。
[000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杆连接单元、第二杆连接单元和第三杆连接单元的端部通过防松螺母连接在连接单元上。
[0009]进一步地,所述拉接单元包括钢丝绳以及分别设置于钢丝绳两端的两个收紧夹具,所述钢丝绳的上端绕接在第二钢绞线上,下端连接在连接底座上。
[0010]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底座包括镀锌钢底板以及焊接在镀锌钢底板上的镀锌U型圆钢,所述钢丝绳的下端连接在镀锌U型圆钢上。
[0011]有益效果: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横向三角体系和Z字型杆连接单元形成了由多个三角形结构组成的抗风系统,抗风系统为横向空间架构,具备极好的整体结构强度,能够提升光伏柔性支架的抗风性能,而且为进一步提高对整个光伏柔性支架的支撑稳定性,将横向空间架构与固定点拉接,从而提供整个体系向下的力,固定点部分采用专用连接板,用钢丝绳及专用夹具与柔性支架承重索(第二钢绞线)连接,形成稳定的支撑体系,提升了对于光伏柔性支架的支撑稳定性,保证了抗风稳定装置对于光伏柔性支架的持续使用效果,使得光伏柔性支架具备极好的抗风性能,解决了光伏柔性支架支撑固定的光伏板容易产生角度扭转等问题,保证了光伏柔性支架的持续、稳定的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14]图3为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0015]图4为图1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0016]图5为图1中D处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技术,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在阅读了本技术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
[0018]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光伏柔性支架的抗风稳定装置,包括三组横向三角体系,三组横向三角体系通过两组Z字型杆连接单元相互连接,每组横向三角体系包括第一杆单元31、第二杆单元32、第三杆单元33、两个第一钢绞线1、第二钢绞线2,第一杆单元31、第二杆单元32和第三杆单元33通过三个连接单元4相互连接形成三角结构,Z字型杆连接单元包括第一杆连接单元34、第二杆连接单元35和第三杆连接单元36,第一杆连接单元34、第二杆连接单元35和第三杆连接单元36分别连接着相邻组的横向三角体系的两个连接单元4,这样Z字型杆连接单元和两个横向三角体系之间形成两个三角结构,使得整个抗风稳定装置形成由7个三角结构依次拼接组合的横向空间架构,三个连接单元4分别配合在两个第一钢绞线1以及第二钢绞线2上,位于两端的横向三角体系中的第二钢绞线2的连接处设置有拉接单元5,拉接单元5的一端配合在第二钢绞线2上,另一端连接着连接底座6。
[0019]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钢绞线1和第二钢绞线2是光伏柔性支架的一部分,是两端光伏柔性支架之间的柔性连接,本实施例的抗风稳定装置便是用于提升第一钢绞线1和第二钢绞线2的稳定性。
[0020]如图2~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连接单元4包括第一铝合金压块41和第二铝合金压块42,第一铝合金压块41通过U型螺栓43安装于第二铝合金压块42上,连接单元4上开设有
与第一钢绞线1和第二钢绞线2相匹配的绞线孔,第一杆单元31、第二杆单元32和第三杆单元33的端部通过防松螺母44连接在第二铝合金压块42上,第一杆连接单元34、第二杆连接单元35和第三杆连接单元36的端部通过防松螺母44连接在第二铝合金压块42上。
[0021]如图4和图5所示,拉接单元5包括钢丝绳51以及分别设置于钢丝绳51两端的两个收紧夹具52,连接底座6包括镀锌钢底板62以及焊接在镀锌钢底板62上的镀锌U型圆钢61,钢丝绳51的上端绕接在第二钢绞线2上,钢丝绳51的下端连接在镀锌U型圆钢61上,钢丝绳51通过两个收紧夹具52实现收紧固定,镀锌钢底板62可以安装在基础顶、桩顶或者原有建筑受力结构顶部处。
[0022]上述抗风稳定装置安装好后,形成由7个三角结构依次拼接组合的横向空间架构,由于三角结构的自身结构稳定性较高,且7个三角结构为一个整体结构,使得横向空间架构的横向可受力强度非常好,能够有效提升光伏柔性支架的抗风性,再加上拉接单元5和连接底座6的配合,能够提供整个体系向下的力,形成稳定的支撑体系,提升了对于光伏柔性支架的支撑稳定性,保证了抗风稳定装置对于光伏柔性支架的持续使用效果。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光伏柔性支架的抗风稳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组横向三角体系,相邻组的横向三角体系通过Z字型杆连接单元相互连接,所述横向三角体系包括第一杆单元、第二杆单元、第三杆单元、两个第一钢绞线、第二钢绞线,所述第一杆单元、第二杆单元和第三杆单元通过连接单元相互连接形成三角结构,三个连接单元分别配合在两个第一钢绞线以及第二钢绞线上,位于两端的横向三角体系中的第二钢绞线的连接处设置有拉接单元,所述拉接单元的一端配合在第二钢绞线上,另一端连接着连接底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光伏柔性支架的抗风稳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单元包括第一铝合金压块和第二铝合金压块,所述第一铝合金压块通过U型螺栓安装于第二铝合金压块上,所述连接单元上开设有与第一钢绞线和第二钢绞线相匹配的绞线孔,所述第一杆单元、第二杆单元和第三杆单元的端部通过防松螺母连接在第二铝合金压块上。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欧文博黄文俊周俊超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润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