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胸腔穿刺引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227329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胸腔穿刺引流装置,包括引流管,所述引流管的一端连接有引流瓶,另一端可拆卸设置有穿刺组件;所述穿刺组件包括套接于所述引流管外侧的手柄外壳,所述手柄外壳上且位于远离所述引流瓶的一端一体成型有穿刺针,所述穿刺针包裹所述引流管,且所述手柄外壳和所述穿刺针分别与所述引流管可拆卸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非医务人员也可通过操作该装置完成胸腔闭氏引流管的留置,适用于野外现场急救,为野外紧急救治节省时间。为野外紧急救治节省时间。为野外紧急救治节省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胸腔穿刺引流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是涉及一种胸腔穿刺引流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胸部创伤是战伤的常见类型,发生率高、伤情重、病死率高,约 25%的战场死亡由胸部创伤直接引起,仅次于颅脑外伤。而血气胸在发生胸部创伤的伤员中发生率高达97.6%,创伤性血气胸一旦发生,需立即处理,否则会导致或加重伤员呼吸、循环等重要脏器生理功能紊乱,若处理不当或不及时极易造成死亡。
[0003]胸腔闭式引流术是胸部外伤处理中最常用的操作,可迅速恢复胸腔内负压并排除积血积气,是治疗战伤血气胸的主要方法,数据显示约85%的创伤性血气胸患者可通过胸腔闭式引流治愈。但目前的引流装置体积较大、操作复杂,需在战地一线医院实施,不适于现场急救,可能延误救治的最佳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胸腔穿刺引流装置,体积小,使用简单,非医务人员也可通过操作该装置完成胸腔闭氏引流管的留置,适用于野外现场急救,为野外紧急救治节省时间。<br/>[000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胸腔穿刺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引流管(100),所述引流管(100)的一端连接有引流瓶(200),另一端可拆卸设置有穿刺组件(300);所述穿刺组件(300)包括套接于所述引流管(100)外侧的手柄外壳(310),所述手柄外壳(310)上且位于远离所述引流瓶(200)的一端一体成型有穿刺针(320),所述穿刺针(320)包裹所述引流管(100),且所述手柄外壳(310)和所述穿刺针(320)分别与所述引流管(100)可拆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胸腔穿刺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管(100)上且位于所述手柄外壳(310)内侧有敷料(33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胸腔穿刺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外壳(310)包括第一半壳体(311)和第二半壳体(312),所述第一半壳体(311)和第二半壳体(312)抱合所述引流管(100),所述第一半壳体(311)和第二半壳体(312)的外侧设置有封锁环(340),所述封锁环(340)与所述第一半壳体(311)、第二半壳体(312)之间通过拆封线连接,所述封锁环(340)可通过拆封线与第一半壳体(311)、第二半壳体(312)分离;所述穿刺针(320)包括第一穿刺体(321)和第二穿刺体(322),所述第一穿刺体(321)连接所述第一半壳体(311),所述第二穿刺体(322)连接所述第二半壳体(31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胸腔穿刺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管(100)远离所述引流瓶(200)的一端间隔开设有引流孔(110)。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胸腔穿刺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瓶(200)包括瓶体(210),所述瓶体(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鲁静王振华张静陈佩瑶王丽娇王倩陈璐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