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胸腔穿刺引流装置,包括引流管,所述引流管的一端连接有引流瓶,另一端可拆卸设置有穿刺组件;所述穿刺组件包括套接于所述引流管外侧的手柄外壳,所述手柄外壳上且位于远离所述引流瓶的一端一体成型有穿刺针,所述穿刺针包裹所述引流管,且所述手柄外壳和所述穿刺针分别与所述引流管可拆卸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非医务人员也可通过操作该装置完成胸腔闭氏引流管的留置,适用于野外现场急救,为野外紧急救治节省时间。为野外紧急救治节省时间。为野外紧急救治节省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胸腔穿刺引流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是涉及一种胸腔穿刺引流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胸部创伤是战伤的常见类型,发生率高、伤情重、病死率高,约 25%的战场死亡由胸部创伤直接引起,仅次于颅脑外伤。而血气胸在发生胸部创伤的伤员中发生率高达97.6%,创伤性血气胸一旦发生,需立即处理,否则会导致或加重伤员呼吸、循环等重要脏器生理功能紊乱,若处理不当或不及时极易造成死亡。
[0003]胸腔闭式引流术是胸部外伤处理中最常用的操作,可迅速恢复胸腔内负压并排除积血积气,是治疗战伤血气胸的主要方法,数据显示约85%的创伤性血气胸患者可通过胸腔闭式引流治愈。但目前的引流装置体积较大、操作复杂,需在战地一线医院实施,不适于现场急救,可能延误救治的最佳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胸腔穿刺引流装置,体积小,使用简单,非医务人员也可通过操作该装置完成胸腔闭氏引流管的留置,适用于野外现场急救,为野外紧急救治节省时间。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胸腔穿刺引流装置,包括引流管,所述引流管的一端连接有引流瓶,另一端可拆卸设置有穿刺组件;所述穿刺组件包括套接于所述引流管外侧的手柄外壳,所述手柄外壳上且位于远离所述引流瓶的一端一体成型有穿刺针,所述穿刺针包裹所述引流管,且所述手柄外壳和所述穿刺针分别与所述引流管可拆卸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引流管上且位于所述手柄外壳内侧有敷料。
[0009]优选的,所述手柄外壳包括第一半壳体和第二半壳体,所述第一半壳体和第二半壳体抱合所述引流管,所述第一半壳体和第二半壳体的外侧设置有封锁环,所述封锁环与所述第一半壳体、第二半壳体之间通过拆封线连接,所述封锁环可通过拆封线与第一半壳体、第二半壳体分离;所述穿刺针包括第一穿刺体和第二穿刺体,所述第一穿刺体连接所述第一半壳体,所述第二穿刺体连接所述第二半壳体。
[0010]优选的,所述引流管远离所述引流瓶的一端间隔开设有引流孔。
[0011]优选的,所述引流瓶包括瓶体,所述瓶体上端设置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与所述引流管连接;所述瓶体内侧且位于所述连接管与所述瓶体连接口的下方设置有引流槽,所述引流槽容量为50ml;所述瓶体上侧设置有连接口,所述连接口处设置有气体塞;所述瓶体底部设置有排液管,所述排液管上设置有控制开关。
[0012]优选的,所述瓶体内侧一体成型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瓶体内侧分隔形成溶液
腔和负压空腔,所述引流槽、连接口和所述排液管分别位于所述溶液腔上;所述隔板上侧形成有负压孔,所述溶液腔和所述负压空腔通过负压孔连通;所述负压空腔内设置有负压组件,所述负压组件可向所述负压空腔提供负压。
[0013]优选的,所述负压组件包括操作杆,所述操作杆螺纹连接于所述瓶体上,一端位于瓶体外侧,另一端位于所述负压空腔内,且所述操作杆位于所述负压空腔内的一端设置有活塞,所述活塞边缘与所述负压空腔内壁接触;所述操作杆位于瓶体外的一端设置有手柄。
[0014]优选的,所述穿刺针长度为5cm。
[0015](三)有益效果
[0016]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胸腔穿刺引流装置,该装置体积小,使用简单,固定方便,非医务人员也可通过操作该装置完成胸腔闭氏引流管的留置,适用于野外现场急救,为野战下的伤员紧急救治节省时间,互救可在2分钟内完成操作;自救可在5分钟内完成操作。穿刺针采用封锁环拉限制,在穿刺后可轻松将穿刺针去除,即保证手柄内部处于无菌状态,又避免反复穿刺抽拉造成伤员不适。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一种胸腔穿刺引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一种胸腔穿刺引流装置中突出穿刺组件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一种胸腔穿刺引流装置中突出引流管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一种胸腔穿刺引流装置中突出引流瓶的示意图。
[0021]附图中标记:
[0022]100、引流管;110、引流孔;200、引流瓶;210、瓶体;211、连接管;212、引流槽;213、连接口;214、气体塞;215、排液管;216、控制开关;220、隔板;221、负压孔;230、溶液腔;240、负压空腔;250、负压组件;251、操作杆;252、活塞;253、手柄;300、穿刺组件;310、手柄外壳;311、第一半壳体;312、第二半壳体;320、穿刺针;321、第一穿刺体;322、第二穿刺体;330、敷料;340、封锁环。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实施例
[002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胸腔穿刺引流装置,参见图1
‑
图4,包括引流管100,引流管100的一端连接有引流瓶200,另一端可拆卸设置有穿刺组件300;在使用时,通过穿刺组件300将引流管100送至胸腔内侧,之后将穿刺组件300取出,留下引流管100进行引流工作。
[0026]穿刺组件300包括套接于引流管100外侧的手柄外壳310,手柄外壳310上且位于远离引流瓶200的一端一体成型有穿刺针320,穿刺针320包裹引流管100,且手柄外壳310和穿刺针320分别与引流管100可拆卸连接。引流管100上且位于手柄外壳310内侧有敷料330。
[0027]具体的,手柄外壳310包括第一半壳体311和第二半壳体312,第一半壳体311、第二
半壳体312的长度方向平行引流管100的长度方向,第一半壳体311和第二半壳体312抱合引流管100,第一半壳体311和第二半壳体312的外侧设置有封锁环340,封锁环340与第一半壳体311、第二半壳体312之间通过拆封线连接,封锁环340可通过拆封线与第一半壳体311、第二半壳体312分离。具体的,上文中的拆封线所指的是,在封锁环340与第一半壳体311或第二半壳体312之间的形状为虚线的连接点。
[0028]穿刺针320包括第一穿刺体321和第二穿刺体322,第一穿刺体321连接第一半壳体311,第二穿刺体322连接第二半壳体312。穿刺针320在远离手柄外壳310的一端形状为待斜面的尖端,可以穿刺进入胸腔内部。材质可以为金属,穿刺针长度为5cm。通过设置的5cm的穿刺针,避免了非医务人员穿刺过深刺伤肺部。
[0029]引流管100远离引流瓶200的一端间隔开设有引流孔110。当进入胸腔内,将外侧的穿刺针320取出后,通过引流孔110可以对胸腔内侧的液体、气体进行引流。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胸腔穿刺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引流管(100),所述引流管(100)的一端连接有引流瓶(200),另一端可拆卸设置有穿刺组件(300);所述穿刺组件(300)包括套接于所述引流管(100)外侧的手柄外壳(310),所述手柄外壳(310)上且位于远离所述引流瓶(200)的一端一体成型有穿刺针(320),所述穿刺针(320)包裹所述引流管(100),且所述手柄外壳(310)和所述穿刺针(320)分别与所述引流管(100)可拆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胸腔穿刺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管(100)上且位于所述手柄外壳(310)内侧有敷料(33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胸腔穿刺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外壳(310)包括第一半壳体(311)和第二半壳体(312),所述第一半壳体(311)和第二半壳体(312)抱合所述引流管(100),所述第一半壳体(311)和第二半壳体(312)的外侧设置有封锁环(340),所述封锁环(340)与所述第一半壳体(311)、第二半壳体(312)之间通过拆封线连接,所述封锁环(340)可通过拆封线与第一半壳体(311)、第二半壳体(312)分离;所述穿刺针(320)包括第一穿刺体(321)和第二穿刺体(322),所述第一穿刺体(321)连接所述第一半壳体(311),所述第二穿刺体(322)连接所述第二半壳体(31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胸腔穿刺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管(100)远离所述引流瓶(200)的一端间隔开设有引流孔(110)。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胸腔穿刺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瓶(200)包括瓶体(210),所述瓶体(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鲁静,王振华,张静,陈佩瑶,王丽娇,王倩,陈璐,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