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煤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节输送机装置,包括:若干节输送机,若干节所述输送机之间首尾搭接,以形成一个整体的输送通道;所述输送机包括:行走底盘、回转支撑组件、支撑架和送料机构;所述行走底盘用于带动所述输送机行走;所述支撑架通过所述回转支撑组件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行走底盘上;所述送料机构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上。通过行走底盘、回转支撑组件和支撑架的结合设置,使送料机构可随着支撑架相对于行走底盘转动,转动方向和角度无需受到行走底盘行走方向的限制。同时,多节输送机可以首尾搭接,实现煤矿开采的连续、长距离、多角度运输。多角度运输。多角度运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节输送机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煤矿
,尤其涉及一种多节输送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我国是世界第一产煤大国,煤矿领域早已实现了机械化施工,采煤机、连采机、综掘机等机械化设备大量应用。目前,在矿山开采行业中,矿石的开采广泛使用的是移动破碎机、皮带运输系统的半连续开采工艺,这种开采方法虽然能够大幅度降低物料的运输成本,但是由于物料在下落过程中对皮带输送机的冲击损坏,以及现有皮带输送系统的固定、不可移动的特性,使这种传统的开采工艺受到极大的约束,对于越来越完善的现代开采设备,这种运输系统已经不能满足大规模开采的需求,对开采效率造成严重的影响。
[0003]皮带运输系统是煤矿传输作业中使用最多的设备,现有的皮带运输系统的技术水平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煤矿井下用大功率、长距离带式输送机的关键技术研究和新产品开发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如大倾角长距离带式输送机成套设备、高产高效工作面顺槽可伸缩式输送机等。但我国输送机机型品种少,功能单一,使用范围受限,不能充分发挥其效能,如扩展运人、运料或双向运输等功能,做到一机多用;另外,我国煤矿的地质条件差异很大,在运输系统的布置上经常会出现一些特殊要求,如弯曲、大倾角(倾斜角度≥25
°
)直至垂直提升等,应开发特殊型专用带式输送机。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多节输送机装置,其解决了现有输送机功能单一、适用范围小的技术问题。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包括:
[0008]一种多节输送机装置,包括:若干节输送机,若干节所述输送机之间首尾邻接,以形成一个整体的输送通道;
[0009]所述输送机包括:行走底盘、回转支撑组件、支撑架和送料机构;
[0010]所述行走底盘用于带动所述输送机行走;
[0011]所述支撑架通过所述回转支撑组件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行走底盘上;
[0012]所述送料机构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上。
[0013]所述送料机构包括:依次连通的接料斗、送料通道和卸料斗;
[0014]相邻两个所述输送机中,一个所述输送机的所述接料斗与另一个所述输送机的所述卸料斗连通。
[0015]所述送料机构还包括:机构框架、若干个托辊、输送带;
[0016]若干个所述托辊沿着所述机构框架的长度方向上依次设置,所述输送带套设在所述若干个托辊上,使所述输送带沿着所述若干个托辊的设置方向行走,形成所述送料通道;
[0017]所述接料斗和所述卸料斗分别固定设置在所述机构框架的两端。
[0018]所述支撑架具有一个支撑端和一个铰接端,所述卸料斗的外侧端部与所述支撑架的铰接端铰接;
[0019]所述接料斗的底部设有高度驱动装置,所述高度驱动装置的底部固定在所述支撑架的支撑端,以使所述高度驱动装置以所述支撑架为支点,实现对所述接料斗的高度调节;
[0020]所述接料斗在升降过程中带动所述机构框架的一端同时上升或下降,使所述接料斗、所述机构框架和卸料斗以所述铰接端的铰接点为轴发生倾斜角度的改变,实现对所述送料机构倾斜度的调整。
[0021]所述接料斗设有红外发射器,所述卸料斗设有红外传感器。
[0022]所述高度驱动装置采用调节油缸。
[0023]所述回转支撑组件连接有回转驱动装置,所述回转驱动装置固定在所述行走底盘上。
[0024]所述回转支撑组件设置在所述行走底盘的顶部,所述回转支撑组件上设有用于测量所述回转支撑组件转动角度的角位移传感器。
[0025]所述多节输送机装置还包括用于控制所述输送机的角度和倾斜度的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角位移传感器、所述回转驱动装置和所述高度驱动装置电连。
[0026]所述回转支撑组件位于所述支撑架的中部。
[0027](三)有益效果
[002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9]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多节输送机装置,应用于煤矿工程的采煤运输作业,通过行走底盘的设置,使输送机可以调整运输位置。通过支撑架的设置,实现对送料机构的连接和支撑。通过回转支撑组件的设置,使支撑架可相对于行走底盘转动。
[0030]通过行走底盘、回转支撑组件和支撑架的结合设置,使送料机构可随着支撑架相对于行走底盘转动,转动方向和角度无需受到行走底盘行走方向的限制。同时,多节输送机可以首尾搭接,实现煤矿开采的连续、长距离、多角度运输。
附图说明
[0031]图1为本技术的输送机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2为本技术的多节输送机排布示意图。
[0033]【附图标记说明】
[0034]1:行走底盘;
[0035]2:回转支撑组件;
[0036]3:接料斗;
[0037]4:若干个托辊;
[0038]5:输送带;
[0039]6:卸料斗;
[0040]7:支撑架;
[0041]8:机构框架;
[0042]9:高度驱动装置;
[0043]10:露天采煤机
[0044]11:固定运输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45]为了更好的解释本技术,以便于理解,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详细描述。
[0046]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技术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清楚、透彻地理解本技术,并且能够将本技术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0047]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节输送机装置,应用于煤矿工程的采煤运输作业,其包括:若干节输送机,若干节输送机首尾对应邻接,以形成一个长距离的输送通道。长距离的输送通道即对矿石物料的输送距离大于一节输送机长度的运输作业,一节输送机的长度在10m以上。
[0048]输送机首尾对应邻接即前一个输送机的一端位于下一个输送机对应端的上方,使矿石物料从前一个输送机卸料至下一个输送机的输送通道。
[0049]输送机包括:行走底盘1、回转支撑组件2、支撑架7和送料机构。
[0050]支撑架7通过回转支撑组件2与行走底盘1可转动连接,送料机构设置在支撑架7上。行走底盘1用于带动上部送料机构行走,回转组件2作为送料机构与行走底盘1之间的转动装置,支撑架7用于支撑上部送料机构。
[0051]回转支撑组件2设置在行走底盘1的顶部,回转支撑组件2上设有角位移传感器,送料机构可通过行走底盘1上的回转支撑组件2围绕行走底盘1进行旋转,并检测回转角度。
[0052]可选的,本实施例的回转支撑组件2连接有回转驱动装置,回转驱动装置包括蜗轮和蜗杆,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节输送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节输送机,若干节所述输送机之间首尾邻接,以形成一个整体的输送通道;所述输送机包括:行走底盘(1)、回转支撑组件(2)、支撑架(7)和送料机构;所述行走底盘(1)用于带动所述输送机行走;所述支撑架(7)通过所述回转支撑组件(2)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行走底盘(1)上;所述送料机构设置在所述支撑架(7)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节输送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料机构包括:依次连通的接料斗(3)、送料通道和卸料斗(6);相邻两个所述输送机中,一个所述输送机的所述接料斗(3)与另一个所述输送机的所述卸料斗(6)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节输送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料机构还包括:机构框架(8)、若干个托辊(4)、输送带(5);若干个所述托辊(4)沿着所述机构框架(8)的长度方向上依次设置,所述输送带(5)套设在所述若干个托辊(4)上,使所述输送带(5)沿着所述若干个托辊(4)的设置方向行走,形成所述送料通道;所述接料斗(3)和所述卸料斗(6)分别固定设置在所述机构框架(8)的两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节输送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7)具有一个支撑端和一个铰接端,所述卸料斗(6)的外侧端部与所述支撑架(7)的铰接端铰接;所述接料斗(3)的底部设有高度驱动装置(9),所述高度驱动装置(9)的底部固定在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大勇,王同威,丁跃辉,何二春,付庆龙,韩志颖,林晓坤,陈迪,周可,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