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226521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提高生产率的电池的制造方法。具有:将第1隔膜和第2隔膜以重叠的状态吸附于卷芯的工序A;以及将第1隔膜和第2隔膜卷绕到卷芯上的工序B。在此,第1隔膜和所述第2隔膜分别具有树脂制的多孔的基材层和形成于基材层的至少一个面的表面层。的至少一个面的表面层。的至少一个面的表面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的制造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池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日本特开2009-193750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非水系二次电池用极板组的制造方法,将带状的正极板和负极板在交替地重叠2张隔膜的同时卷绕成旋涡状。在该公报公开的制造方法中,隔膜的前端部分被按压到卷芯上的同时吸附于卷芯,正极板和负极板被夹入而卷绕成旋涡状。
[0003]现有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19375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
[0007]另外,在这样的制造方法中,作为用于卷绕电极体的隔膜,有时使用具有基材层和表面层的隔膜。由于具有该基材层和表面层的隔膜价格昂贵,因此,减少由于卷绕偏移等而被处理的隔膜能够有助于生产率的提高。因此,本专利技术人想要通过更简单的方法消除卷绕偏移等问题而提高生产率。
[0008]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0009]在此公开的电池的制造方法是具备卷绕电极体的电池的制造方法,具有以下的工序。
[0010]工序A:将第1隔膜和第2隔膜以重叠的状态吸附于卷芯的工序工序B:将第1隔膜和第2隔膜卷绕到所述卷芯上的工序
[0011]在此,第1隔膜和第2隔膜分别具有树脂制的多孔的基材层和形成于基材层的至少一个面的表面层。
[0012]根据该制造方法,能够提高卷绕电极体的生产率。
[0013]在第1隔膜和第2隔膜的每一个中,表面层形成于基材层的两个面时,表面层可以是包含聚偏氟乙烯(PVdF)的三维网状结构。另外,表面层中的PVdF的质量比例可以为10质量%以上,并且,除了PVdF之外还可以包含无机颗粒。
[0014]在第1隔膜和第2隔膜的每一个中,表面层仅形成于基材层的一个面时,表面层可以包含无机颗粒和粘结剂。表面层中的所述无机颗粒的质量比例可以为90质量%以上。另外,在工序B中,可以以第1隔膜的基材层与第2隔膜的基材层相向的方向将第1隔膜和第2隔膜卷绕到卷芯上。
[0015]在工序B中,第1隔膜和第2隔膜也可以由在表面形成有多个突起的夹具按压。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电池2的纵剖平面图。
[0017]图2是卷绕电极体20的示意图。
[0018]图3是卷绕机100的示意图。
[0019]图4是卷绕机100的示意图。
[0020]图5是卷绕机100的示意图。
[0021]图6是卷绕机100的示意图。
[0022]图7是示意性地表示配置于第1位置P1的卷芯140的剖视图。
[0023]图8是卷芯140和隔膜31、32的示意图。
[0024]图9是卷芯140和隔膜31、32的示意图。
[0025]附图标记说明
[0026]10 电池壳体
[0027]11 外装体
[0028]12 封口板
[0029]20 卷绕电极体
[0030]20a 卷绕体
[0031]21 正极板
[0032]22 负极板
[0033]31 隔膜(第1隔膜)
[0034]32 隔膜(第2隔膜)
[0035]33 基材层
[0036]34 表面层
[0037]34a 表面层
[0038]34b 表面层
[0039]50 正极端子
[0040]60 负极端子
[0041]100 卷绕机
[0042]120 转台
[0043]140 卷芯
[0044]141 吸引孔
[0045]142 吸引路径
[0046]143 槽
[0047]151 切刀
[0048]151a 刀片
[0049]152 辊
[0050]152a 突起
[0051]161~163 固定辊
[0052]171~174 可动辊
[0053]181 第1夹头(chuck)
[0054]182 第2夹头(chuck)
[0055]185 索引(index)单元
[0056]186~188 索引辊
[0057]190 卷止装置
[0058]191 辊
[0059]192 胶带粘贴装置
[0060]200 控制装置
[0061]k1~k4 移动路径
[0062]P1 第1位置
[0063]P2 第2位置
[0064]P3 第3位置
[0065]WL 卷绕轴。
具体实施方式
[0066]以下,说明在此公开的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在此说明的实施方式当然并不意图特别限定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只要没有特别提及,则不限定于在此说明的实施方式。各附图是示意性地绘制的,不一定反映实物。另外,对于起到相同作用的构件、部位,适当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重复的说明。
[0067]图1是电池2的纵剖平面图。在图1中,以假想地去除电池壳体10的正面侧的宽幅面而能够看到电池壳体10的内部的方式示意性地图示了电池2。电池2是通过在此公开的制造方法制造的电池的一方式,在电池壳体10的内部收纳有卷绕电极体20。通过在此公开的制造方法制造的电池不限定于图1所示的方式。
[0068]《电池2》
[0069]图1所示的电池2是横长的方形电池。如图1所示,电池2具有电池壳体10、卷绕电极体20、正极端子50以及负极端子60。电池壳体10具有外装体11和封口板12。
[0070]〈外装体11〉
[0071]外装体11是有底的方形壳体,具有横长的矩形的收纳空间。外装体11主要收纳卷绕电极体20。外装体11具有大致长方形的底面11e、沿着底面11e的长边的相向的一对宽幅面11a、11b(图示省略)以及沿着底面11e的短边的相向的一对窄幅面11c、11d。在与底面11e相向的面形成有用于收纳卷绕电极体20的开口11f。在开口11f安装有封口板12。
[0072]〈封口板12〉
[0073]封口板12安装于电池壳体10的开口11f。封口板12由能够安装于外装体11的开口11f的大致长方形的板材构成。封口板12是大致长方形的板材,在长度方向的单侧形成有用于安装正极端子50的安装孔,在相反侧形成有用于安装负极端子60的安装孔12a、12b。
[0074]在封口板12的中央部设置有注液孔12c和气体排出阀12d。注液孔12c是为了向密闭后的电池壳体10的内部注入非水电解液而设置的贯通孔。注液孔12c在非水电解液的注液后通过安装密封构件12e而密封。另外,气体排出阀12d是设计成在电池壳体10内产生大量的气体时断裂(开口)而将该气体排出的薄壁部。
[0075]作为非水电解液,能够没有特别限制地使用以往公知的二次电池中使用的电解
液。例如,非水电解液通过在非水系溶剂中溶解支持盐而调制。作为非水系溶剂的一例,可列举出碳酸亚乙酯、碳酸二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的制造方法,所述电池具备第1隔膜、负极板、第2隔膜以及正极板卷绕而成的卷绕电极体,其中,所述电池的制造方法具有:将所述第1隔膜和所述第2隔膜以重叠的状态吸附于卷芯的工序A;以及将所述第1隔膜和所述第2隔膜卷绕到所述卷芯上的工序B,所述第1隔膜和所述第2隔膜分别具有树脂制的多孔的基材层和形成于所述基材层的至少一个面的表面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第1隔膜和所述第2隔膜分别在所述基材层的两个面形成有所述表面层,所述表面层是包含聚偏氟乙烯(PVdF)的三维网状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的制造方法,其中,在所述第1隔膜和所述第2隔膜的每一个中,所述表面层中的PVdF的质量比例为10质量%以上。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池的制造方法,其中,在所述第1隔膜和所述第2隔膜的每一个中,所述表面层包含无机颗粒。5.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池下一哉古小路佳之
申请(专利权)人:泰星能源解决方案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