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转接座及具有其的动力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26032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动力电池转接座及具有其的动力电池,动力电池转接座包括:座体,设置有与电池箱连接的连接部;多个导电柱,包括一一对应的多个正极导电柱和多个负极导电柱,多个正极导电柱和多个负极导电柱均设置在座体上并穿出座体;导电件,包括负极导电件和正极导电件,负极导电件和正极导电件均沿座体的长度方向延伸并穿设在座体内,多个负极导电柱均与负极导电件电连接,多个正极导电柱均与正极导电件电连接。通过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解决相关技术中的转接铜排外露于转接座,会占用电池箱的内部空间的问题。会占用电池箱的内部空间的问题。会占用电池箱的内部空间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动力电池转接座及具有其的动力电池


[0001]本技术涉及动力电池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动力电池转接座及具有其的动力电池。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国家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视,新能源汽车迎来了最佳的发展时机。新能源汽车中设置有动力电池。其中,动力电池包括多个电池单体,多个电池单体通过串并联的方式组成电池模组为各部件供电,以满足新能源汽车的能量需求。
[0003]在相关技术中,电池模组需要给新能源汽车的各电气元件,例如MCU、PDU等供电,为了便于电池模组和各电气元件的连接,动力电池内设置有转接铜排,通过转接铜排可以实现电池模组同时为多个电气元件供电。
[0004]然而,为了便于相同极性导电柱的连接,相关技术中的转接铜排外露于转接座,会占用电池箱的内部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动力电池转接座及具有其的动力电池,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转接铜排外露于转接座,会占用电池箱的内部空间的问题。
[0006]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动力电池转接座,动力电池转接座包括:座体,设置有与电池箱连接的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力电池转接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电池转接座包括:座体(10),设置有与电池箱连接的连接部(11);多个导电柱(20),包括一一对应的多个正极导电柱(22)和多个负极导电柱(21),多个所述正极导电柱(22)和多个所述负极导电柱(21)均设置在所述座体(10)上并穿出所述座体(10);导电件(30),包括负极导电件(31)和正极导电件(32),所述负极导电件(31)和所述正极导电件(32)均沿所述座体(10)的长度方向延伸并穿设在所述座体(10)内,多个所述负极导电柱(21)均与所述负极导电件(31)电连接,多个所述正极导电柱(22)均与所述正极导电件(32)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转接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导电件(31)和所述正极导电件(32)叠置并间隔设置,多个所述正极导电柱(22)和多个所述负极导电柱(21)均沿竖向延伸。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电池转接座,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正极导电柱(22)和多个所述负极导电柱(21)均穿出所述座体(10)的上表面,在所述座体(10)的长度方向上,多个所述负极导电柱(21)均位于多个所述正极导电柱(22)的外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力电池转接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导电件(31)包括相连接的第一板段(311)、折弯段(312)以及第二板段(313),所述第一板段(311)和所述第二板段(313)均沿横向延伸,所述第二板段(313)穿设在所述座体(10)内,所述折弯段(312)沿竖向穿设于所述座体(10),所述第一板段(311)与所述折弯段(312)的上端连接,所述第二板段(313)与所述折弯段(312)的下端连接,所述正极导电件(32)位于所述第二板段(313)的上方,多个所述负极导电柱(21)的部分穿设于所述第一板段(311),多个所述负极导电柱(21)的另一部分穿设于所述第二板段(313)。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动力电池转接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段(311)与所述正极导电件(32)相平齐。6.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莉朱彤闻皓岩闵忠国孙永刚
申请(专利权)人:东软睿驰汽车技术沈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