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修复柔性折叠屏手机保护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25986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手机膜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修复柔性折叠屏手机保护膜,包括:位于中间的GPU膜体基材;所述GPU膜体基材的上端面依次设置有爽滑涂层和保护膜;所述GPU膜体基材的下端面依次设置有PET膜、贴合胶膜和离型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自修复柔性折叠屏手机保护膜共有六层结构,通过设置GPU膜体基材实现以涂覆的方式直接粘合在PET膜上,GPU中的聚氨酯弹性体保留了传统TPU的性能,而凝胶微球则改善了聚氨酯弹性体与PET膜的粘合能力有效省去了中间粘合层的设置,同时也进一步为材料提供了更为显著的形状记忆和恢复能力,上方的爽滑涂层也具有自修复功能,通过双层自修复可实现膜体划痕的自修复。痕的自修复。痕的自修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修复柔性折叠屏手机保护膜


[0001]本技术涉及手机膜
,具体涉及一种自修复柔性折叠屏手机保护膜。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柔性显示技术的蓬勃发展,柔性折叠屏手机不断更新换代,其市场份额迅猛增长。各大手机厂商纷纷推出自家的折叠屏机型,这些集高精尖技术于一体的高端手机受到人们尤其是商务人士的关注和青睐。和传统直板手机一样,折叠屏手机在日常使用中依然存在划痕、易碎的风险,且维修成本高昂,故需要对屏幕进行贴膜等防护措施。
[0003]传统直板手机使用的钢化膜和PET材质的防爆膜无法满足弯折要求,而水凝膜本身强度不足且划痕问题无法解决,这些保护膜均无法满足折叠屏手机保护膜的要求;现有专利CN214881230U公开了一种自修复保护膜,并具体公开了如下技术特征:包括有自上往下依次层叠设置的透明 PET 保护膜层 10、第一硅胶层 20、爽滑自修复涂层30、PET原膜层40、底涂胶层50、第二硅胶层60、TPU基层70、抗静电PU胶层 80 、离型层90。
[0004]该专利虽实现了传统手机保护膜所无法实现的功能,但因PET原膜层与流延制备的TPU基层间粘合力不足而需设置底涂胶层与第二硅胶层,不仅提高了生产成本,也极大的增加了保护膜的厚度。
[0005]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需要开发一种可降低厚度的柔性折叠屏手机保护膜。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修复柔性折叠屏手机保护膜,以解决现有柔性折叠屏手机膜厚度过厚的技术问题。
[0007]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自修复柔性折叠屏手机保护膜,包括:位于中间的GPU膜体基材;所述GPU膜体基材的上端面依次设置有爽滑涂层和保护膜;所述GPU膜体基材的下端面依次设置有PET膜、贴合胶膜和离型膜。
[000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GPU膜体基材的厚度为27~50μm。
[000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GPU膜体基材包括含有凝胶微球的聚氨酯材料。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保护膜设置有一层胶;其中所述胶为亚克力胶、聚氨酯胶和有机硅压敏胶中的任意一种;以及所述保护膜的厚度为75μm。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PET膜的厚度为23μm。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贴合胶膜的厚度为25~50μm。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离型膜的厚度为50~75μm。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自修复柔性折叠屏手机保护膜共有六层结构,通过设置GPU膜体基材实现以涂覆的方式直接粘合在PET膜上,GPU中的聚氨酯弹性体保留了传统TPU的性能,而凝胶微球则改善了聚氨酯弹性体与PET膜的粘合能力有效省去了中间粘合层的设置,同时也进一步为材料提供了更为显著的形状记忆和恢复能力,上方的爽滑涂层也具有自修复功能,当手机屏幕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划痕时,可实现划痕自修复功
能,通过双层自修复可实现膜体划痕的自修复。
附图说明
[001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的自修复柔性折叠屏手机保护膜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
[0018]GPU膜体基材1、爽滑涂层2、保护膜3、PET膜4、贴合胶膜5、离型膜6。
具体实施方式
[0019]现在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成。
[0020]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自修复柔性折叠手机保护膜,包括:位于中间的GPU膜体基材1;所述GPU膜体基材1的上端面依次设置有爽滑涂层2和保护膜3;所述GPU膜体基材1的下端面依次设置有PET膜4、贴合胶膜5和离型膜6。
[0021]具体的,所述GPU膜体基材1为Gel

PU(含有凝胶微球的聚氨酯材料)的简称,在聚氨酯结构网络单元中,弹性凝胶既成为了具有多分子链连接的交联点,又完成了在聚氨酯分子链中嵌合和在支链分子中嫁接的作用。同时因为Gel分子多官能团之间的强相互作用,分子链之间趋向于互相收紧,形成类似于球的凝胶结构。弹性凝胶单元不仅为网络提供了更多、更致密的交联点,同时凭借凝胶球分子之间和凝胶球与聚氨酯分子之间更为丰富和强大的作用力,为材料提供了更为显著的形状记忆和形状恢复功能。
[0022]具体的,弹性凝胶还赋予了GPU比传统TPU更为优异的弹性回复特性和更密集的网络结构,对外界冲击力具有更好对弹性缓冲特性,可为折叠屏手机提供一定的缓冲保护能力。
[0023]具体的,GPU为含有凝胶微球的聚氨酯材料,其本质仍为聚氨酯材料而非凝胶材料,现有技术如JP6262999B2所采用的聚氨酯凝胶本质为凝胶状材料,这类材料虽含有聚氨酯并带有补分聚氨酯的性能,但因其主体成分为凝胶与GPU仍存在极大的实质性差异。
[0024]具体的,本技术共有六层结构,使用时将下方的离型膜6撕下,将贴合胶膜5贴放在折叠屏手机屏幕上,贴合胶膜5可与折叠屏手机屏幕紧密贴合,不会存在折叠或弯曲部分产生折痕及拱起现象,且GPU膜体基材1具有自修复功能,上方的爽滑涂层2也具有自修复功能,当手机屏幕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划痕时,可实现划痕自修复功能,通过双层自修复可实现膜体划痕的自修复。
[0025]在本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GPU膜体基材1的厚度为27~50μm。
[0026]在本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GPU膜体基材1包括含有凝胶微球的聚氨酯材料,利用GPU膜体基材1涂覆于TEP膜上即可实现传统TPU流延层通过底涂层和硅胶层解决粘接力不足问题的解决。
[0027]在本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爽滑涂层2包括以聚氨酯为载体,聚合物硅氧烷、硅油、聚醚类氟化物为添加剂以增加爽滑性。
[0028]在本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保护膜3设置有一层胶;其中所述胶为亚克力胶、聚氨酯胶和有机硅压敏胶中的任意一种;以及所述保护膜3的厚度为75μm。
[0029]在本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PET膜4的厚度为23μm。
[0030]在本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贴合胶膜5的厚度为25~50μm,优选OCA光学胶。
[0031]在本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离型膜6的厚度为50~75μm,优选PET氟素离型膜。
[0032]综上所述,本技术的自修复柔性折叠屏手机保护膜共有六层结构,通过设置GPU膜体基材实现以涂覆的方式直接粘合在PET膜上,GPU中的聚氨酯弹性体保留了传统TPU的性能,而凝胶微球则改善了聚氨酯弹性体与PET膜的粘合能力有效省去了中间粘合层的设置,同时也进一步为材料提供了更为显著的形状记忆和恢复能力,上方的爽滑涂层也具有自修复功能,当手机屏幕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划痕时,可实现划痕自修复功能,通过双层自修复可实现膜体划痕的自修复。
[0033]以上述依据本技术的理想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修复柔性折叠屏手机保护膜,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中间的GPU膜体基材(1);所述GPU膜体基材(1)的上端面依次设置有爽滑涂层(2)和保护膜(3);所述GPU膜体基材(1)的下端面依次设置有PET膜(4)、贴合胶膜(5)和离型膜(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修复柔性折叠屏手机保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GPU膜体基材(1)的厚度为27~50μm。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修复柔性折叠屏手机保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GPU膜体基材(1)包括含有凝胶微球的聚氨酯材料。4.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江李钦李鹏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易昇光学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