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真空断路器领域,尤其涉及双向受力弹簧组件和三工位真空断路器。双向受力弹簧组件包括芯轴、套设在芯轴外部的芯轴外套、套设在芯轴外套外部的弹簧和隔套,在弹簧的压缩下,芯轴外套、隔套和芯轴被紧紧抵接在一起,之后销轴同时穿过芯轴穿孔、外套穿孔和隔套穿孔并且芯轴穿孔的两端与销轴不接触、隔套穿孔的第一端与销轴接触、外套穿孔的第二端与销轴接触。当动触头移动到极限位置时,销轴位置保持不动,然而芯轴会继续进行运动,使得销轴受到朝向一侧的合力,进而解决现有技术中动触头运动到位后,无法刚好贴紧静触头或接地触头而导致容易出现间隙,影响真空断路器的使用性能的问题。用性能的问题。用性能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向受力弹簧组件和三工位真空断路器
[0001]本技术涉及真空断路器领域,尤其涉及双向受力弹簧组件和三工位真空断路器。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电力系统中的开关大多使用真空断路器来实现合闸和分闸的操作,若同时还需要接地,则需要设置另外的接地开关,进而使得开关设备体积大,且容易产生误操作,因此三工位真空断路器应运而生,三工位真空断路器具有主回路合闸静触头和接地静触头,动触头可在两个静触头之间往复运动以选择性和其中一个静触头电气连接。
[0003]例如申请公布号为CN102157297A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三工位真空开关管,该开关管内部包括可移动的动触头、分别在动触头行进路线上的静触头和接地触头,该开关管内的动触头可以选择性与静触头接触以实现电路的接通或者动触头可以选择性的与接地触头接触实现电路的接地或者动触头还可以处于中间的位置以实现电路的隔离。
[0004]上述开关管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安装在断路器壳体上,壳体上转动安装有杠杆,动触头通过绝缘拉杆连接在杠杆的一端,操纵机构通过连杆连接在杠杆的另一端,在动触头需要进行移动时,首先由操纵机构控制连杆移动,进而带动杠杆转动,杠杆的另一端带动绝缘拉杆进行运动,进而由绝缘拉杆带动动触头进行运动。
[0005]然而,在使用三工位真空断路器时,不管处于合闸状态还是处于接地状态,为了实现电路稳定可靠的电气连接,都需要将电路的两个触头保持压力接触,操纵机构输出轴通过连杆、杠杆、绝缘拉杆和动触头连接,操纵机构运动到相应的位置后,运动停止,并锁定位置,此时动触头处于合闸、接地或分闸的位置,动触头和静触头是否接触良好或者动触头和接地出头是否接触良好均依赖于动触头的锁定位置是否精准。因此,对三工位真空断路器的精度要求极高,需要动触头运动完成后正好贴紧静触头或接地触头,在实际运动过程中很难得以保证,一旦触头之间出现间隙,就会影响真空断路器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向受力弹簧组件,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动触头运动到位后,无法刚好贴紧静触头或接地触头而导致容易出现间隙,影响真空断路器的使用性能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三工位真空断路器,用于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中的双向受力弹簧组件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8]双向受力弹簧组件包括芯轴、套设在芯轴外部的芯轴外套、套设在芯轴外套外部的弹簧和隔套,定义芯轴、芯轴外套、弹簧和隔套的第一端分别朝向轴向同一侧、第二端分别朝向相反的另外一侧;芯轴的第一端设置有连接结构,芯轴上还设有用于与芯轴外套第一端的端面挡止配合的第一挡止面,芯轴的第二端设置有用于与隔套第二端的端面挡止配合的第二挡止面;芯轴外套的第一端设置有用于顶压弹簧第一端的第一顶压结构,隔套的
第一端设置有用于顶压弹簧第二端的第二顶压结构以使弹簧处于预压缩状态;芯轴上设置有沿轴向延伸且贯穿芯轴的芯轴穿孔,芯轴外套上设置有沿轴向延伸且贯穿芯轴外套的外套穿孔,隔套上设置有沿轴向延伸且贯穿隔套的隔套穿孔,芯轴穿孔、外套穿孔和隔套穿孔用于安装同时穿过三者的销轴,当销轴安装完成后,芯轴穿孔的两端与销轴不接触、隔套穿孔的第一端与销轴接触、外套穿孔的第二端与销轴接触;销轴和所述连接结构中的其中一个用于与操动机构传动连接,另外一个用于与杠杆传动连接。
[0009]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开拓性的提出了双向受力弹簧组件,其中芯轴外套的第一端与芯轴挡止配合,隔套的第二端与芯轴挡止配合,且在芯轴外套和隔套之间设置有预压缩的弹簧,使得芯轴外套和隔套被紧紧的抵压到芯轴上的第一挡止面和第二挡止面上,使得双向受力弹簧组件保持其整体性。
[0010]设置的芯轴穿孔、外套穿孔和隔套穿孔便于销轴同时穿过,通过销轴和芯轴上的连接结构可以使双向受力弹簧组件应用在三工位真空断路器中,例如销轴连接在杠杆上,连接结构连接在操纵机构上,当操纵机构拉动整个双向受力弹簧组件移动时,芯轴向第一端所在方向运动,销轴由于连接了杠杆,因此销轴拉动杠杆转动,进而由杠杆通过绝缘拉杆控制动触头动作,实现动触头和静触头的接触,该过程中双向受力弹簧组件作为整体件移动,各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不发生变化。
[0011]此后操纵机构持续对芯轴施加拉力,由于动触头运动到极限位置,动触头、绝缘拉杆和杠杆保持位置不动,相应的销轴和杠杆连接,因此销轴也不会发生运动,由于芯轴外套的外套穿孔的第二端与销轴保持抵接,在销轴的挡止下,芯轴外套保持位置不动,随着芯轴的移动,隔套的第二端被芯轴上的第二挡止面带动向第一端运动,此时销轴与隔套脱离接触状态,同时芯轴上的第一挡止面远离芯轴外套的第一端的端面。与此同时,弹簧被进一步压缩,在弹簧的反作用力下,芯轴外套具有向芯轴的第一端运动的趋势,因此在芯轴外套的外套穿孔的第二端对销轴产生向第一端的力,使得销轴上合力方向朝向第一端,进而持续拉动杠杆,使两触头紧密结合。
[0012]当操纵机构推动整个双向受力弹簧组件移动时,芯轴向第二端所在方向运动,因此销轴推动杠杆转动,进而由杠杆通过绝缘拉杆控制动触头动作,实现动触头和接地触头的接触,该过程中双向受力弹簧组件作为整体件移动,各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不发生变化。
[0013]此后操纵机构持续向芯轴施加推力,同理由于销轴不会发生运动,隔套的隔套穿孔的第一端与销轴保持抵接,在销轴的挡止下,隔套保持位置不动,而芯轴外套的第一端被芯轴上的第一挡止面带动向第二端运动,此时销轴和芯轴外套脱离接触状态,同时芯轴上的第二挡止面远离隔套的第二端的端面。与此同时,弹簧被进一步压缩,在弹簧的反作用力下,隔套具有向芯轴的第二端运动的趋势,因此在隔套的隔套穿孔的第一端会对销轴产生向第二端的力,使得销轴上合力方向朝向第二端,进而持续推动杠杆,使两触头紧密结合。
[0014]反过来,当销轴连接在操纵机构上,连接结构与杠杆进行连接时,运动过程与上述方案相似,在此不再赘述。本技术中的双向受力弹簧组件能够使销轴持续受力,进而解决现有技术中动触头运动到位后,无法刚好贴紧静触头或接地触头而导致容易出现间隙,影响真空断路器的使用性能的问题。
[0015]进一步地,所述芯轴包括芯轴本体和接头,所述接头和芯轴本体的第一端固定连接,接头上朝向芯轴本体的一端的端面形成所述的第一挡止面,接头上设置有所述的连接
结构。
[0016]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在接头上形成连接结构,便于加工;利用接头上朝向芯轴本体的一端的端面形成第一挡止面,利用本身的结构形成,简化加工。
[0017]进一步地,所述接头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结构为开设在连接板上以供连接销穿过的连接孔。
[0018]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结构简单,方便加工,方便装配。
[0019]进一步地,所述接头和芯轴本体通过螺纹固定连接。
[0020]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设置螺纹的方式安装简单,且芯轴本体和接头可拆卸的固定连接,当后期需要更换不同弹力的弹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双向受力弹簧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芯轴、套设在芯轴外部的芯轴外套、套设在芯轴外套外部的弹簧和隔套,定义芯轴、芯轴外套、弹簧和隔套的第一端分别朝向轴向同一侧、第二端分别朝向相反的另外一侧;芯轴的第一端设置有连接结构,芯轴上还设有用于与芯轴外套第一端的端面挡止配合的第一挡止面,芯轴的第二端设置有用于与隔套第二端的端面挡止配合的第二挡止面;芯轴外套的第一端设置有用于顶压弹簧第一端的第一顶压结构,隔套的第一端设置有用于顶压弹簧第二端的第二顶压结构以使弹簧处于预压缩状态;芯轴上设置有沿轴向延伸且贯穿芯轴的芯轴穿孔,芯轴外套上设置有沿轴向延伸且贯穿芯轴外套的外套穿孔,隔套上设置有沿轴向延伸且贯穿隔套的隔套穿孔,芯轴穿孔、外套穿孔和隔套穿孔用于安装同时穿过三者的销轴,并使芯轴穿孔的两端与销轴不接触、隔套穿孔的第一端与销轴接触、外套穿孔的第二端与销轴接触;销轴和所述连接结构中的其中一个用于与操动机构传动连接,另外一个用于与杠杆传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受力弹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芯轴包括芯轴本体和接头,所述接头和芯轴本体的第一端固定连接,接头上朝向芯轴本体的一端的端面形成所述第一挡止面,接头上设置有所述的连接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向受力弹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头上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结构为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志人,黄帅,
申请(专利权)人:福州许继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