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勾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25504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勾梯,包括:供作业人员进行上下作业走动的梯体;挂接在光伏桩顶部的架体或汇流箱上的勾体,勾体可控旋转安装在梯体顶端;勾体通过可控旋转组件可控旋转安装在梯体顶端上调节。耕地硬质泥土处在靠近架体的下方时,勾体通过可控旋转组件在梯体顶端以可控旋转调节至适应角度,实现梯体与地面以斜度在14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勾梯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勾梯,属于光电施工辅助设备领域。

技术介绍

[0002]在耕地上安装光伏发电时,为了保证耕地后期的阳光,预制桩安装在耕地上后距离地面的高度较高,使作业人员在后期上到预制桩顶部上安装架体或汇流箱时,需要借助梯子进行上下走动作业。传统的梯子直接依靠在架体上时,由于架体表面较为光滑加上耕地湿气较大,梯子与架体挂接时易滑动脱离,需要在梯子末端安装勾子(钩子)进行挂接。
[0003]现有勾子的梯子如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17681535U的一种用于安装光伏组件的活动爬梯,公开技术为:定位挂钩与调节杆的上端固定连接,在爬梯支撑杆的上端设有限位管,调节杆的下端滑动安装于限位管中;虽然,与调节杆固定的定位挂钩可通过调节杆的下端滑动安装于限位管中进行伸缩高度调节挂在架体上,但是,在含水的耕地上使用梯子时,耕地硬质泥土分布不均,有时耕地硬质泥土处在靠近架体的下方,搭设后的梯子与地面斜度过小导致作业人员上下走动作业存在安全隐患,一般搭设后的梯子与地面的斜度在14
°
~27
°
之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勾梯。
[0005]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000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勾梯,包括:
[0007]供作业人员进行上下作业走动的梯体;
[0008]挂接在光伏桩顶部的架体或汇流箱上的勾体,勾体可控旋转安装在梯体顶端;
[0009]勾体通过可控旋转组件可控旋转安装在梯体顶端上调节。
[0010]所述梯体由数量至少为两根的支撑杆及数量为多根的攀登踏杆构成。
[0011]两根所述支撑杆间隔分布,所述攀登踏杆两端固定在两根支撑杆相对内面上。
[0012]所述攀登踏杆朝上顶面为圆弧凹面,圆弧凹面固定有多个防滑条。
[0013]所述防滑条为钢体,防滑条与圆弧凹面处的所述攀登踏杆一体固定成型。
[0014]所述防滑条为橡胶体或木质体,防滑条通过粘接或螺钉固定在圆弧凹面处的攀登踏杆上。
[0015]所述可控旋转组件,包括与勾体固定的转盘、滑轴及螺母,转盘中心处设有滑动通孔,位于滑动通孔外径的转盘上设有可控旋转通孔,可控旋转通孔为多个圆周阵列分布在转盘上;
[0016]所述转盘的滑动通孔中滑动贯穿有滑轴,滑轴端部固定在梯体的支撑杆顶端内面;任一个所述可控旋转通孔中贯穿有螺杆,螺杆一端固定在梯体的支撑杆顶端内面,螺杆另一端通过螺纹副旋合有螺母。
[0017]所述滑轴长于螺杆,转盘在滑轴滑动超过螺杆后即可旋转。
[001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耕地硬质泥土处在靠近架体的下方时,勾体通过可控旋转组件在梯体顶端以可控旋转调节至适应角度,实现梯体与地面以斜度在14
°
~27
°
之间呈现倾斜,解决了梯子与地面斜度过小导致作业人员上下走动作业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1]图中:1

梯体;11

支撑杆;12

攀登踏杆;13

圆弧凹面;14

防滑条;2

勾体;3

转盘;31

滑动通孔;32

可控旋转通孔;33

滑轴;34

螺杆;35

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进一步描述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但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所述。
[0023]如图1至图2所示。
[0024]本申请的一种勾梯,包括:
[0025]提供主体供作业人员进行上下作业走动的梯体1,梯体1采用中空方钢制成;梯体1由数量至少为两根的支撑杆11及数量为多根的攀登踏杆12构成,两根支撑杆11间隔分布,攀登踏杆12两端焊接固定在两根支撑杆11相对内面上,攀登踏杆12和支撑杆11采用中空方钢制成;所述攀登踏杆12朝上顶面为圆弧凹面13,圆弧凹面13固定有多个防滑条14;所述防滑条14为钢体时与圆弧凹面13处的攀登踏杆12一体固定成型;所述防滑条14为橡胶体或木质体时,防滑条14通过粘接或螺钉固定在圆弧凹面13处的攀登踏杆12上。
[0026]挂接在光伏桩顶部的架体或汇流箱上的勾体2,勾体2可控旋转安装在梯体1顶端。
[0027]所述勾体2焊接固定有转盘3,转盘3中心处设有滑动通孔31,位于滑动通孔31外径的转盘3上设有可控旋转通孔32,可控旋转通孔32为多个圆周阵列分布在转盘3上;所述转盘3的滑动通孔31中滑动贯穿有滑轴33,滑轴33端部焊接固定在梯体1的支撑杆11顶端内面;任一个所述可控旋转通孔32中贯穿有螺杆34,螺杆34一端焊接固定在梯体1的支撑杆11顶端内面,螺杆34另一端通过螺纹副旋合有螺母35。转盘3、螺杆34及螺母35构成可控旋转组件。所述滑轴33长于螺杆34,转盘3在滑轴33滑动超过螺杆34后即可旋转。所述转盘3、螺母35及螺杆34均为钢材等刚性体制成。
[0028]勾体2通过可控旋转组件可控旋转安装在梯体1顶端上调节。
[0029]耕地硬质泥土处在靠近架体的下方时,旋出螺母35,勾体2拉着转盘3在滑轴33上靠向支撑杆11内面方向滑动超过螺杆34,此时,转盘3上的可控旋转通孔32与螺杆34脱离,转盘3以滑轴33为旋转中心旋转调节至适应角度后,此时,转盘3上的其中一个可控旋转通孔32与螺杆34对应,而后勾体2拉着转盘3在滑轴33上靠向支撑杆11外面方向滑动,此时,转盘3上的可控旋转通孔32与螺杆34插入,旋入螺母35,达到勾体2通过可控旋转组件在梯体1顶端以可控旋转调节至适应角度,实现梯体1与地面以斜度在14
°
~27
°
之间呈现倾斜,解决了梯子与地面斜度过小导致作业人员上下走动作业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勾梯,其特征在于,供作业人员进行上下作业走动的梯体(1);挂接在光伏桩顶部的架体或汇流箱上的勾体(2),勾体(2)可控旋转安装在梯体(1)顶端;勾体(2)通过可控旋转组件可控旋转安装在梯体(1)顶端上调节。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勾梯,其特征在于:所述梯体(1)由数量至少为两根的支撑杆(11)及数量为多根的攀登踏杆(12)构成。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勾梯,其特征在于:两根所述支撑杆(11)间隔分布,所述攀登踏杆(12)两端固定在两根支撑杆(11)相对内面上。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勾梯,其特征在于:所述攀登踏杆(12)朝上顶面为圆弧凹面(13),圆弧凹面(13)固定有多个防滑条(14)。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勾梯,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条(14)为钢体,防滑条(14)与圆弧凹面(13)处的所述攀登踏杆(12)一体固定成型。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勾梯,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飞吴林禹宋朝司文文刘凯李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贵州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