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余热回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223871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建筑余热回收系统,包括:架设于屋面上的隔热架构,以及架设于其上的吸热架构,所述吸热架构包括呈V型结构布置的吸热板组,以及架设于上述V型结构顶点上的排热通道,以及设置于其内的翅片组件,所述翅片组件上设置有多个导热管。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余热回收装置,结构简单,设计新颖,实现对高层建筑的热能源的收集和利用。建筑的热能源的收集和利用。建筑的热能源的收集和利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建筑余热回收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
,具体来说涉及建筑余热回收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城市土地资源成本的升高,高层建筑孕育而生,高层建筑极大的提升了土地资源的利用率。
[0003]而伴随着高层建筑出现,楼顶的热能源相较传统的六层建筑而言,热能源资源更丰富。如何对顶层的热能源进行综合利用,从而纳入清洁能源体系内,降低对能源的效果,期待被很好的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建筑余热回收系统,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建筑余热回收系统,包括:
[0006]架设于屋面上的隔热架构,以及
[0007]架设于其上的吸热架构,所述吸热架构包括呈V型结构布置的吸热板组,以及
[0008]架设于上述V型结构顶点上的排热通道,以及
[0009]设置于其内的翅片组件,所述翅片组件上设置有多个导热管。
[0010]优选的,所述隔热架构包括:
[0011]铺设于屋面的铝箔隔热膜,以及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建筑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架设于屋面上的隔热架构(1),以及架设于其上的吸热架构(2),所述吸热架构(2)包括呈V型结构布置的吸热板组,以及架设于上述V型结构顶点上的排热通道(3),以及设置于其内的翅片组件(4),所述翅片组件(4)上设置有多个导热管(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架构(1)包括:铺设于屋面的铝箔隔热膜(11),以及呈线性阵列布置于其上的第一垫块(12),多个所述第一垫块(12)上固定安装有水泥板(1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热架构(2)包括:呈线性阵列架设于多个水泥板(13)平铺组成的隔热面上的第二垫块(21),以及通过多个所述第二垫块(21)固定安装有吸热板(22),所述吸热板(22)倾斜布置,并关于所述排热通道(3)对称分布,其高点位于所述排热通道(3)布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建筑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二垫块(21)均开设有通槽。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敏杰傅晓倩沈皓王国钰陈绪曾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蓝城大雄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