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余热回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223871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建筑余热回收系统,包括:架设于屋面上的隔热架构,以及架设于其上的吸热架构,所述吸热架构包括呈V型结构布置的吸热板组,以及架设于上述V型结构顶点上的排热通道,以及设置于其内的翅片组件,所述翅片组件上设置有多个导热管。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余热回收装置,结构简单,设计新颖,实现对高层建筑的热能源的收集和利用。建筑的热能源的收集和利用。建筑的热能源的收集和利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建筑余热回收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
,具体来说涉及建筑余热回收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城市土地资源成本的升高,高层建筑孕育而生,高层建筑极大的提升了土地资源的利用率。
[0003]而伴随着高层建筑出现,楼顶的热能源相较传统的六层建筑而言,热能源资源更丰富。如何对顶层的热能源进行综合利用,从而纳入清洁能源体系内,降低对能源的效果,期待被很好的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建筑余热回收系统,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建筑余热回收系统,包括:
[0006]架设于屋面上的隔热架构,以及
[0007]架设于其上的吸热架构,所述吸热架构包括呈V型结构布置的吸热板组,以及
[0008]架设于上述V型结构顶点上的排热通道,以及
[0009]设置于其内的翅片组件,所述翅片组件上设置有多个导热管。
[0010]优选的,所述隔热架构包括:
[0011]铺设于屋面的铝箔隔热膜,以及
[0012]呈线性阵列布置于其上的第一垫块,多个所述第一垫块上固定安装有水泥板。
[0013]优选的,所述吸热架构包括:
[0014]呈线性阵列架设于多个水泥板平铺组成的隔热面上的第二垫块,以及
[0015]通过多个所述第二垫块固定安装有吸热板,所述吸热板倾斜布置,并关于所述排热通道对称分布,其高点位于所述排热通道布置。
[0016]优选的,多个所述第二垫块均开设有通槽。
[0017]优选的,所述吸热板上设置有多个凸起部。
[0018]优选的,所述吸热板为黑色不锈钢板。
[0019]优选的,所述排热通道包括:
[0020]烟道,其固定安装在位于所述排热通道两侧的两个所述第二垫块设置的垫脚上;
[0021]所述烟道的顶部顶安装有封盖,所述封盖上设置有与隔热架构保持预定间距的翅片组件。
[0022]优选的,所述翅片组件包括横向翅片板和纵向翅片板,所述横向翅片板与所述封盖相连接,且导热管设置于所述横向翅片板上。
[0023]优选的,所述封盖两端分别设置有排热孔,所述排热孔朝向所述第二垫块,且内设置有金属筛网架。
[0024]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技术提供的建筑余热回收系统,具备以下有益效果:在
原有的隔热架构基础上增加吸热架构,具体施工的时候,吸热架构架空设置在隔热架构上,通过吸热架构增加对太阳热量的吸收,从而迅速提升吸热架构和隔热架构之间空间的热量,热量最终通过排热通道排出,再经过排热通道的时候,热量气体会经过翅片组件,热量被翅片组件吸收并最终传递至导热管实现换热。
附图说明
[00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6]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8]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翅片组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9]附图标记说明:
[0030]1、隔热架构;11、铝箔隔热膜;12、第一垫块;13、水泥板;2、吸热架构;21、第二垫块;22、吸热板;221、凸起部;3、排热通道;31、烟道;32、封盖;321、排热孔;322、金属筛网架;4、翅片组件;41、横向翅片板;42、纵向翅片板;5、导热管;6、垫脚。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0032]如图1

3所示,建筑余热回收系统,包括:
[0033]架设于屋面上的隔热架构1,以及
[0034]架设于隔热架构1上的吸热架构2,吸热架构2包括呈V型结构布置的吸热板组,以及
[0035]架设于上述V型结构顶点上的排热通道3,以及
[0036]设置于排热通道3内的翅片组件4,翅片组件4上设置有多个导热管5。
[0037]具体的,上述实施例中的隔热架构1包括:铺设于屋面的铝箔隔热膜11,以及呈线性阵列布置于铝箔隔热膜11上的第一垫块12,多个第一垫块12上固定安装有水泥板13。优化楼顶的隔热结构,避免因为吸热架构2吸收太阳热量,而使得吸热架构2和隔热架构1之间空间的热量提升,对顶层用户造成影响。此外,吸热架构2和隔热架构1在冬季可以形成双重隔热效应,从而保证顶层用户冬季的居住舒适度。
[0038]进一步的,翅片组件4可以为铝合金材料、铜片等,而导热管5可以为金属管,如铝合金材料、铜片。
[0039]更为进一步的,翅片组件4包括横向翅片板41和纵向翅片板42,横向翅片板41与封盖32相连接,且导热管5设置于横向翅片板41上。
[0040]上述技术方案中,在原有的隔热架构1基础上增加吸热架构2,具体施工的时候,吸热架构2架空设置在隔热架构1上,通过吸热架构2增加对太阳热量的吸收,从而迅速提升吸热架构2和隔热架构1之间空间的热量,热量最终通过排热通道3排出,再经过排热通道3的时候,热量气体会经过翅片组件4,热量被翅片组件4吸收并最终传递至导热管5实现换热。
[0041]作为本实用进一步提供的一个实施例,吸热架构2包括:
[0042]呈线性阵列架设于多个水泥板13平铺组成的隔热面上的第二垫块21,以及
[0043]通过多个第二垫块21固定安装有吸热板22,吸热板22倾斜布置,并关于排热通道3对称分布,其高点位于排热通道3布置。
[0044]进一步的,多个第二垫块21均开设有通槽。
[0045]具体的,上述实施例中,通过第二垫块21架设使得吸热板22架设之后形成屋面呈倒“V”型结构。根据图1可知,在屋面两侧设置有女儿墙,该倒“V”型结构的最低位位于女儿处,而高位位于排热通道3布置,堆积在内部的热量会向着排热通道3流动,并最后排出。
[0046]作为本实用进一步提供的再一个实施例,吸热板22上设置有多个凸起部221。
[0047]进一步的,吸热板22为黑色不锈钢板。
[0048]具体的,实施例中增加的凸起部221为圆形球体结构,且朝向外侧突伸,用于增加接触面积,提高吸收热能的能力。
[0049]作为本实用进一步提供的又一个实施例,排热通道3包括:
[0050]烟道31,其固定安装在位于排热通道3两侧的两个第二垫块21设置的垫脚5上;
[0051]烟道31的顶部顶安装有封盖32,封盖32上设置有与隔热架构1保持预定间距的翅片组件4。
[0052]封盖32两端分别设置有排热孔321,排热孔321朝向第二垫块21,且内设置有金属筛网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建筑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架设于屋面上的隔热架构(1),以及架设于其上的吸热架构(2),所述吸热架构(2)包括呈V型结构布置的吸热板组,以及架设于上述V型结构顶点上的排热通道(3),以及设置于其内的翅片组件(4),所述翅片组件(4)上设置有多个导热管(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架构(1)包括:铺设于屋面的铝箔隔热膜(11),以及呈线性阵列布置于其上的第一垫块(12),多个所述第一垫块(12)上固定安装有水泥板(1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热架构(2)包括:呈线性阵列架设于多个水泥板(13)平铺组成的隔热面上的第二垫块(21),以及通过多个所述第二垫块(21)固定安装有吸热板(22),所述吸热板(22)倾斜布置,并关于所述排热通道(3)对称分布,其高点位于所述排热通道(3)布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建筑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二垫块(21)均开设有通槽。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敏杰傅晓倩沈皓王国钰陈绪曾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蓝城大雄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