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消音散热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22662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消音散热结构,涉及雾化装置技术领域,包括:下盖,所述下盖的顶部卡合安装有上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在使用时,通过上盖和下盖的紧密配合,将空气压缩机封装在上盖和下盖组成的密封腔内,空压机出气口通过第一管道连接在机壳的中转接头上,再通过中转接头和第一管道与外壳出气口相连,从而形成一个密闭的出气通道,以保证外壳出气口的气压和流量,外壳上的进风口通过第一管道与机壳上的进气口相连,以保证密封腔内吸入的是经过外壳上过滤器过滤的空气,空压机吸气口则直接暴露在密封腔内,这样,空压机可以直接吸取密封腔内的空气,具有散热效率高、密闭性高、噪音小的优点。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消音散热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雾化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消音散热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医用雾化器主要用于治疗各种上下呼吸系统疾病,如感冒、发热、咳嗽、哮喘、咽喉肿痛、咽炎、鼻炎、支气管炎、尘肺等气管、支气管、肺泡、胸腔内所发生的疾病。雾化吸入治疗是呼吸系统疾病治疗方法中一种重要和有效的治疗方法,采用雾化吸入器将药液雾化成微小颗粒,药物通过呼吸吸入的方式进入呼吸道和肺部沉积,从而达到无痛、迅速有效治疗的目的。
[0003]但是,现有技术中,市面上的压缩空气式雾化器,空压机模组发热量、噪音都比较大,为了给空压机模组散热,通常在空压机模组封装外壳上开许多通风孔,通过空气的自然对流散热,由于机器内部本身就通风不畅,不利于空气对流,所以,这种散热方式散热效率低下,同时由于在空压机模组封装外壳上开许多通风孔,空压机的噪音也很容易通过这些通风孔传播出来,使得这些压缩空气式雾化器噪音都比较大,影响用户体验,因此,针对以上不足提出一种消音散热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空压机的噪音很容易通过这些通风孔传播出来,使得这些压缩空气式雾化器噪音都比较大,影响用户体验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消音散热结构。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消音散热结构,包括:下盖,所述下盖的顶部卡合安装有上盖,所述下盖的顶部设置有固定外壳,所述固定外壳的底部靠近两侧处均固定连通有第一管道,所述下盖的内部靠近空气压缩机处设置有第二管道,所述固定外壳的顶部靠近一侧处固定连通有外壳出气口,所述固定外壳的顶部靠近另一侧处固定连通有进风口。
[0006]优选的,所述下盖的内部设置有两个空气压缩机,两个所述空气压缩机的一端均固定连通有空压机出气口。
[0007]优选的,两个所述空气压缩机的一端靠近空压机出气口处均固定连通有空压机吸气口。
[0008]优选的,其中一个所述第一管道的一端固定连通有进气口,另一个所述第一管道的一端固定连通有中转接头。
[0009]优选的,所述进气口的一端与第二管道的一端固定连通,所述中转接头的一端与第二管道的另一端固定连通。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0011]1、本技术中,在使用时,通过上盖和下盖的紧密配合,将空气压缩机封装在上盖和下盖组成的密封腔内,空压机出气口通过第一管道连接在机壳的中转接头上,再通过
中转接头和第一管道与外壳出气口相连,从而形成一个密闭的出气通道,以保证外壳出气口的气压和流量,外壳上的进风口通过第一管道与机壳上的进气口相连,以保证密封腔内吸入的是经过外壳上过滤器过滤的空气,空压机吸气口则直接暴露在密封腔内,这样,空压机可以直接吸取密封腔内的空气,具有散热效率高、密闭性高、噪音小的优点。
[0012]2、本技术中,在使用时,将密封腔内的热空气排出腔外,从而达到了强制紊流换热的效果,散热效率大大提高,同时因为密封腔内噪音不易传出,噪音在腔内反复折射后最终也转化为了热能,使得用户能够听到的噪音大大降低。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提出一种消音散热结构第二管道部分的立体图;
[0014]图2为本技术提出一种消音散热结构的立体图;
[0015]图3为本技术提出一种消音散热结构下盖部分地俯视立体图;
[0016]图4为本技术提出一种消音散热结构空压机出气口部分的立体图。
[0017]图例说明:1、上盖;2、下盖;201、进气口;202、中转接头;3、固定外壳;301、外壳出气口;302、进风口;4、第一管道;5、空气压缩机;501、空压机出气口;502、空压机吸气口;6、第二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19]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技术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20]实施例1,如图1

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消音散热结构,包括:下盖2,下盖2的顶部卡合安装有上盖1,下盖2的顶部设置有固定外壳3,固定外壳3的底部靠近两侧处均固定连通有第一管道4,下盖2的内部靠近空气压缩机5处设置有第二管道6,固定外壳3的顶部靠近一侧处固定连通有外壳出气口301,固定外壳3的顶部靠近另一侧处固定连通有进风口302。
[0021]其整个实施例1达到的效果为,在使用时,通过上盖1和下盖2的紧密配合,将空气压缩机5封装在上下壳组成的密封腔内,空压机出气口501通过第二管道6连接在机壳的中转接头202上,再通过中转接头202和第一管道4与外壳出气口301相连,从而形成一个密闭的出气通道,以保证外壳出气口301的气压和流量,外壳上的进风口302通过第一管道4与机壳上的进气口201相连,解决了空压机的噪音比较大从而影响用户体验的问题,具有散热效率高、密闭性高、噪音小的优点。
[0022]实施例2,如图1

图4所示,下盖2的内部设置有两个空气压缩机5,两个空气压缩机5的一端均固定连通有空压机出气口501,两个空气压缩机5的一端靠近空压机出气口501处均固定连通有空压机吸气口502,其中一个第一管道4的一端固定连通有进气口201,另一个第一管道4的一端固定连通有中转接头202,进气口201的一端与第二管道6的一端固定连
通,中转接头202的一端与第二管道6的另一端固定连通。
[0023]其整个实施例2达到的效果为,在使用时,通过保证密封腔内吸入的是经过外壳上过滤器过滤的空气,空压机吸气口502则直接暴露在密封腔内,这样,空气压缩机5可以直接吸取密封腔内的空气。
[0024]工作原理:在使用时,通过上盖1和下盖2的紧密配合,将空气压缩机5封装在上下壳组成的密封腔内,空压机出气口501通过第二管道6连接在机壳的中转接头202上,再通过中转接头202和第一管道4与外壳出气口301相连,从而形成一个密闭的出气通道,以保证外壳出气口301的气压和流量,外壳上的进风口302通过第一管道4与机壳上的进气口201相连,在使用时,通过保证密封腔内吸入的是经过外壳上过滤器过滤的空气,空压机吸气口502则直接暴露在密封腔内,这样,空气压缩机5可以直接吸取密封腔内的空气。
[0025]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技术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应用于其它领域,但是凡是未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消音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下盖(2),所述下盖(2)的顶部卡合安装有上盖(1),所述下盖(2)的顶部设置有固定外壳(3),所述固定外壳(3)的底部靠近两侧处均固定连通有第一管道(4),所述下盖(2)的内部靠近空气压缩机(5)处设置有第二管道(6),所述固定外壳(3)的顶部靠近一侧处固定连通有外壳出气口(301),所述固定外壳(3)的顶部靠近另一侧处固定连通有进风口(30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音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盖(2)的内部设置有两个空气压缩机(5),两个所述空气压缩机(5)的一端均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国锋朱其锐洪锦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中科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