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变光强的养殖照明设备。照明设备至少包括置物板、罩体和发光装置。置物板和发光装置相对设置。罩体沿物板和发光装置的边缘连接置物板和发光装置。发光装置包括至少两个发光体和匀光层。发光装置通过调整处于发光状态的发光体数目的方式改变照明设备的发光强度,相较于电压调光的方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调节的光强范围更宽,并无需担忧发光体在低电压工作或高电压工作时产生的寿命损耗,并且在不同数目的发光体时,发光装置都可以使得处于发光状态的发光体均匀分布,并通过匀光层对发光体发出的光线进行折射配光,使得被照明区域内的光照强度均匀。明区域内的光照强度均匀。明区域内的光照强度均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变光强的养殖照明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养殖照明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变光强的养殖照明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对鱼类等动物而言,光作为水生环境中一个比较复杂而又特殊的外部生态因子,对鱼类摄食、生长、繁殖及其生理活动等都会产生影响,并且不同品种的鱼类在不同的光照环境中表现出不同的摄食和生长特性,如最适于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生长的光照强度为320
‑
1150lx,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us)幼鱼在光照强度为400lx左右时摄食强度最大等。因此,在进行人工养殖时为使得鱼类获得最佳的生长状态,相应地出现了变光强的养殖照明设备,针对不同光照强度需求的动物向其提供特定光照强度的光。
[0003]例如,公开号为CN105010226B的专利公开了一种促进石斑鱼苗种生长和提高存活率的工厂化养殖照明系统及其应用,所述照明系统包括由冷白、绿、蓝三种单色LED发光芯片组成的复合式LED灯组、光源控制系统和防水外壳,其中光源控制系统内包含电源模块和电路控制模块,能够控制复合式LED灯组的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防水外壳使用防腐材料并使用密封胶进行防水处理。本专利技术根据石斑鱼幼鱼对特定光谱、光强和光照周期的喜好进行开发和设置,能够满足工厂化养殖石斑鱼幼鱼对光色、光强和光周期的需要,促进石斑鱼幼鱼的健康生长和提高存活率,进而提高工厂化石斑鱼养殖的经济效益。
[0004]公开号为CN202349792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色温可调节的工厂化鱼类养殖发光二极管照明系统,它的结构包括电源供电模块,白光LED模块和色温可调节模块;电源供电模块分别连接白光LED模块和色温可调节模块;色温可调节模块是由红光LED模块、绿光LED模块、蓝光LED模块和电流控制模块构成,红光LED模块、绿光LED模块和蓝光LED模块分别与电流控制模块串联;本技术是一种可调节色温的工厂化鱼类养殖发光二极管照明系统,能够根据养殖过程中的实际情况进行色温的调节,以满足不同海水鱼类及不同生长阶段对光色、光强和光周期的需要。
[0005]综上所述,现有技术采用调整LED电压的方式以改变光强,但是采用电压调控改变光强的方式至少存在以下不足,即为确保LED的使用安全,电压的调节范围必须在LED的工作范围内,从而限制了光强的调节范围;并且现有技术未对光源进行配光设计,导致照明设备在照射区域中的光照分布不均;此外,由于LED的照射发散角度大,在未进行配光设计的情况下,LED在近距离照明时容易出现照明盲区。
[0006]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设计一种变光强的养殖照明设备,通过更改发光体的数量调节光强,并对光源进行配光设计以获得均匀照明区域。
[0007]此外,一方面由于对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存在差异;另一方面由于专利技术人做出本技术时研究了大量文献和专利,但篇幅所限并未详细罗列所有的细节与内容,然而这绝非本技术不具备这些现有技术的特征,相反本技术已经具备现有技术的所有特征,而且申请人保留在
技术介绍
中增加相关现有技术之权利。
技术实现思路
[0008]针对现有技术之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变光强的养殖照明设备。所述照明设备至少包括置物板、罩体和发光装置。所述置物板和所述发光装置相对设置。所述罩体沿所述物板和所述发光装置的边缘连接所述置物板和所述发光装置。所述发光装置包括至少两个发光体。至少两个所述发光体在所述发光装置内以存在间隔的方式设置于同一平面。所述发光装置通过调整处于发光状态的所述发光体数目的方式改变所述照明设备的发光强度。优选地,所述发光体可以是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
[0009]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发光装置在所述发光体发光方向上设置有匀光层。所述匀光层设置在所述发光装置与所述置物板相对的一侧。至少两个所述发光体所在的平面位于所述匀光层远离所述置物板的一侧。在所述发光装置向所述置物板照明的情况下,所述发光装置通过所述发光体及其发光方向上的所述匀光层形成面光源,以对所述置物板提供均匀照明。优选地,所述匀光层可以是毛玻璃板。
[0010]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发光装置还设置有外壳。所述外壳内部设置有容纳所述发光装置各组件的空间。所述外壳与所述置物板相对位置设置有容纳所述匀光层的缺口。
[0011]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发光装置还设置有基板。所述基板设置在所述外壳内,并且所述发光体和所述匀光层位于所述基板同侧。至少两个所述发光体设置在所述基板上。所述至少两个所述发光体以阵列的形式设置在所述基板上。
[0012]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发光装置还设置有散热层。所述散热层设置在所述基板与设置有所述发光体表面相对的一侧表面。
[0013]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散热层包括底板和若干以存在间隔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底板一侧的立片。所述底板未设置立片的一侧与所述基板接触。
[0014]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发光装置还设置有风扇。若干所述风扇以存在间隔的方式设置在所述散热层上。所述风扇与若干所述立片接触。
[0015]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外壳设置有导气孔。所述导气孔包括第一导气孔和第二导气孔。所述第一导气孔设置在所述外壳与所述散热层平齐的侧壁处。所述第二导气孔设置在所述外壳与所述风扇对应的顶部。
[0016]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发光装置还设置有处理模块。所述处理模块与所述发光体电连接。单个所述发光体电路两端均与所述处理模块电连接。
[0017]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若所述照明设备还包括光强传感器。所述光强传感器与所述处理模块电连接。所述光强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置物板与所述光源相对的一侧。
[0018]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变光强的养殖照明设备,至少具有以下一项或多项优势:
[0019](1)本技术通过设置匀光层和LED阵列将LED的点光源形成面光源,使得被照明区域中的照明强度分布均匀,同时降低照明灯的发散角小,以消除照明盲区,从而避免照明板对载物板进行近距离照明时,被照射的动植物位于照明区域外;
[0020](2)本技术通过设置光强传感器获得被照射区域的光强;在明室环境下,本技术通过发光装置和环境光共同向被照射动植物提供照明,并通过光强传感器确定照明设备与环境光向被照射动植物提供适宜光强时处于发光状态的发光体数目;在暗室环境下,针对不同品种的动植物所需光强不同,操作人员可以通过手动调节处于发光状态的发
光体数目,并通过光强传感器确定照明设备向被照射动植物提供适宜光强时处于发光状态的发光体数目,从而向特定动植物提供特定光强。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照明设备示意图;
[0022]图2是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的剖视示意图;
[0023]图3是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散热层示意图;
[0024]图4是本技术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光强的养殖照明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设备至少包括置物板(101)、罩体(102)和发光装置(103);所述置物板(101)和所述发光装置(103)相对设置,所述罩体(102)沿所述物板(101)和所述发光装置(103)的边缘连接所述置物板(101)和所述发光装置(103);其中,所述发光装置(103)包括至少两个发光体(110);至少两个所述发光体(110)在所述发光装置(103)内以存在间隔的方式设置于同一平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光强的养殖照明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装置(103)在所述发光体(110)发光方向上设置有匀光层(106);所述匀光层(106)设置在所述发光装置(103)与所述置物板(101)相对的一侧;至少两个所述发光体(110)所在的平面位于所述匀光层(106)远离所述物板(101)的一侧;在所述发光装置(103)向所述置物板(101)照明的情况下,所述发光装置(103)通过所述发光体(110)及其发光方向上的所述匀光层(106)形成面光源,以对所述置物板(101)提供均匀照明。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光强的养殖照明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装置(103)还设置有外壳(105);所述外壳(105)内部设置有容纳所述发光装置(103)各组件的空间;所述外壳(105)与所述置物板(101)相对位置设置有容纳所述匀光层的缺口。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光强的养殖照明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装置(103)还设置有基板(107);所述基板(107)设置在所述外壳(105)内,并且所述发光体(110)和所述匀光层(106)位于所述基板(107)同侧;至少两个所述发光体(110)设置在所述基板(107)上,其中,所述至少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森,杨其长,李宗耕,周成波,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农业科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