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烹饪器具及烹饪套组
[0001]本技术涉及厨房电器
,尤其涉及一种烹饪器具及烹饪套组。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电磁炉等应用电磁加热技术的烹饪器具,已走进了家庭厨房,电磁加热的原理是线圈通电产生电磁涡流,磁力线穿透锅具并使锅具发热,从而实现烹饪效果。
[0003]为了确保使用的安全性,在烹饪过程中,需要对加热的温度进行检测,以避免干烧,相关技术中,通常将测温件设置在面板的下侧来检测加热温度,但是线圈通电后,测温件也容易受到干扰,导致温度检测的准确性受到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一种烹饪器具及烹饪套组,用以提高温度检测的准确性。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烹饪器具,包括:
[0006]烹饪主体,所述烹饪主体包括顶部设置的面板和内部设置的加热盘,所述面板的下表面开设有测温孔,所述测温孔为盲孔;
[0007]测温组件,所述测温组件包括测温件和屏蔽件,所述测温件位于所述测温孔内,且所述测温件与所述测温孔的底壁面相抵接,所述屏蔽件包裹部分所述测温件,以防止所述加热盘加热所述测温件。
[0008]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烹饪器具,测温件与测温孔的底壁面相抵接,从而检测置放置在面板上的烹饪容器传递给面板的温度,由于开设了测温孔,使得测温件距离面板的上表面被缩短,可以提高测温件的检测温度的及时性,此外,屏蔽件包裹部分测温件,使得加热盘发射的电磁波无法到达测温件,可以防止测温件被加热,起到了保护测温件的作用,从而提高温度检测的精确性。 />[0009]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所述屏蔽件包括屏蔽底壁和连接于所述屏蔽底壁边缘的屏蔽侧壁,所述屏蔽底壁和所述屏蔽侧壁共同围成屏蔽腔,所述屏蔽件的顶部为与所述屏蔽腔连通的开口端,所述测温件设置在所述屏蔽腔内。
[0010]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所述测温件包括测温部和与所述测温部连接的引脚,所述测温部位于所述屏蔽腔内,所述屏蔽腔的相对两侧的所述屏蔽侧壁内均开设有避让槽,所述引脚通过所述避让槽延伸到所述屏蔽腔的外部。
[0011]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所述测温部凸出于所述开口端,且所述测温部凸出于所述开口端的高度为H1,其中0.1mm≤H1≤1mm。
[0012]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所述测温组件还包括支架,所述支架设置在所述加热盘和所述面板之间,且所述支架的顶部与所述屏蔽件相抵接。
[0013]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所述支架包括:
[0014]主体部,所述主体部连接于所述加热盘,且与所述面板的下表面相抵接;
[0015]支撑部,所述支撑部连接于所述主体部,至少部分所述支撑部延伸到所述测温孔
内,所述支撑部的背向所述主体部的一端开设有支撑槽,所述屏蔽件位于所述支撑槽内。
[0016]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所述测温孔内还填充有导热脂,所述主体部的面向所述面板的一面还开设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位于所述支撑部的边缘,且所述容纳槽与所述测温孔连通,所述容纳槽用于容纳所述导热脂。
[0017]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所述主体部内还开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连通所述容纳槽和所述主体部的底部,延伸到所述屏蔽腔的外部的所述引脚通过所述连接孔延伸到所述支架的底部。
[0018]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所述主体部的背向所述面板的一端具有底座部,所述底座部内开设有定向孔,所述加热盘的面向所述面板的一面设置有定向柱,所述定向柱延伸到所述定向孔内,以防止所述支架转向。
[0019]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所述加热盘包括线圈盘骨架,所述线圈盘骨架的面向所述面板的一面形成若干个安装腔,若干个所述定向柱分别对应位于若干个所述安装腔内,且所述底座部与所述安装腔过盈配合。
[0020]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所述测温组件有多个,且多个所述测温组件其中的一个与所述加热盘的中心位置相对,其余所述测温组件以所述加热盘的中心位置为圆心呈圆形分布。
[0021]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所述屏蔽件为金属罩。
[0022]本技术提供一种烹饪套组,包括烹饪容器和上述的烹饪器具。
[0023]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烹饪器具,通过布置多个测温件来检测不同位置的温度,有助于提高温控精度。
[0024]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烹饪器具,因测温孔为盲孔,因而测温件不会伸出面板的上表面,面板的上表面为完整的平面,能够起到较好的防水防尘效果,便于对面板的上表面进行水洗清洁,方便实用。
[002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烹饪器具,通过在面板的下表面开设测温孔,缩短热量传递的路径,从而使得温度检测的及时性提升,实现精确测温、控温,使用安全可靠,从而提升烹饪效果。
[002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烹饪器具,通过屏蔽件的屏蔽作用,可以保护测温部不被电磁加热,从而提高温度检测的精度。
[0027]除了上面所描述的本技术实施例解决的技术问题、构成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以及由这些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外,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烹饪器具及烹饪套组所能解决的其他技术问题、技术方案中包含的其他技术特征以及这些技术特征带来的有益效果,将在具体实施方式中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002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以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9]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的半剖结构示意图;
[0030]图2为图1的A处结构放大图;
[0031]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的面板的仰视图;
[0032]图4为图3的B
‑
B截面结构示意图;
[0033]图5为图4的D处结构放大图;
[0034]图6为图3的C处结构放大图;
[0035]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的屏蔽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6]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的屏蔽件的俯视图;
[0037]图9为图8的E
‑
E截面剖视图;
[0038]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的测温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9]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的支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40]图1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的支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41]图13为图12的F
‑
F截面剖视图;
[0042]图14为图12的G
‑
G截面剖视图;
[0043]图1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的加热盘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44]图1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的加热盘的俯视结构示意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烹饪主体(10),所述烹饪主体(10)包括顶部设置的面板(11)和内部设置的加热盘(40),所述面板(11)的下表面(112)开设有测温孔(13),所述测温孔(13)为盲孔;测温组件,所述测温组件包括测温件(30)和屏蔽件(50),所述测温件(30)位于所述测温孔(13)内,且所述测温件(30)与所述测温孔(13)的底壁面相抵接,所述屏蔽件(50)包裹部分所述测温件(30),以防止所述加热盘(40)加热所述测温件(3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件(50)包括屏蔽底壁(51)和连接于所述屏蔽底壁(51)边缘的屏蔽侧壁(52),所述屏蔽底壁(51)和所述屏蔽侧壁(52)共同围成屏蔽腔(53),所述屏蔽件(50)的顶部为与所述屏蔽腔(53)连通的开口端(54),所述测温件(30)设置在所述屏蔽腔(53)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测温件(30)包括测温部(31)和与所述测温部(31)连接的引脚(32),所述测温部(31)位于所述屏蔽腔(53)内,所述屏蔽腔(53)的相对两侧的所述屏蔽侧壁(52)内均开设有避让槽(521),所述引脚(32)通过所述避让槽(521)延伸到所述屏蔽腔(53)的外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测温部(31)凸出于所述开口端(54),且所述测温部(31)凸出于所述开口端(54)的高度为H1,其中0.1mm≤H1≤1mm。5.根据权利要求3
‑
4任一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测温组件还包括支架(20),所述支架(20)设置在所述加热盘(40)和所述面板(11)之间,且所述支架(20)的顶部与所述屏蔽件(50)相抵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20)包括:主体部(21),所述主体部(21)连接于所述加热盘(40),且与所述面板(11)的下表面(112)相抵接;支撑部(22),所述支撑部(22)连接于所述主体部(21),至少部分所述支撑部(22)延伸到所述测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强,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