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泪囊鼻腔吻合术的泪道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22128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泪囊鼻腔吻合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用于泪囊鼻腔吻合术的泪道支架,包括结构主体,所述结构主体的外部设置有锥型支管,所述锥型支管的内侧活动连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顶部的一侧设置有插孔,所述限位块顶部的另一侧设置有活动孔。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由于第三倒钩和第四倒钩的切面皆朝上倾斜,第一倒钩和第二倒钩的切面皆朝下倾斜,从而使硅胶管的两端只能沿着插孔和活动孔持续向下移动,为后续硅胶管和锥型支管的安装更为稳定,当其安装好后,将硅胶管上与第一不锈钢探针和第二不锈钢探针的连接位置处进行剪除,并使硅胶管鼻腔固定打结,在吻合口处设置锥型支管,中空设置便于引流,采用新型材料管壁更光滑生物相容性更好。容性更好。容性更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泪囊鼻腔吻合术的泪道支架


[0001]本技术涉及泪囊鼻腔吻合
,具体为一种用于泪囊鼻腔吻合术的泪道支架。

技术介绍

[0002]为了克服泪囊鼻腔吻合口过早膜闭或瘢痕粘连,有学者单纯运用自上下泪点植入泪道硅胶管并于鼻腔打结及吻合口处植入泪囊扩张管,报道效果良好,在小泪囊病例中我们先应用的是基底在上的泪囊内壁类U形切口方法,之所以比喻成类似U形,是泪囊内壁在骨窗前缘的切口上1/3不做切开,下后缘做完整切口,前后缘一低一高的泪囊呈斜形的切口,可使泪囊瓣膜基底增大,吻合口相对增大,外翻瓣膜可以多覆盖骨窗缘的创面,虽取得一定效果,且先一般采用硅胶管对其进行支撑,然该种泪道支架易受力变形,同时容易刺激粘膜组织增生,使粘液包裹硅胶管的现象造成堵塞,从而使其对吻合口的支撑效果和对泪液引流效果皆较差。
[0003]从而出现一种鼻内镜泪囊鼻腔吻合术中应用的锥形扩张管(具体参阅专利号:202022232337.9),包括扩张管本体,所述扩张管本体的中心处设置有通道,所述通道的形状与所述扩张管本体的外部轮廓相同,所述扩张管本体由膨大部分、过渡部分和缩小部分组成,所述缩小部分、所述过渡部分和所述膨大部分为一体式结构。
[0004]人类泪道管腔内非常狭窄,容易引发泪道阻塞,产生流泪,影响生活质量。慢性泪囊炎和鼻泪管阻塞是眼科临床常见病,以往手术治疗多采用鼻外切口进路,不仅非常痛苦,而且面部很容易遗留疤痕。
[0005]在现有技术中,CN215459248U公开了一种泪道扩张支架,包括细支架和粗支架;所述细支架的尾部与所述粗支架的头部相连或构成一体;所述粗支架的尾部开设有通道;所述通道延伸到靠近所述粗支架的头部;靠近所述粗支架的头部设置有导孔;所述导孔与所述通道连通;所述泪道扩张支架设置有牵引线;所述牵引线与所述粗支架的头部相连;所述粗支架的头部设置有过孔;所述牵引线的两端相连接形成环形牵引线;或者,所述牵引线嵌入在所述细支架内;所述牵引线的根部嵌入在所述粗支架的头部。
[0006]CN214858193U公开了一种泪道阻塞疏通手术治疗装置,即一种泪道支架,包括棒体,棒体上套设有限位管和螺旋管,限位管位于螺旋管的后侧,限位管和螺旋管与棒体均各自构成方向平行于轴向的滑动副,棒体和限位管的后端各自设置有把手。棒体的后端面中设置有一个通孔,通孔的前端延伸至螺旋管前侧的棒体的侧壁中,通孔的前端开口中卡设有一个卡块,卡块具有弹性,通孔内设置有一根牵引线,牵引线的后端向后延伸至棒体的外侧,牵引线的前端与卡块连接。本技术的一种泪道阻塞疏通手术治疗装置,操作简便,降低了手术难度,提高了手术效率,螺旋管的材料是心脏镍钛支架材料,没有排斥反应可以长期植入人体,使泪道长期保持通畅,达到显著疗效,大大地增加了手术成功率。
[0007]然目前常用的泪道支架主要的缺点是吻合口处管腔较小,支撑效果差;管腔堵塞吻合口,引流效果差;普通硅胶管易引起吻合口肉芽增生。
[0008]为此,我们设计了一种用于泪囊鼻腔吻合术的泪道支架。

技术实现思路

[0009]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泪囊鼻腔吻合术的泪道支架,解决了目前常用的泪道支架主要的缺点是吻合口处管腔较小,支撑效果差;管腔堵塞吻合口,引流效果差;普通硅胶管易引起吻合口肉芽增生的问题。
[0010]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11]一种用于泪囊鼻腔吻合术的泪道支架,包括结构主体,所述结构主体的外部设置有锥型支管,所述锥型支管的内侧活动连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顶部的一侧设置有插孔,所述限位块顶部的另一侧设置有活动孔,所述活动孔的下方设置有第二不锈钢探针,所述插孔的下方设置有第一不锈钢探针,所述第二不锈钢探针和第一不锈钢探针的顶部连接有硅胶管,所述硅胶管内壁的底端设置有限位槽,所述硅胶管的外部靠近第一不锈钢探针的端面均匀设置有多组第四倒钩,所述硅胶管的外部靠近第二不锈钢探针的端面均匀设置有多组第三倒钩,所述插孔内部两侧的中间位置处皆均匀设置有多组第一倒钩,所述活动孔内部两侧的中间位置处皆均匀设置有多组第二倒钩。
[0012]进一步的,所述锥型支管的底部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锥型支管的顶部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内直径是第二通孔内直径的三倍,所述锥型支管的内直径从上到下依次递增。
[0013]进一步的,所述限位块的外直径从上到下依次递增。
[0014]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槽呈环形结构,所述第三倒钩和第四倒钩的切面皆朝上倾斜,所述第一倒钩和第二倒钩的切面皆朝下倾斜。
[0015]进一步的,所述硅胶管靠近第一不锈钢探针的一侧通过插孔的顶部延伸至限位块的下方,所述硅胶管的另一侧通过活动孔的顶部延伸至限位块的下方。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7]1、该技术,通过设置的锥型支管、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一不锈钢探针、第二不锈钢探针、限位块、硅胶管、插孔、活动孔、第一倒钩、第二倒钩、第三倒钩、第四倒钩,使用时,直接将第一不锈钢探针和第二不锈钢探针分别从上下泪小点进针,从鼻腔的泪囊鼻腔吻合口出来,然后将第一不锈钢探针和第二不锈钢探针从锥型支管的顶部延伸至其的下方,同时将限位块套在第一不锈钢探针和第二不锈钢探针的外侧,使第一不锈钢探针的底部从插孔的顶部延伸至其的下方,并使第二不锈钢探针的底部从活动孔的顶部延伸至其的下方,并持续沿着第一不锈钢探针和第二不锈钢探针向上移动,直至限位块移动至锥型支管的内部,然后单个沿着插孔和活动孔分别向下移动第一不锈钢探针和第二不锈钢探针,使其分别带动硅胶管的两侧沿着插孔和活动孔向下移动,直至第四倒钩和第三倒钩分别与插孔和活动孔内部的第一倒钩和第二倒钩卡合连接,且由于第三倒钩和第四倒钩的切面皆朝上倾斜,第一倒钩和第二倒钩的切面皆朝下倾斜,从而使硅胶管的两端只能沿着插孔和活动孔持续向下移动,并不能上移,为后续硅胶管和锥型支管的安装更为稳定,当其安装好后,将硅胶管上与第一不锈钢探针和第二不锈钢探针的连接位置处进行剪除,并使硅胶管鼻腔固定打结,在吻合口处设置锥型支管,中空设置便于引流,采用新型材料管壁更光滑生物相容性更好,从而减少吻合口肉芽的增生,同时使其装卸方便,易于操作。
[0018]2、该技术,通过设置的限位槽,利用在锥型支管内壁的底端设置凹陷的限位槽,当需要对其进行拆卸时,先将硅胶管顶部的弧形端切断,然后利用镊子撑在锥型支管的内壁(位于限位槽的侧面)或利用外设挂钩,使挂钩的钩端抵在限位槽的内侧,即可直接将锥型支管从安装的位置直接移出,从而使其的拆卸更为简单,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手术的时间,提高了操作的速率。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的局部立体图;
[0022]图4为本技术图1中A的放大图;
[0023]图5为本技术限位块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泪囊鼻腔吻合术的泪道支架,包括结构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主体(1)的外部设置有锥型支管(2),所述锥型支管(2)的内侧活动连接有限位块(7),所述限位块(7)顶部的一侧设置有插孔(9),所述限位块(7)顶部的另一侧设置有活动孔(11),所述活动孔(11)的下方设置有第二不锈钢探针(10),所述插孔(9)的下方设置有第一不锈钢探针(6),所述第二不锈钢探针(10)和第一不锈钢探针(6)的顶部连接有硅胶管(8),所述硅胶管(8)内壁的底端设置有限位槽(4),所述硅胶管(8)的外部靠近第一不锈钢探针(6)的端面均匀设置有多组第四倒钩(15),所述硅胶管(8)的外部靠近第二不锈钢探针(10)的端面均匀设置有多组第三倒钩(14),所述插孔(9)内部两侧的中间位置处皆均匀设置有多组第一倒钩(12),所述活动孔(11)内部两侧的中间位置处皆均匀设置有多组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俊杜伟左炜蔡晓华陈英周金文王恒利焕廉祝芸芸邢梓毓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深圳福田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