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压式千斤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2156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07
本申请涉及一种液压式千斤顶,涉及千斤顶技术领域。其包括底座、储油箱、第一油缸、第二油缸以及驱动组件;储油箱与第一油缸均设于底座上,第一油缸内腔滑动连接有第一压板,第一压板沿第一油缸轴线方向滑动,且第一压板将第一油缸内腔分隔为第一上空腔和第一下油腔,第一压板上同轴固接有第一活塞杆,第一活塞杆远离第一压板一端与第二油缸同轴固接,第二油缸内腔滑动连接有第二压板,第二压板沿第二油缸轴线方向滑动,且第二压板将第二油缸内腔分隔为第二上空腔和第二下油腔,第二压板上同轴固接有第二活塞杆,第二活塞杆远离第二压板一端固接有承载块。本申请具有提高千斤顶的适用性的效果。的效果。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液压式千斤顶


[0001]本申请涉及千斤顶
,尤其是涉及一种液压式千斤顶。

技术介绍

[0002]千斤顶是一种用钢性顶举件作为工作装置,通过顶部托座或底部托爪在行程内顶升重物的轻小起重设备。千斤顶主要分为机械式和液压式,采用顶升纠偏法对建筑加固时,通常需要用到液压式千斤顶顶升柱子。
[0003]相关技术中,液压式千斤顶包括油室、油泵、储油腔、活塞以及油阀。使用时,油泵不断向油缸内压油,由于油缸内油压的不断增高,就迫使活塞及活塞上面的重物一起向上运动。打开回油阀,油缸内的高压油便流回储油腔,于是重物与活塞也就一起下落。
[000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当柱子需要顶升的高度大于千斤顶的最大行程时,使得柱子难以达到预定的高度,导致千斤顶的适用性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提高千斤顶的适用性,本申请提供一种液压式千斤顶。
[0006]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液压式千斤顶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7]一种液压式千斤顶,包括底座、储油箱、第一油缸、第二油缸以及用于驱动所述储油箱中的液压油流入所述第一油缸与所述第二油缸中的驱动组件;
[0008]所述储油箱与所述第一油缸均设于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一油缸内腔滑动连接有第一压板,所述第一压板沿所述第一油缸轴线方向滑动,且所述第一压板将所述第一油缸内腔分隔为第一上空腔和第一下油腔,所述第一压板上同轴固接有第一活塞杆,所述第一活塞杆远离所述第一压板一端与所述第二油缸同轴固接,所述第二油缸内腔滑动连接有第二压板,所述第二压板沿所述第二油缸轴线方向滑动,且所述第二压板将所述第二油缸内腔分隔为第二上空腔和第二下油腔,所述第二压板上同轴固接有第二活塞杆,所述第二活塞杆远离所述第二压板一端固接有承载块,柱子底端与所述承载块抵接;
[0009]所述第一下油腔通过第一油管与所述储油箱内腔连通,所述第二下油腔通过第二油管与所述储油箱内腔连通;
[0010]所述驱动组件设置于所述储油箱处。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液压式千斤顶安装在柱子底端,使得承载块与柱子底端抵接,启动驱动组件,液压油通过第一油管从储油箱中流入第一下油腔,在第一下油腔中油压的作用下,使得第一压板沿第一油缸轴线方向向上滑动,第一压板带动第一活塞杆向上运动,从而使得第一活塞杆顶端的第二油缸向上运动,同时,液压油通过第二油管流入第二下油腔中,在第二下油腔中油压的作用下,使得第二压板沿第二油缸轴线方向向上滑动,第二压板带动第二活塞杆向上运动,从而使得第二活塞杆顶端的承载块向上运动,承载块将柱子顶升;设计的液压式千斤顶,第一活塞杆沿第一油缸轴线方向上升时带动第二油缸上升,同时,第二压板沿第二油缸轴线方向向上滑动,使得第二活塞杆沿第二油缸轴线方向
上升,增大了传统技术中千斤顶的行程,便于将柱子顶升到预定的高度,提高了千斤顶的适用性。
[0012]可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油泵、连接管以及三通接头;
[0013]所述油泵设于所述储油箱内腔,所述连接管固接于所述油泵出油端,所述三通接头与所述连接管远离所述油泵一端固接,所述第一油管与所述第二油管均与所述三通接头固接。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计的驱动组件,通过油缸驱动储油箱中的液压油流入连接管,再由连接管端部的三通接头将液压油分别供给第一油管与第二油管,便于驱动液压油流入第一下油腔与第二下油腔。
[0015]可选的,所述储油箱上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油泵运转的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油泵电连接。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计的控制器,便于控制油泵的工作与停止。
[0017]可选的,所述第一油管安装有第一油阀,所述第二油管安装有第二油阀,所述第一油阀与所述第二油阀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第一活塞杆上升时,操作控制器,控制器使得第一油阀开启,在油泵的作用下使得液压油通过第一油管流入第一下油腔,使得第一压板向上滑动,便于驱动第一活塞杆上升;当需要第一活塞杆停止上升时,操作控制器,控制器使得第一油阀关闭,使得储油箱中的液压油无法流入第一下油腔,便于第一活塞杆停止在某一高度;当需要第二活塞杆上升时,操作控制器,控制器使得第二油阀开启,在油泵的作用下使得液压油通过第二油管流入第二下油腔,使得第二压板向上滑动,便于驱动第二活塞杆上升;当需要第二活塞杆停止上升时,操作控制器,控制器使得第二油阀关闭,使得储油箱中的液压油无法流入第二下油腔,便于第二活塞杆停止在某一高度;设计的第一油阀与第二油阀,通过操作控制器来控制第一油阀与第二油阀的开启与关闭,便于控制第一活塞杆与第二活塞杆的上升,同时也便于第一活塞杆与第二活塞杆停止在某一高度。
[0019]可选的,所述油泵设为双向齿轮泵。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油泵设置为双向齿轮泵,操作控制器启动油泵,当油泵正转时,使得储油箱中的液压油流入第一下油腔与第二下油腔,便于第一活塞杆与第二活塞杆的上升;当油泵反转时,使得第一下油腔与第二下油腔中的液压油回流至储油箱中,便于第一活塞杆与第二活塞杆的下降。
[0021]可选的,所述连接管上安装有油压表。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计的油压表,便于工作人员监测千斤顶中的油压。
[0023]可选的,所述第一压板顶壁设置有第一密封圈。
[00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计的第一密封圈,便于减少第一下油腔中的液压油流入第一上空腔,提高了第一下油腔的气密性。
[0025]可选的,所述第二压板顶壁设置有第二密封圈。
[002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计的第二密封圈,便于减少第二下油腔中的液压油流入第二上空腔,提高了第二下油腔的气密性。
[0027]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28]1.设计的一种液压式千斤顶,第一活塞杆沿第一油缸轴线方向上升时带动第二油
缸上升,同时,第二压板沿第二油缸轴线方向向上滑动,使得第二活塞杆沿第二油缸轴线方向上升,增大了传统技术中千斤顶的行程,便于将柱子顶升到预定的高度,提高了千斤顶的适用性。
附图说明
[0029]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液压式千斤顶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液压式千斤顶的剖视图;
[0031]图3是图2中A部分的放大图;
[0032]图4是图2中B部分的放大图;
[0033]图5是图2中C部分的放大图。
[0034]附图标记:1、底座;2、储油箱;3、第一油缸;31、第一压板;32、第一活塞杆;33、第一密封圈;34、第一上空腔;35、第一下油腔;4、第二油缸;41、第二压板;42、第二活塞杆;43、第二密封圈;44、第二上空腔;45、第二下油腔;46、承载块;5、驱动组件;51、油泵;52、连接管;53、三通接头;6、第一油管;61、第一刚性段;611、第一油阀;62、第一橡胶段;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压式千斤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储油箱(2)、第一油缸(3)、第二油缸(4)以及用于驱动所述储油箱(2)中的液压油流入所述第一油缸(3)与所述第二油缸(4)中的驱动组件(5);所述储油箱(2)与所述第一油缸(3)均设于所述底座(1)上,所述第一油缸(3)内腔滑动连接有第一压板(31),所述第一压板(31)沿所述第一油缸(3)轴线方向滑动,且所述第一压板(31)将所述第一油缸(3)内腔分隔为第一上空腔(34)和第一下油腔(35),所述第一压板(31)上同轴固接有第一活塞杆(32),所述第一活塞杆(32)远离所述第一压板(31)一端与所述第二油缸(4)同轴固接,所述第二油缸(4)内腔滑动连接有第二压板(41),所述第二压板(41)沿所述第二油缸(4)轴线方向滑动,且所述第二压板(41)将所述第二油缸(4)内腔分隔为第二上空腔(44)和第二下油腔(45),所述第二压板(41)上同轴固接有第二活塞杆(42),所述第二活塞杆(42)远离所述第二压板(41)一端固接有承载块(46),柱子底端与所述承载块(46)抵接;所述第一下油腔(35)通过第一油管(6)与所述储油箱(2)内腔连通,所述第二下油腔(45)通过第二油管(7)与所述储油箱(2)内腔连通;所述驱动组件(5)设置于所述储油箱(2)处。2.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炜聂磊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建科建筑加固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