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锂电池生产用自动调压注液式专用反应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19112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锂电池生产用自动调压注液式专用反应釜,涉及反应釜技术领域,所述反应釜包括机床,所述机床上方安装有吊板,机床上安装有反应釜,所述吊板下方安装有至少两个储存罐,储存罐内存储有配置电解液的溶液,储存罐与反应釜管道连接,吊板下方中部安装有驱动机构,反应釜内部安装有主轴,主轴一端安装有搅拌扇,搅拌扇与主轴转动连接,主轴一端伸出反应釜,主轴与反应釜在竖直方向上滑动连接,主轴与驱动机构啮合传动,驱动机构使主轴带动搅拌扇水平旋转的同时也上下运动,使搅拌扇的搅拌混合范围扩大,从而提高配置电解液的效率。效率。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锂电池生产用自动调压注液式专用反应釜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反应釜
,具体为一种锂电池生产用自动调压注液式专用反应釜。

技术介绍

[0002]锂电池是一类由锂金属或锂合金为负极材料、使用非水电解质溶液的电池。由于锂金属的化学特性非常活泼,使得锂金属加工、保存、使用的环境要求非常高,进而导致锂电池长期得不到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在锂电池已经成为了主流。
[0003]在锂电池的生产过程中,配置电解液是重要的一步,对配置电解液的溶液的搅拌混合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过程中,一般通过反应釜进行搅拌混合,电解液的质量很大程度的决定锂电池的质量。
[0004]反应釜被理解为有物理或化学反应的容器,通过对容器的结构设计及参数配置,实现工艺要求的加热、蒸发、冷却及低高速的混配功能。
[0005]但是,现有反应釜在对电解液搅拌时主要存在以下缺陷:搅拌机构的位置固定,往往只能对固定位置的电解液产生搅拌作用,对于体积较大的电解液,无法充分搅动,从而影响电解液的质量,延长了锂电池生产的工长,影响了锂电池的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锂电池生产用自动调压注液式专用反应釜,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7]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锂电池生产用自动调压注液式专用反应釜,所述反应釜包括机床,所述机床上方安装有吊板,机床上安装有反应釜,所述吊板下方安装有至少两个储存罐,所述储存罐内存储有配置电解液的溶液,储存罐与反应釜管道连接,所述吊板下方中部安装有驱动机构,所述反应釜内部安装有主轴,所述主轴一端安装有搅拌扇,主轴一端伸出反应釜,主轴与反应釜在竖直方向上滑动连接,主轴与驱动机构啮合传动。储存罐将内部存储的溶液定量灌输到反应釜内,驱动机构在控制系统的控制下动作,并带动主轴转动,主轴在带动搅拌扇水平旋转的同时也进行上下运动,进而再带动搅拌扇上下运动,使搅拌扇在水平旋转的同时也实现上下运动,扩大了对溶液搅拌的范围,加快了溶液混合的效率。
[0008]每个所述储存罐下方均安装有输送管,所述输送管的一端连通反应釜内部,输送管靠近储存罐的一端安装有阀门;
[0009]所述吊板中部下方安装有承载板,所述驱动机构安装在承载板上,驱动机构包括主电机,所述主电机上安装有主斜齿轮,所述主轴上安装有从斜齿轮,所述主斜齿轮与从斜齿轮啮合传动;
[0010]所述从斜齿轮内侧安装有若干平键,所述主轴外表面开设有若干滑槽,所述平键位于滑槽内;
[0011]所述反应釜上方中部在主轴的两侧安装有提升板,所述提升板内侧开设有倾斜向上的提升槽,所述主轴外侧安装有外环,所述外环外侧安装有连杆;
[0012]在外环的带动下,所述连杆在提升槽内滑动。承载板对主轴的上端进行位置限制,主轴通过滑槽与从斜齿轮在竖直方向上滑动连接,主电机通过主斜齿轮及从斜齿轮带动主轴转动,由于外环固定在主轴外侧,连杆在外环的带动下运动到提升槽内,并在提升槽的导流下往上运动,从而通过外环将主轴往上提升,使主轴带动搅拌扇往上运动;当连杆从提升槽内滑出时,连杆失去支撑力,导致主轴在搅拌扇的带动下往下运动;通过提升槽的设置,实现主轴的上下运动。当主轴往上运动时,主轴通过滑槽实现与从斜齿轮之间的滑动连接。
[0013]所述主轴一端安装有两个连接板,所述搅拌扇转动安装在两个连接板之间;
[0014]所述搅拌扇包括底环,所述底环与连接板转动连接,底环外侧安装有若干扇板;
[0015]以在竖直方向上垂直于底环的两个扇板为界限,位于底环上方的扇板的右端面倾斜安装有前流板,位于上方扇板左侧的若干扇板的上端面倾斜安装有前流板,位于底环下方的扇板的左端面倾斜安装有后流板,位于下方扇板右侧的若干扇板的下端面倾斜安装有后流板;
[0016]若干所述前流板及后流板的内侧均安装有内流柱,所述内流柱为三棱柱。底环为扇板的安装提供载体,扇板为直板,扇板在竖直方向上旋转时,带动溶液在竖直方向上形成涡流;前流板、后流板以及内流柱使扇板上形成受力端面,主轴带动搅拌扇水平旋转时,受力端面为受到水流冲击得端面,使扇板受到竖直方向上的推力,进而使扇板在竖直方向上旋转。扇板在竖直旋转时,通过前流板、后流板以及内流柱在水平方向上搅动溶液,使溶液在水平方向上形成涡流;竖直方向上的涡流与水平方向上的涡流相互影响,使溶液内部形成若干股小涡流或者乱流,进而加快多种溶液间的混合过程。通过搅拌扇在水平方向上的旋转、竖直方向上的旋转以及竖直方向上的上下运动,实现在溶液内多个范围区域中形成若干小涡流或乱流,加速多种溶液间的混合,提高电解液的配置效率。
[0017]所述反应釜包括外罐、内罐,所述外罐和内罐之间设置有隔温层以及控温层,所述控温层与控制系统连接,所述控温层用于调节内罐的温度;隔温层减少外界温度对内罐温度的影响;控温层对内罐的温度进行调节,避免配置电解液时,因溶液与内罐内部摩擦升温而导致内壁被腐蚀,提升内罐的使用寿命,减少生产成本。
[0018]所述内罐外侧设置有若干加强板,所述加强板与内罐一体成型。加强板不仅用于增强内罐的结构强度,也用于增加内罐与控温层的接触面积,使控温板对内罐的控温效果增强。
[0019]所述内罐内部竖直安装有若干混合柱,每个所述混合柱内在若干个不同的水平面上开设有“Y”形的分流槽,所述分流槽“Y”端的一个支路弯曲并与另一个支路连通。搅拌扇在旋转时,搅动内罐中的溶液流动,内罐内壁附近的溶液在混合柱表面以及分流槽中流过;
[0020]溶液在“Y”形的分流槽中分流,并在“Y”汇聚,溶液在“Y”端形成涡流;
[0021]溶液在混合柱表面流动时,使混合柱一侧形成空隙,进而使该空隙处的溶液产生回流,使溶液在空隙处形成涡流;
[0022]通过在混合柱外侧以及内部形成涡流,从而打破内罐内壁处的溶液层流,加快对内罐内壁附近的溶液的混合,提高电解液的生产效率。
[0023]所述分流槽“Y”端形成涡流点a,所述混合柱外侧形成回流点b。溶液在涡流点a处
形成涡流。溶液在回流点b处进行回流并与多个方向的溶液冲击形成涡流。
[0024]所述反应釜下端开设有排液口,反应釜下端在排液口外侧安装有排液管,所述排液管内安装有排液杆,所述排液杆一端伸出排液管,伸出排液管的所述排液杆连接液压缸,位于排液管内部的所述排液杆一端安装有柱塞,所述柱塞对排液口进行封堵,所述柱塞的纵截面呈椭圆形。柱塞对排液口进行封堵,当需要将配置完成的电解液排出反应釜时,液压缸工作,通过排液杆将柱塞往上托,使柱塞将排液口打开,实现电解液的排放。椭圆形的设置,使柱塞往上运动时更好分散溶液的压力。
[0025]所述反应釜上端中部安装有垫块,所述垫块位于外环的下方。垫块对外环的位置进行限制,进而使外环上的连杆对应提升槽下端开口的位置。
[0026]所述机床上方安装有四个支腿,所述支腿的一端与吊板连接。
[002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锂电池生产用自动调压注液式专用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釜包括机床(1),所述机床(1)上方安装有吊板(2),机床(1)上安装有反应釜(3),所述吊板(2)下方安装有至少两个储存罐(201),所述储存罐(201)内存储有配置电解液的溶液,储存罐(201)与反应釜(3)管道连接,所述吊板(2)下方中部安装有驱动机构,所述反应釜(3)内部安装有主轴(302),所述主轴(302)一端安装有搅拌扇(304),主轴(302)一端伸出反应釜(3),主轴(302)与反应釜(3)在竖直方向上滑动连接,主轴(302)与驱动机构啮合传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电池生产用自动调压注液式专用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储存罐(201)下方均安装有输送管(202),所述输送管(202)的一端连通反应釜(3)内部,输送管(202)靠近储存罐(201)的一端安装有阀门;所述吊板(2)中部下方安装有承载板,所述驱动机构安装在承载板上,驱动机构包括主电机(203),所述主电机(203)上安装有主斜齿轮,所述主轴(302)上安装有从斜齿轮,所述主斜齿轮与从斜齿轮啮合传动;所述从斜齿轮内侧安装有若干平键,所述主轴(302)外表面开设有若干滑槽,所述平键位于滑槽内;所述反应釜(3)上方中部在主轴(302)的两侧安装有提升板(301),所述提升板(301)内侧开设有倾斜向上的提升槽(313),所述主轴(302)外侧安装有外环(310),所述外环(310)外侧安装有连杆(311);在外环(310)的带动下,所述连杆(311)在提升槽(313)内滑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电池生产用自动调压注液式专用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302)一端安装有两个连接板(308),所述搅拌扇(304)转动安装在两个连接板(308)之间;所述搅拌扇(304)包括底环(3041),所述底环(3041)与连接板(308)转动连接,底环(3041)外侧安装有若干扇板(3042);以在竖直方向上垂直于底环(3041)的两个扇板(3042)为界限,位于底环(3041)上方的扇板(3042)的右端面倾斜安装有前流板(3043),位于上方扇板(3042)左侧的若干扇板(3042)的上端面倾斜安装有前流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建宝强宁勤
申请(专利权)人:宝成聚汇科技无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