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10kV开关柜智能除湿装置,其壳体内部设有隔板且由隔板将壳体内部划分为冷凝除湿区域和控制电路区域,所述冷凝除湿区域带有进出风口且其中安装有散热风扇、半导体制冷装置以及冷凝水收集器,所述冷凝水收集器的上侧设有导流板,所述半导体制冷装置与导流板相互接触,所述冷凝水收集器设于散热风扇的风道上,且所述冷凝水收集器的底部连接有用于将冷凝水排出壳体外的导管,所述控制电路区域中设有控制电路模块,所述散热风扇、半导体制冷装置分别与控制电路模块电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旨在解决现有常见的开关柜内部凝露处理技术的问题,具有能够简易安装、工作效率高,且不需要过多人力与设备资源,成本较低的优点。低的优点。低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10kV开关柜智能除湿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开关柜智能除湿设备,具体涉及一种10kV开关柜智能除湿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我国电网建设不断蓬勃发展,电网规模不断增长。10kV开关柜在电力系统承担着电能传输过程中的开关开合与保护任务,具有数量众多、分布范围广等特点一旦发生故障便会引发区域性停电,并造成无法挽回的经济损失。而开关柜内部受潮引起的绝缘放电故障一直是影响电网安全的主要因素。因此,对开关柜进行除湿并保障电网运行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运行现场主要通过防火泥封堵、柜体表面刷涂料以及安装除湿机等方式预防开关柜受潮问题,主要存在施工工程量大、浪费大量人力物力、除湿效率低、除湿效果不理想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10kV开关柜智能除湿装置,本技术旨在解决现有常见的开关柜内部凝露处理技术的问题,具有能够简易安装、工作效率高,且不需要过多人力与设备资源,成本较低的优点。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5]一种10kV开关柜智能除湿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部设有横隔板且由横隔板将壳体内部划分为冷凝除湿区域和控制电路区域,所述冷凝除湿区域带有进出风口且其中安装有散热风扇、半导体制冷装置以及冷凝水收集器,所述冷凝水收集器的上侧设有导流板,所述半导体制冷装置的制冷端与导流板相互接触、发热端设于散热风扇的风道上,且所述冷凝水收集器的底部连接有用于将冷凝水排出壳体外的导管,所述控制电路区域中设有控制电路模块,所述散热风扇、半导体制冷装置分别与控制电路模块电连接。
[0006]可选地,所述冷凝水收集器的上侧设有两块导流板,所述导流板倾斜布置且较低的一端位于冷凝水收集器的开口上侧。
[0007]可选地,所述冷凝除湿区域和控制电路区域上侧为上下布置,所述冷凝除湿区域位于控制电路区域的上侧。
[0008]可选地,所述导流板和冷凝水收集器均安装在一个带有通孔的纵隔板上,所述纵隔板将冷凝除湿区域分隔为相互独立的散热区域与冷凝区域,所述散热风扇安装在散热区域,所述壳体在散热区域设有散热风扇的风道对应的进风口和散热出风口,所述导流板和冷凝水收集器均设于冷凝区域中,所述散热风扇的风道的风一部分从散热出风口排出、另一部分通过纵隔板上的通孔进入冷凝区域然后通过壳体在冷凝区域布置的冷凝出风口排出。
[0009]可选地,所述冷凝除湿区域中还安装有加热器,所述加热器与控制电路模块电连接。
[0010]可选地,所述控制电路模块包括相互连接的电源模块和控制器,所述电源模块的
输出端与控制器相连,所述电源模块的输出端分别通过继电器与散热风扇、半导体制冷装置以及加热器的电源端相连,所述继电器的控制端均与控制器相连。
[0011]可选地,所述控制电路模块还包括温湿度传感器和用于显示温湿度的显示模块,所述温湿度传感器、显示模块分别与控制器相连。
[0012]可选地,所述控制电路模块还包括报警模块,所述报警模块与控制器的输出端相连。
[0013]可选地,所述控制电路模块还包括按键模块,所述按键模块与控制器相连以用于为报警模块设置温湿度报警所需的阈值。
[0014]可选地,所述控制电路模块还包括时钟模块,所述时钟模块与控制器的时钟信号端相连。
[0015]和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主要具有下述优点:
[0016]1、本技术壳体内部设有横隔板且由横隔板将壳体内部划分为冷凝除湿区域和控制电路区域,控制电路区域中设有控制电路模块,通过两个区域隔离,既可以保护控制电路模块,又可以提升冷凝除湿区域的冷凝除湿效率。
[0017]2、本技术冷凝除湿区域带有进出风口且其中安装有散热风扇、半导体制冷装置以及冷凝水收集器,冷凝水收集器的上侧设有导流板,半导体制冷装置与导流板相互接触,冷凝水收集器设于散热风扇的风道上,且冷凝水收集器的底部连接有用于将冷凝水排出壳体外的导管,控制电路区域中设有控制电路模块,散热风扇、半导体制冷装置分别与控制电路模块电连接,通过散热风扇和半导体制冷装置的组合,即可实现对10kV开关柜的空气流动散热,又可以在散热的同时对空气进行冷却初始,从而使得10kV开关柜环境更好,能够有效解决现有常见的开关柜内部发热以及凝露处理技术的问题,具有能够简易安装、工作效率高,且不需要过多人力与设备资源,成本较低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装置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控制电路模块的原理示意图。
[0020]图例说明:1、壳体;11、横隔板;12、冷凝除湿区域;121、散热区域;122、冷凝区域;123、进风口;124、散热出风口;125、冷凝出风口;13、控制电路区域;2、散热风扇;3、半导体制冷装置;4、冷凝水收集器;41、导流板;42、导管;43、纵隔板;5、控制电路模块;51、电源模块;52、控制器;53、温湿度传感器;54、显示模块;55、报警模块;56、时钟模块;57、按键模块;6、加热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1]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10kV开关柜智能除湿装置包括壳体1,壳体1内部设有横隔板11且由横隔板11将壳体1内部划分为冷凝除湿区域12和控制电路区域13,冷凝除湿区域12带有进出风口且其中安装有散热风扇2、半导体制冷装置3以及冷凝水收集器4,冷凝水收集器4的上侧设有导流板41,半导体制冷装置3的制冷端与导流板41相互接触、发热端设于散热风扇2的风道上,且冷凝水收集器4的底部连接有用于将冷凝水排出壳体1外的导管42,控制电路区域13中设有控制电路模块5,散热风扇2、半导体制冷装置3分别与控制电路模块
5电连接。本实施例的10kV开关柜智能除湿装置安装于10kV开关柜的线缆室箱体1/3位置,由卡轨进行固定,安装位置可根据不同类型开关柜灵活选择安装位置。
[0022]为了提升制冷的效率,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冷凝水收集器4的上侧设有两块导流板41,导流板41倾斜布置且较低的一端位于冷凝水收集器4的开口上侧。
[0023]参见图1,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冷凝除湿区域12和控制电路区域13上侧为上下布置,冷凝除湿区域12位于控制电路区域13的上侧。
[0024]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导流板41和冷凝水收集器4均安装在一个带有通孔的纵隔板43上,纵隔板43将冷凝除湿区域12分隔为相互独立的散热区域121与冷凝区域122,散热风扇2安装在散热区域121,壳体1在散热区域121设有散热风扇2的风道对应的进风口123和散热出风口124,导流板41和冷凝水收集器4均设于冷凝区域122中,散热风扇2的风道的风一部分从散热出风口124排出、另一部分通过纵隔板43上的通孔进入冷凝区域122然后通过壳体1在冷凝区域122布置的冷凝出风口125排出。纵隔板43将冷凝除湿区域12分隔为相互独立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10kV开关柜智能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内部设有横隔板(11)且由横隔板(11)将壳体(1)内部划分为冷凝除湿区域(12)和控制电路区域(13),所述冷凝除湿区域(12)带有进出风口且其中安装有散热风扇(2)、半导体制冷装置(3)以及冷凝水收集器(4),所述冷凝水收集器(4)的上侧设有导流板(41),所述半导体制冷装置(3)的制冷端与导流板(41)相互接触、发热端设于散热风扇(2)的风道上,且所述冷凝水收集器(4)的底部连接有用于将冷凝水排出壳体(1)外的导管(42),所述控制电路区域(13)中设有控制电路模块(5),所述散热风扇(2)、半导体制冷装置(3)分别与控制电路模块(5)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10kV开关柜智能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水收集器(4)的上侧设有两块导流板(41),所述导流板(41)倾斜布置且较低的一端位于冷凝水收集器(4)的开口上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10kV开关柜智能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除湿区域(12)和控制电路区域(13)上侧为上下布置,所述冷凝除湿区域(12)位于控制电路区域(13)的上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10kV开关柜智能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41)和冷凝水收集器(4)均安装在一个带有通孔的纵隔板(43)上,所述纵隔板(43)将冷凝除湿区域(12)分隔为相互独立的散热区域(121)与冷凝区域(122),所述散热风扇(2)安装在散热区域(121),所述壳体(1)在散热区域(121)设有散热风扇(2)的风道对应的进风口(123)和散热出风口(124),所述导流板(41)和冷凝水收集器(4)均设于冷凝区域(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晓文,彭博,肖威,孙静玲,高剑,郭毅,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