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感染复用医疗物品的全自动清洗消毒设备及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21138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清洗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感染复用医疗物品的全自动清洗消毒设备及方法。用于感染复用医疗物品的全自动清洗消毒设备包括清洗腔、浸泡腔、主进水管、主排水管、清洗装置、加热装置和电控模块。通过将清洗腔和浸泡腔集成设置在同一个设备上,此设备将负责的感染物品处理流程集中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空腔和有限区域内完成,可避免对医院处理区域环境二次污染,全自动处理模式避免对医护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另外,通过电控模块和信息化设备对设备的各个部件进行控制,相对于人为控制能够更好的执行行业规范,使消毒和清洗更加规范化,追溯更清晰,物品使用更安全。物品使用更安全。物品使用更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感染复用医疗物品的全自动清洗消毒设备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清洗设备
,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感染复用医疗物品的全自动清洗消毒设备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按照目前国家消毒供应中心行业规范(WS310.2016)要求,特殊感染医疗物品(朊病毒、气性坏疽、新冠等)使用后,使用者应手工使用相应有效化学消毒液进行浸泡30

60分钟后方能在全自动清洗消毒机内清洗消毒,即落实消毒

清洗

消毒的流程;而一般感染器械如甲肝、艾滋、梅毒等,为保护清洗人员安全一般行业内会等同特殊感染模式处理。
[0003]现有技术中,针对上述行业规范,医院一般是配备一个特殊感染处理水池,人工手动使用将器械浸泡在密闭容器内,完成化学消毒后用水龙头冲洗干净,人工平移至清洗区清洗机进行清洗,处理池一般是一个敞口设置的水池,这样的处理模式容易有职业暴露且消毒液配置浓度无法检测不保证消毒效果。浸泡后从水池至清洗机区域的过程,对整体环境造成了二次污染,最重要的是整体处理特别是消毒环节无法准确进行物理、化学参数的实时记录和打印追溯,举证倒置相关院内感染问题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感染复用医疗物品的全自动清洗消毒设备,该设备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消毒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占地面积小且位置独立,可视为一个套切实可行的实现全流程追溯且全自动覆盖所有特殊感染类型的医疗机构处理感染器械的处理单位;
[0005]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感染复用医疗物品的自动清洗消毒方法,其采用如以上所述的用于感染复用医疗物品的全自动清洗消毒设备。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感染复用医疗物品的全自动清洗消毒设备,其包括清洗腔、浸泡腔、主进水管、主排水管、清洗装置、加热装置和电控模块;
[0007]所述清洗腔和浸泡腔均通过进水阀与主进水管连通,所述清洗腔和浸泡腔均通过排水阀与主排水管连通;
[0008]所述清洗腔内设置有清洗装置和加热装置;
[0009]所述清洗腔上设置有清洗液电磁阀、浸泡腔上设置有消毒液电磁阀;
[0010]所述进水阀、排水阀、清洗装置、加热装置、清洗液电磁阀和消毒液电磁阀与电控模块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进水阀包括清洗腔进水气控阀和浸泡腔进水气控阀;
[0012]所述清洗腔的进水口处设置有清洗腔进水气控阀,所述浸泡腔的进水口设置有浸泡腔进水气控阀,所述清洗腔进水气控阀和浸泡腔进水气控阀均与主排水管连通;
[0013]所述排水阀包括清洗腔排水气控阀和浸泡腔排水气控阀;
[0014]所述清洗腔排水口处设置有清洗腔排水气控阀,所述浸泡腔的排水口设置有浸泡
腔排水气控阀,所述清洗腔排水气控阀和浸泡腔排水气控阀均与主排水管连通。
[0015]优选的,所述清洗装置包括真空泵、压力传感器、微泡管、微泡电磁阀和浪涌电磁阀;
[0016]所述浪涌电磁阀设置在清洗腔上,并且浪涌电磁阀的一端与清洗腔连通,另一端与真空泵连通;
[0017]所述微泡管设置在清洗腔的底部,并且通过微泡电磁阀与外界大气连通;
[0018]所述压力传感器的检测端位于清洗腔内,以检测清洗腔内气压。
[0019]优选的,所述加热装置包括加热管和温度传感器;
[0020]所述加热管设置在清洗腔的底部,温度传感器的检测端位于清洗腔内。
[0021]优选的,所述清洗腔的顶部设置有清洗腔门,并且在清洗腔门和清洗腔主体之间设置有清洗腔密封条;
[0022]所述浸泡腔的顶部设置有浸泡腔门。
[0023]优选的,所述主排水管连接有接水盆;
[0024]所述主排水管通过气液分离器与接水盆连接,且接水盆上设置有接水盆排水管。
[0025]优选的,还包括外壳;
[0026]所述外壳包括前壳、左盖板、后盖板和右盖板,前壳、左盖板、后盖板和右盖板围绕形成具有空腔的结构;
[0027]所述清洗腔、浸泡腔设置在外壳内。
[0028]优选的,还包括输入输出设备,所述输入输出设备与电控模块连接;
[0029]所述输入输出设备包括打印机和触控显示屏。
[0030]一种用于感染复用医疗物品的自动清洗消毒方法,其采用如以上所述的用于感染复用医疗物品的全自动清洗消毒设备对复用医疗物品进行化学浸泡和/或湿热消毒;
[0031]在电控模块上预设浸泡、清洗前消毒、预洗、清洗、漂洗和清洗后消毒五个程序;
[0032]根据医疗物品的不同,对上述五个程序进行组合使用,若进行消毒程序,需要在消毒程序完毕后记录消毒结果。
[0033]优选的,浸泡程序在清洗腔内进行,选择浸泡程序通过抽液泵抽吸设定浓度和设定量的浸泡液至清洗腔内,腔体内浓度探头实时记录浓度值,并自动计时设定时间后停止,然后进入预洗程序;
[0034]若进行湿热消毒时,选择浸泡程序,清洗腔进水后,将水温加热至90度,并保持10分钟,使得A0值大于6000,并记录消毒效果,完成后进行排水;
[0035]预洗程序为,在清洗腔进水后,加入设定比例的清洗清洗酶液,温度加热至45

50度;进水时真空泵同步启动工作,使清洗腔内压下降至指定值,水位到达制定量后,微泡电磁阀,浪涌电磁阀间隔性工作,使得外界空气进入清洗腔形成微泡和浪涌现象,设定预洗时间,达到预清洗时间5分钟后,进行排水;
[0036]清洗程序为,在清洗腔进水后,加入设定比例的碱性清洗液,温度加热至45

50度设定清洗时间,达到预清洗时间后,进行排水;
[0037]漂洗程序为,使用纯水反复进行清洗排水3

5次;
[0038]清洗后消毒为,在清洗腔进水后,将水温加热至90度,并保持5分钟,使得A0值大于3000,并记录消毒效果,完成消毒环节。
[0039]有益效果
[0040]通过将清洗腔和浸泡腔集成设置在同一个设备上,使浸泡和清洗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空腔内完成,避免了对环境造成污染,以及对医护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另外,通过电控模块对设备的各个部件进行控制,相对于人为控制能够更好的执行行业规范,使消毒和清洗更加规范化。
附图说明
[004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42]图1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用于感染复用医疗物品的全自动清洗消毒设备内部结构的右视图;
[0043]图2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用于感染复用医疗物品的全自动清洗消毒设备内部结构的主视图;
[0044]图3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用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感染复用医疗物品的全自动清洗消毒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清洗腔、浸泡腔、主进水管、主排水管、清洗装置、加热装置和电控模块;所述清洗腔和浸泡腔均通过进水阀与主进水管连通,所述清洗腔和浸泡腔均通过排水阀与主排水管连通;所述清洗腔内设置有清洗装置和加热装置;所述清洗腔上设置有清洗液电磁阀、浸泡腔上设置有消毒液电磁阀;所述进水阀、排水阀、清洗装置、加热装置、清洗液电磁阀和消毒液电磁阀与电控模块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感染复用医疗物品的全自动清洗消毒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阀包括清洗腔进水气控阀和浸泡腔进水气控阀;所述清洗腔的进水口处设置有清洗腔进水气控阀,所述浸泡腔的进水口设置有浸泡腔进水气控阀,所述清洗腔进水气控阀和浸泡腔进水气控阀均与主排水管连通;所述排水阀包括清洗腔排水气控阀和浸泡腔排水气控阀;所述清洗腔排水口处设置有清洗腔排水气控阀,所述浸泡腔的排水口设置有浸泡腔排水气控阀,所述清洗腔排水气控阀和浸泡腔排水气控阀均与主排水管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感染复用医疗物品的全自动清洗消毒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洗装置包括真空泵、压力传感器、微泡管、微泡电磁阀和浪涌电磁阀;所述浪涌电磁阀设置在清洗腔上,并且浪涌电磁阀的一端与清洗腔连通,另一端与外界大气压连通;所述微泡管设置在清洗腔的底部,并且通过微泡电磁阀与外界大气连通;所述压力传感器的检测端位于清洗腔内,以检测清洗腔内气压。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感染复用医疗物品的全自动清洗消毒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包括加热管和温度传感器;所述加热管设置在清洗腔的底部,温度传感器的检测端位于清洗腔内。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感染复用医疗物品的全自动清洗消毒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洗腔的顶部设置有清洗腔门,并且在清洗腔门和清洗腔主体之间设置有清洗腔密封条;所述浸泡腔的顶部设置有浸泡腔门。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感染复用医疗物品的全自动清洗消毒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排水管连接有接水盆;所述主排水管通过气液分离器与接水盆连接,且接水盆上设置有接水盆排水管。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感染复用医疗物品的全自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圣杰魏璐璐肖霞李志丽朱小艳李毅宏易俊俏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