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脸皮肤图像处理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210859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人脸皮肤图像处理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采用图像采集装置进行人脸图像采集;进行图像预处理,其中包括图像去噪、提取脸部部分、高光去除以及图像增强;分割人脸不同区域;对不同区域皮肤分别进行损伤识别,其中包括损伤面积、损伤类型以及损伤程度;建立专家数据库预测损伤皮肤预计愈合时间。通过识别人脸皮肤损伤预测伤口愈合时间,帮助患者估计自行估计脸部皮肤损伤愈合时间。基于优化的多视角人脸图像高光去除方法实现了更加有效的图像预处理,为后续图像特征提取的准确性提供保障。考虑到脸部不同位置的皮肤损伤对愈合时间的影响,实现更加准确的愈合时间预测。测。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人脸皮肤图像处理方法及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图像识别领域,尤其是一种人脸皮肤图像处理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皮肤作为人体最大的器官,其具有保护、感觉、分泌、排泄、呼吸等功能。由表皮和真皮紧密结合而成。皮肤约占体重的16%。成人皮肤面积约为1.2—2.0平方米。全身各处皮肤的厚度不同,背部、项部、手掌和足底等处最厚,腋窝和面部最薄,平均厚度为0.5—4.0毫米。
[0003]皮肤损伤是指患者的皮肤受到了外力的伤害,有破皮的现象,或者是有微生物感染所引起的皮肤病变。而脸部由于没有衣物的包裹,更容易受到损伤。通常,当人脸皮肤受到损伤后,会由医生进行诊治,并告诉患者大致的愈合时间。
[0004]然而,在皮肤损伤愈合过程中由于不同体质的人愈合速度会有所差异,而患者经常去医院检查也不现实,因此,需要一种能够识别人脸皮肤受损伤程度的方法,根据人脸皮肤受损伤程度、面积以及位置对愈合时间进行预测。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人脸皮肤图像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 采用图像采集装置进行人脸图像采集,所述人脸图像包括对人脸进行正面以及两个侧面分别进行拍摄;S2:进行图像预处理,其中包括图像去噪、提取脸部部分、高光去除以及图像增强;所述高光去除基于优化的多视角人脸图像高光去除方法;采用Lambertian反射模型和镜面反射模型对反射分量进行分解,然后将分解结果渲染到二维图像空间中,在二维图像空间的双色反射模型下,对高光部分进行像素级优化,利用Adam优化算法最小化目标函数估计参数;S3:分割人脸不同区域;S4:基于萤火虫算法改进的支持向量机算法对不同区域脸部皮肤分别进行损伤识别,其中包括损伤面积、损伤类型以及损伤程度;得到不同区域脸部皮肤不同类型损伤的损伤面积和损伤程度;包括如下步骤:S41:建立皮肤损伤图像数据集,其中包括若干种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皮肤损伤图像;S42:特征提取,所述特征包括纹理特征、形状特征以及颜色特征;S43:将纹理特征与形状特征进行特征融合;S44:识别分类,基于萤火虫算法改进的支持向量机算法对所提取的特征进行分类处理,以所提取的特征为输入,以识别的损伤类型以及损伤程度为输出;所述所提取的特征包括纹理特征与形状特征融合后的特征以及颜色特征;S45:计算损伤面积,采用标记连通域的方法对损伤对象进行逐个标记,计算出损伤面积;S5:建立专家数据库预测损伤皮肤预计愈合时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脸皮肤图像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所述目标函数为:所述为数据项, 为非负约束项系数, 为非负约束项, 为正交子空间投影系数, 为正交子空间投影项;所述数据项衡量的是反射模型和捕获的输入图像之间的差异;所述非负约束项为在所有条件下都为非负的物理光照参数之和组成的项;所述正交子空间投影项采用正交子空间投影算法,将高光污染图像的辐射度投影到两个正交的子空间上,一个与光色度平行,另一个与光色度正交;所述非负约束项系数、正交子空间投影系数通过迭代优化得到。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脸皮肤图像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图像增强步骤基于自适应多尺度视网膜增强算法对图像进行增强,结合自适应调节参数,将图像转换到对数域得到如下表示:其中,为对数变换,为原始图像,为中心环绕函数,为反射分量,k为自适应调节参数,其与光照均匀度有关;为对数图像处理相乘操作。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脸皮肤图像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损伤类型包括割
伤、冻伤、烧伤、烫伤、晒伤之一或多种的组合。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脸皮肤图像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3的融合方法如下:设x和y分别为纹理特征与形状特征向量,其维度分别是p和q,定义变量和,其中和为x和y的投影方向,定义相关系数如下:其中,E为期望,为向量x,y的协方差矩阵;当和之间的相关系数最大时,和即为第一对典型变量,然后继续寻找第二对典型变量和,使得和之间最大相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桐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利博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