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顶出风室外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顶出风室外机在室外机的壳体内设置散热腔,将变频板的散热部设置于散热腔内,并对应散热腔在壳体上开设室外机的新的第二进风口,以及在散热腔开通与壳体内其他空间连通的散热出风口,从而在风机运转时,利用第二进风口经过散热腔到出风口这一空气流通通道,将变频板的散热部设置在散热腔内,在空气快速流通经过散热腔的过程中,将变频板产生的热量在空气流通的过程中被快速带出室外机的壳体内,避免变频板的产生热量在壳体内部积累而影响设备的运行,其具有变频板的散热效率高,设备运行稳定性高的优点。行稳定性高的优点。行稳定性高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顶出风室外机
[0001]本技术涉及空调设备的
,特别是涉及顶出风室外机。
技术介绍
[0002]上出风结构的空调室外机在顶部空间设置风机,壳体的顶面开设出风口,壳体的侧面开设入风口,在入风口的内侧设置翅片换热器,外部的空气由侧面的入风口经过翅片换热器换热后进入到壳体内部,然后被顶部的风机抽走从顶面的出风口排出。
[0003]室外机的内部还设有用于控制空调室外机运作的变频板,该变频板在运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如不及时将热量散发出去,将会影响变频板的工作状态,传统的散热方式为在变频板上设置散热翅片,使得热量传递到空气中进行散热,但空调室外机长时间运作,由于空气中的热量积累,存在散热翅片散热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顶出风室外机,通过在壳体上开设第二进风口,并设置散热腔罩设第二出风口,然后将变频板的散热部设置在散热腔内,利用第二进风口与室外机的出风口形成的空气流通通道,加快变频板的热量散发出去,其具有变频板的散热效率高,设备运行稳定性高的优点。
[0005]本技术是通过如下方案实现的:
[0006]顶出风室外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顶部形成出风口,所述出风口的内侧设有风机,所述壳体的侧面形成第一进风口;
[0007]所述壳体上还形成有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二进风口的内侧还设有散热腔,所述散热腔罩设住所述第二进风口,所述散热腔包括与所述壳体内部的其他空间连通的散热出风口;所述散热腔内设置有所述室外机的变频板的散热部。
[0008]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内还设置有电器盒,所述电器盒内设有挡板,所述挡板平行所述壳体的底板与所述电器盒的各个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电器盒的内部通过所述挡板间隔出位于上部的电器容置腔和位于下部的散热腔,所述散热出风口设置于所述散热腔的侧壁。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进风口位于所述壳体的底板上。
[0010]进一步地,所述散热部包括多个平行排列的散热翅片,相邻两个所述散热翅片之间形成散热缝隙,所述散热出风口对应开设于所述散热缝隙的一侧或两侧,且所述散热出风口的开口方向与所述散热缝隙的延展方向相同。
[0011]进一步地,还包括压缩机组件;
[0012]所述压缩机组件包括悬浮底盘和压缩机,所述壳体包括底板,所述悬浮底盘通过多个减震脚固定设置于所述底板上;所述压缩机的底座设置有第一连接部,所述悬浮底盘设置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固定连接,将所述压缩机固定于所述悬浮底盘。
[0013]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不同尺寸的多个,以对应不同尺寸的所述第一连
接部。
[001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多个支脚,所述支脚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与所述第一连接孔对应的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与所述第二连接孔通过紧固螺栓固定连接。
[0015]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孔包括多组,以对应不同尺寸的所述第一连接部的所述第一连接孔。
[0016]进一步地,所述减震脚由橡胶材质制成。
[0017]进一步地,所述压缩机组件还包括压机罩,所述压机罩罩设于所述压缩机的外侧,并与所述悬浮底盘固定连接。
[0018]本技术所述的顶出风室外机,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9]1、通过在室外机的壳体内设置散热腔,将变频板的散热部设置于散热腔内,并对应散热腔在壳体上开设室外机的新的第二进风口,以及在散热腔开通与壳体内其他空间连通的散热出风口,从而在风机运转时,利用第二进风口经过散热腔到出风口这一空气流通通道,将变频板的散热部设置在散热腔内,在空气快速流通经过散热腔的过程中,将变频板产生的热量在空气流通的过程中被快速带出室外机的壳体内,避免变频板产生的热量在壳体内部积累而影响设备的运行,其具有变频板的散热效率高,设备运行稳定性高的优点。
[0020]2、通过在壳体的底板上设置悬浮底盘,将压缩机固定连接在悬浮底盘上,同时在悬浮底盘上设置有不同尺寸的多个第二连接部,该多个第二连接部能够对应不同尺寸的压缩机底座的第一连接部,从而该悬浮底盘能够适配不同尺寸的压缩机,使得悬浮底盘和压缩机能够形成模块化设计。
[0021]3、悬浮底盘通过减震脚与底板连接,减少压缩机给底板带来的抖动,而悬空的压缩机噪音和振动更小,其具有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用户使用体验的优点。
[0022]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顶出风室外机的电器盒的结构图;
[0024]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顶出风室外机的压缩机组件的立体图;
[0025]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顶出风室外机的压缩机组件的结构图。
[0026]附图标记:壳体100、出风口110、第一进风口120、第二进风口130、底板140;
[0027]变频板200、散热部210;
[0028]电器盒300、散热腔310、挡板320、电器容置腔330、散热出风口340;
[0029]压缩机组件400、压缩机410、第一连接部411、第一连接孔411A、悬浮底盘420、第二连接部421、第二连接孔421A、减震脚422、压机罩430。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003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
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2]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0033]上出风结构的空调室外机在顶部空间设置风机,如图1所示,壳体100的顶面开设出风口110,壳体100的侧面开设入风口,在入风口的内侧设置翅片换热器,外部的空气由侧面的入风口经过翅片换热器换热后进入到壳体100内部,然后被顶部的风机抽走从顶面的出风口110排出。
[0034]室外机的内部还设有用于控制空调运作的变频板200,变频板200在运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如不及时将热量散发出去,将会影响变频板200的工作状态,传统的散热方式为在变频板200上设置散热翅片,加快热量传递到空气中,但该方法在长时间使用时由于空气中的热量积累,存在散热效率低的缺陷。
[0035]针对这一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顶出风室外机,如图1所示,包括壳体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顶出风室外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顶部形成出风口,所述出风口的内侧设有风机,所述壳体的侧面形成第一进风口;所述壳体上还形成有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二进风口的内侧还设有散热腔,所述散热腔罩设住所述第二进风口,所述散热腔包括与所述壳体内部的其他空间连通的散热出风口;所述散热腔内设置有所述室外机的变频板的散热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出风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还设置有电器盒,所述电器盒内设有挡板,所述挡板平行所述壳体的底板与所述电器盒的各个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电器盒的内部通过所述挡板间隔出位于上部的电器容置腔和位于下部的散热腔,所述散热出风口设置于所述散热腔的侧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顶出风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进风口位于所述壳体的底板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出风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部包括多个平行排列的散热翅片,相邻两个所述散热翅片之间形成散热缝隙,所述散热出风口对应开设于所述散热缝隙的一侧或两侧,且所述散热出风口的开口方向与所述散热缝隙的延展方向相同。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出风室外机,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增荣,邓耀彪,陈梓健,陈泽光,陈润生,周圣金,雷朋飞,张利,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芬尼节能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