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于回收铝液的双室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09084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便于回收铝液的双室炉,双室炉第一侧侧壁在第一燃烧室的烧嘴和炉门之间开有通往第一燃烧室的入料口供铝液进入第一燃烧室,入料口面积小于第一燃烧室物料口;设有封闭入料口的门板。工人在需往第一燃烧室倒铝液时,无需打开第一燃烧室的炉门,只需打开门板让入料口连通外界,就可以把铝液从入料口倒入第一燃烧室中回收。入料口面积小于物料口,不会导致第一燃烧室内的大量热量泄漏到外界,自然不会大幅度降低第一燃烧室的加热效率。率。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便于回收铝液的双室炉


[0001]本技术涉及加热炉
,具体涉及双室炉。

技术介绍

[0002]双室炉是一种常见的加热炉,可以把铝制品加热熔化成铝液。双室炉包括第一燃烧室和第二燃烧室,第一燃烧室和第二燃烧室都设有烧嘴、物料口和封闭物料口的炉门。工人打开第一燃烧室的炉门露出第一燃烧室的物料口,把铝制品经物料口放入第一燃烧室内,关闭炉门并开启第一燃烧室的烧嘴对铝制品进行加热,直至铝制品熔化成铝液,工人就关闭第一燃烧室的烧嘴并打开炉门,经物料口取出第一燃烧室中的铝液和残留的铝渣,然后再次用第一燃烧室对第二批铝制品进行加热。工人打开第二燃烧室的炉门露出第二燃烧室的物料口,把从第一燃烧室中取出的铝渣经第二燃烧室的物料口放入第二燃烧室中,关闭第二燃烧室的炉门并开启第二燃烧室的烧嘴对铝渣进行再次加热,直至铝渣中残留的铝熔化成铝液,工人就关闭第二燃烧室的烧嘴并打开第二燃烧室的炉门,取出第二燃烧室中的铝液并将其倒入第一燃烧室中,对铝液进行回收。在上述操作过程中,工人需要打开第一燃烧室的炉门让第一燃烧室的物料口外露,才能从物料口往第一燃烧室中倒入铝液。第一燃烧室是对整批铝制品进行加热的,其加热时间比第二燃烧室长,在第二燃烧室产出铝液时,第一燃烧室还处于加热阶段,工人在第二燃烧室产生铝液后就需要把铝液倒入第一燃烧室里回收,那么工人就需要打开第一燃烧室的炉门,但这样会导致第一燃烧室内的大量热量泄漏到外界,大幅度降低第一燃烧室的加热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便于回收铝液的双室炉,工人往第一燃烧室倒入铝液,不会导致第一燃烧室内的大量热量泄漏到外界。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便于回收铝液的双室炉,包括第一燃烧室和第二燃烧室,第一燃烧室和第二燃烧室都设有供物料进出的物料口、封闭物料口的炉门和对炉内物料进行加热的烧嘴,第一燃烧室的物料口朝前,第一燃烧室的炉门相应设在双室炉前部,双室炉第一侧侧壁开有通往第一燃烧室的第一烧嘴安装口,第一燃烧室的烧嘴安装在第一烧嘴安装口处,双室炉第一侧侧壁在第一燃烧室的烧嘴和炉门之间开有通往第一燃烧室的入料口供铝液进入第一燃烧室,入料口面积小于第一燃烧室物料口;设有封闭入料口的门板。
[0005]更进一步地,入料口是圆形,其直径为400~600mm;第一燃烧室的物料口是矩形,其长度为2000~2200mm,其宽度为1300~1500mm;入料口底部比第一燃烧室的物料口底部高150~250mm。
[0006]更进一步地,入料口是圆形,其直径为500mm;第一燃烧室的物料口是矩形,其长度为2100mm,其宽度为1400mm;入料口底部比第一燃烧室的物料口底部高200mm。
[0007]更进一步地,在入料口处设有漏斗,漏斗进料口朝上,出料口连通入料口;门板盖
在进料口处封闭进料口,借此封闭入料口。
[0008]更进一步地,双室炉第一侧侧壁为左壁,第一燃烧室的烧嘴有前后排列的多个,第一烧嘴安装口相应地,也有前后排列的多个,第一燃烧室的多个烧嘴分别安装在多个第一烧嘴安装口处;入料口具体位于第一燃烧室的最靠前的烧嘴与第一燃烧室的柜门之间。
[0009]更进一步地,入料口几何中心与最靠前的第一烧嘴安装口几何中心之间的水平距离为400~750mm;入料口几何中心与第一燃烧室的柜门之间的水平距离为400~750mm。
[0010]更进一步地,入料口几何中心与最靠前的第一烧嘴安装口几何中心之间的水平距离为500mm。
[0011]更进一步地,入料口几何中心与最靠前的第一烧嘴安装口几何中心之间的水平距离等于入料口几何中心与第一燃烧室的柜门之间的水平距离。
[0012]更进一步地,双室炉第二侧侧壁与第一侧侧壁相对,双室炉的第二侧侧壁开有通往第二燃烧室的第二烧嘴安装口,第二燃烧室的烧嘴安装在第二烧嘴安装口处;第一燃烧室居左而第二燃烧室居右,双室炉第一侧侧壁为左侧壁,第二侧侧壁为右侧壁。
[0013]工人在需往第一燃烧室倒铝液时,无需打开第一燃烧室的炉门,只需打开门板让入料口连通外界,就可以把铝液从入料口倒入第一燃烧室中回收。入料口面积小于物料口,不会导致第一燃烧室内的大量热量泄漏到外界,自然不会大幅度降低第一燃烧室的加热效率。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双室炉的轴测图。
[0015]图2是双室炉的轴测图,图中第一炉门、第二炉门、门板都处于打开状态。
[0016]图3是双室炉的轴测图,图中未画出第一炉门、第二炉门和门板,图中漏斗被从入料口处拆离。
[0017]图4是双室炉的左视图,图中未画出漏斗和门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以下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创造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9]便于回收铝液的双室炉见图1和图2,包括居左的第一燃烧室1和居右的第二燃烧室2。第一燃烧室1设有朝前的第一物料口11供物料进出,在双室炉左前部设有第一炉门12,第一炉门12挡在第一物料口11外封闭第一物料口11,第一炉门12上边沿铰接第一燃烧室1顶壁10,可往上转动打开露出第一物料口11。第二燃烧室2设有朝前的第二物料口21供物料进出,在双室炉右前部设有第二炉门22,第二炉门22挡在第二物料口21外封闭第二物料口21,第二炉门22上边沿铰接第二燃烧室2顶壁20,可往上转动打开露出第二物料口21。双室炉左侧壁30开有前后排列的三个第一烧嘴安装口31、32、33,三个第一烧嘴安装口31、32、33分别通往第一燃烧室1内部。第一燃烧室1设有前后排列的三个第一烧嘴131、132、133,三个第一烧嘴131、132、133分别安装在三个第一烧嘴安装口31、32、33处。双室炉左侧壁30在第一燃烧室1的最靠前的第一烧嘴131与第一炉门12之间开有入料口300,入料口300通往第一燃烧室1内部。双室炉在入料口300处焊接有漏斗5,漏斗5进料口51朝上,出料口52连通入料口300,如图3所示。在漏斗5的进料口51处设有门板53,门板53盖在进料口51外封闭进料口
51,借此封闭入料口300。门板53上边沿铰接漏斗5,可往外转动打开,门板53打开后入料口300就通过漏斗5连通外界。见图3,双室炉右侧壁35开有前后排列的3个第二烧嘴安装口36、37、38,三个第二烧嘴安装口36、37、38分别通往第二燃烧室2内部。第二燃烧室2设有前后并列的三个第二烧嘴231、232、233,三个第二烧嘴231、232、233分别安装在三个第二烧嘴安装口36、37、38处。
[0020]见图1和图2,工人打开第一燃烧室1的第一炉门12,露出第一燃烧室1的第一物料口11,经第一物料口11把铝制品放入第一燃烧室1内,关闭第一炉门12并开启第一燃烧室1的三个第一烧嘴131、132、133对铝制品进行加热,直至铝制品熔化成铝液,工人就关闭三个第一烧嘴131、132、133并打开第一炉门12,经第一物料口11取出第一燃烧室1中的铝液和残留的铝渣,然后再次用第一燃烧室1对第二批铝制品进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便于回收铝液的双室炉,包括第一燃烧室和第二燃烧室,第一燃烧室和第二燃烧室都设有供物料进出的物料口、封闭物料口的炉门和对炉内物料进行加热的烧嘴,第一燃烧室的物料口朝前,第一燃烧室的炉门相应设在双室炉前部,双室炉第一侧侧壁开有通往第一燃烧室的第一烧嘴安装口,第一燃烧室的烧嘴安装在第一烧嘴安装口处,其特征在于:双室炉第一侧侧壁在第一燃烧室的烧嘴和炉门之间开有通往第一燃烧室的入料口供铝液进入第一燃烧室,入料口面积小于第一燃烧室物料口;设有封闭入料口的门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室炉,其特征在于:入料口是圆形,其直径为400~600mm;第一燃烧室的物料口是矩形,其长度为2000~2200mm,其宽度为1300~1500mm;入料口底部比第一燃烧室的物料口底部高150~250mm。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室炉,其特征在于:入料口是圆形,其直径为500mm;第一燃烧室的物料口是矩形,其长度为2100mm,其宽度为1400mm;入料口底部比第一燃烧室的物料口底部高200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室炉,其特征在于:在入料口处设有漏斗,漏斗进料口朝上,出料口连通入料口;门板盖在进料口处封闭进料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乡家发陈绍章邢伟
申请(专利权)人:肇庆南都再生铝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