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有源部件的方法、旋转电机有源部件和旋转电机技术

技术编号:3720901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00
一种用于生产旋转电机(101)的有源部件(1)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提供用于有源部件(1)的芯(2)和插入该芯(2)的成型导体(6),在每种情况下连接两个端面(9)至彼此;和通过沿具有轨迹(15)的图案引导的激光束焊接各对(10)端面(9)。端面(9)。端面(9)。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生产有源部件的方法、旋转电机有源部件和旋转电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生产旋转电机的有源部件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提供用于有源部件的芯和插入该芯的成型导体,其中该芯具有端侧、与该端侧相反定位的另一端侧、和多个槽,该多个槽沿圆周方向布置且所述成型导体布置在其中,其中成型导体从端侧延伸至另一端侧且每个都具有自由端,该自由端在端侧处突出且具有端面;在每种情况下将两个端面彼此连接,使得两个端面形成一对,各成型导体的端面的边缘包括内边缘部分和外边缘部分,其中各对的一个成型导体的端面的内边缘部分沿该对的另一成型导体的端面的内边缘部分延伸,且边界区域在内边缘部分之间延伸;和通过激光束焊接各对端面,该激光束沿具有轨迹的图案被在一区域上引导,外边缘部分位于该区域的边缘上且该区域包括边界区域。
[0002]此外,本专利技术涉及旋转电机的有源部件和旋转电机。

技术介绍

[0003]WO2019/159737A1公开了插入芯中的线圈段。线圈段的端部相互连接,形成具有边界的区域的端部表面受到激光照射并焊接。激光被在矩形轨迹上引导。
[0004]焊接插入芯的成型导体的端部时,必须要形成具有良好导电性的稳定焊接接头。
[0005]此外,输入端面的能量应尽可能低,以防止被涂层成型导体的涂层熔化。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指定一种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改进的用于生产用于旋转电机的有源部件的方法。
[0007]根据本专利技术,该目的是在一开始就提到的那种方法的情况下实现的,其中激光束在该区域上的能量通过沿相对于沿边界区域或垂直于边界区域延伸的对称线不对称的图案引导而输入到对中。
[000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生产用于旋转电机的有源部件的方法包括提供用于有源部件的芯和成型导体的步骤。成型导体被插入芯中。芯具有一端侧。芯具有另一端侧。该另一端侧与该端侧相对定位。该芯还具有多个槽。槽被沿圆周方向布置。成型导体布置在槽中。成型导体从端侧延伸到另一端侧。成型导体每个具有一自由端。自由端在端侧处突出。自由端具有一端面。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方法还包括在每种情况下将两个端面彼此连接,从而使两个端面形成一对的步骤。各成型导体的端面的边缘包括内边缘部分和外边缘部分。其中各对的成型导体的端面的内边缘部分沿该对的另一成型导体的端面的内边缘部分延伸。边界区域在内边缘部分之间延伸。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方法还包括通过激光束焊接各对端面的步骤。激光束被沿一图案在一区域上引导。图案具有轨迹。外边缘部分位于该区域的边缘上。区域包括边界区域。
[0009]通过沿相对于对称线不对称的图案引导,激光束的能量被输入到该区域上。对称线沿边界区域或垂直于边界区域。由于根据本专利技术提出的非对称能量分布,到成型导体的
自由端的能量输入可适应于所述成型导体的几何,以使得该区域的角部以及该区域的边缘和中心都可被以尽可能优化的方式熔化。由此,可形成有效利用端部材料的焊接区域或焊珠。
[0010]芯可优选地由彼此电绝缘的大量分层的层叠件和/或单独层叠件形成。在这方面,芯也可以称为层叠芯。槽可以设计为通过芯的贯通开口,其从端侧延伸到另一端侧。成型导体优选由铜制成。成形导体可设计为多弯曲导线,尤其是具有U形或V形。成型导体可以有另一自由端,该另一自由端与自由端相对定位,并从端侧突出,也具有一端面。自由端优选地从端侧处的不同槽中伸出。一个或多个电流路径优选地通过焊接不同成型导体至彼此而形成。电流路径被设计为产生磁场以在励磁过程中产生旋转电机的电动势。成型导体在该自由端或各自由端可以有矩形或倒圆矩形横截面。横截面可具有彼此相对定位的两个长边和彼此相对定位的两个窄边。端面优选地被以一方式焊接,即成对的成型导体的各长边彼此面对。该区域可以至少部分地由不相互面对的长边和/或窄边限定。边界区域典型地有内边缘部分之间的间隙或内边缘部分的接触部形成。成型导体可以具有围绕成型导体的导电材料的外部电绝缘表面层。可以设置,导电材料在自由端或自由端们处暴露,以使得在焊接过程中表层不会被激光束损坏。
[0011]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方法的优选改进中,图案进一步具有第二轨迹。在这方面,上述轨迹也可以被称为或视为第一轨迹。
[0012]尤其可以通过第二轨迹相对于对称线与第一轨迹不对称地延伸来实现不对称功率分配。
[0013]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方法的情况下,还可以规定图案具有第三轨迹。为了充分熔化位于第一和第二轨迹之外的区域,可以设置围绕第一和第二轨迹的第三轨迹。
[0014]作为替代方案,第三轨迹可以在第一和第二轨迹之间延伸,而不会重叠。在这种情况下,连接第一轨迹和第二轨迹的假想连接线可以与第三轨迹相交一次或两次。
[0015]第三轨迹可以有起点和终点,特别沿起点和终点之间的直线延伸。然而,第三轨迹也可能是闭合轨迹。
[0016]第一轨迹可以以闭合方式延伸。第二轨迹特别地以圆形、椭圆形或矩形方式延伸。作为替代或补充,第二轨迹可以以封闭方式延伸。第二轨迹则可以以圆形、椭圆形或矩形的方式延伸。
[0017]闭合轨迹可以有起点和终点。起点和终点可以相同。起点和终点也可能不同,轨迹也可能部分重叠。
[0018]第一轨迹和第二轨迹可能在对称线的不同侧延伸。因此,能量输入可以分布在对称线的两侧。第一轨迹和第二轨迹特别优选地另外延伸在垂直地、特别是中心地分割对称线的线的不同侧。因此,第一和第二轨迹可以有效地覆盖两个对角相对的角部区域。换句话说,第一条和第二轨迹可以在对角相对的区域的象限中延伸。
[0019]根据特别改进,规定第二轨迹以封闭方式在对称线的两侧延伸,且第一轨迹特别是对角地在第二轨迹内延伸且与对称线相交。第一轨迹则可以以封闭的方式延伸(如上所述),或者具有起点和终点,特别是沿起点和终点之间的直线延伸。
[0020]作为使用闭合轨迹的替代方案,可以规定第一和第二轨迹各自具有不同的起点和终点。
[0021]因此,第一和第二轨迹可都在所述区域上描绘拱形曲线,特别是圆弧、椭圆弧、抛物线或双曲线。做为替代,第一和第二轨迹可以都具有或包含第一到第三直线部分,其中第一直线部分从起点延伸,第三直线部分沿终点方向延伸,第二直线部分将第一直线部分连接到第三直线部分。第二直线部分可以与第一直线部分和第三直线部分形成直角。第二直线部分也可以与第一直线部分和第三直线部分形成大于90
°
的各自角度,例如至少100
°
,优选至少120
°
,尤其优选至少130
°

[0022]在一种开发例中,规定第一轨迹和第二轨迹关于一直线镜像对称延伸,该直线相对于对称线平移。作为对于轨迹的非对称路径的一种替代方案或附加方案,还可以规定沿第一轨迹的激光束的能量强度大于或小于沿第二轨迹的能量强度。
[0023]根据进一步的细化,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方法的情况下,可以规定轨迹具有起点和终点,两者不同,并且在起点和终点之间相交对称线至少两次,优选至少四次。轨迹的路径尤其可以是曲折的。在一个开发例中,第二轨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生产旋转电机(101)的有源部件(1)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用于有源部件(1)的芯(2)和插入芯(2)中的成型导体(6),其中芯(2)具有端侧(3)、与该端侧相对定位的另一端侧(4)、以及沿圆周方向布置的且其中布置有成型导体(6)的多个槽(5),其中,成型导体(6)从端侧(3)延伸至另一端侧(4)且每个都具有在端侧(3)处突出且具有端面(9)的自由端(7);

在每种情况下,连接两个端面(9)至彼此,以使得两个端面(9)形成对(10),其中各成型导体(6)的端面(9)的边缘(13)包括内边缘部分(14a)和外边缘部分(14b),其中各对(10)的一个成型导体(6)的端面(9)的内边缘部分(14a)沿该对(10)的另一成型导体的端面的内边缘部分(14a)延伸,且边缘区域(11)在内边缘部分(14a)之间延伸;且

通过激光束焊接各对(10)端面(9),该激光束沿具有轨迹(15)的图案被在区域(18)上被引导,外边缘部分(14b)位于该区域的边缘(19)上且该区域包括边界区域(11),其特征在于通过沿相对于沿边界区域(11)或垂直于边界区域(11)延伸的对称线(20)非对称的图案引导,区域(18)上的激光束的能量被输入到各对(10)中。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图案还具有第二轨迹(16)。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二轨迹(16)相对于所述对称线(20)与第一轨迹(15)非对称地延伸。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图案还具有第三轨迹(17),所述第三轨迹

包围第一轨迹(15)和第二轨迹(16),或

在第一轨迹(15)和第二轨迹(16)之间延伸而不重叠。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三轨迹(17):

具有起点(17a)和终点(17b)且特别在起点(17a)和终点(17b)之间以直线延伸,或

是封闭轨迹。6.如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

第一轨迹(15)以封闭方式延伸,特别是以圆形、椭圆形或矩形方式,和/或

第二轨迹(16)以封闭方式延伸,特别是以圆形、椭圆形或矩形方式。7.如权利要求2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一轨迹(15)和第二轨迹(16)在对称线(20)的不同侧延伸,且特别是在垂直地,特别是中心地划分对称线(20)的线(21)的不同侧延伸。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二轨迹(16)以封闭方式在对称线(20)的两侧延伸,且第一轨迹(15)特别是对角地在第二轨迹(16)内延伸且与对称线(20)相交。9.如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一轨迹(15)和第二轨迹(16)每个具有起点(15a,16a)和与起点不同的终点(15b,16b)...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B多茨C芬格阿尔伯特S比茨D福斯特
申请(专利权)人:法雷奥新能源汽车德国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