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锥共耦双极化天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0862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共锥共耦双极化天线,为双极化全向吸顶天线并具有对称式结构;两个相同的金属飞行状振子作为辐射振子(2,4)分别固定在下锥盘(5)的上平台,形成双极化辐射单元;所述双极化辐射单元上方的耦合间隔距离处设置有金属耦合层(7),用于形成辐射振子共耦合。与现有双极化全向吸顶天线相比,引入了共锥共耦的设计,可实现超宽频(698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共锥共耦双极化天线


[0001]本技术属于无线通信
,尤其涉及一种共锥共耦双极化天线。具体为实现室内信号覆盖的双极化全向吸顶天线,主要运用于2G/3G/4G/5G/WLAN移动通信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根据5G行业的分析数据,70%的新业务发生在室内场景,而高价值客户80%的工作时间都位于室内环境,因此室内覆盖是运营商的重点所在。典型的室分场景包括写字楼、商场、酒店、医院等。一般建筑物内部间隔多,阻挡大,深度覆盖需求主要依靠室内天线分布系统解决。根据现网投诉区域分析,投诉区域多集中在室内场景居民区信号覆盖,因此,基于居民区场景定制的 5G 覆盖解决方案迫在眉睫。
[0003]当前,5G 室内信号覆盖仍面临诸多挑战:
[0004]一是部署频段更高,比如,中国移动2515

2615MHz用于部署 5G网络,2615

2675MHz将用于部署 4G网络;中国电信3400MHz

3500MHz用于5G建设;中国联通3500MHz

3600MHz用于5G建设;中国广电全球首个5G低频段 700MHz用于5G建设,在网无源室分天线要求支持多网融合、多通道的特性。
[0005]二是产业链成熟度不足和需求差异化等多重挑战,需要根据覆盖、容量、成本等需求进行精细化建设,同时推动系列化产品研发以及低成本融合室分应用。5G室分系统覆盖引入MIMO技术,相对于单通道系统在容量上具有约50%

80%的增益。室内分布系统若要实现50Mbit/s以上的下行速度,必须通过双通道MIMO的方式实现。
[0006]因此,5G双极化全向吸顶天线是室分系统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之不足而设计适用于2G/3G/4G/5G/WLAN系统的一种新型共锥共耦低成本双极化天线,具体天线形式为双极化全向吸顶天线。该天线的优选设计工作频率可以实现为698~3700MHz,双路MIMO输出,能够兼容2G/3G/4G/5G/WLAN等各种通信系统,且在整个设计频段上,覆盖能力基本一致,电路参数、辐射参数优良,从而弥补高频信号的空间衰减和传统天线的覆盖不均衡问题,提升5G网络覆盖性能;引入共锥共耦合,有助于简化振子的加工工艺,大大降低了天线的生产成本,具有全向、MIMO、低互调、超宽频、结构简单、造价低廉等特性,可运用于需全向覆盖需求的2G/3G/4G/5G/WLAN移动通信系统。
[0008]具体天线形式为双极化全向吸顶天线,极化方式为线极化,包括:外罩1、第一辐射振子2、隔离片3、第二辐射振子4、下锥盘5、底板6、金属耦合层7、第一同轴电缆8、第二同轴电缆9等部件。其中外罩1与底板6紧配合,将其它部件罩设在外罩内。同轴电缆8、9穿过底板6、下锥盘5分别与辐射振子2、4单独馈电,同轴电缆的屏蔽层(网线)分别与下锥盘5的过孔处焊接,同轴电缆的芯线分别与辐射振子2、4焊接,形成同轴电缆馈电以实现MIMO特性。第一辐射振子2与第二辐射振子4物理尺寸一致,为片状金属振子,呈金属“飞行状”,辐射振子
的正上方呈一左一右的“翻边”结构,辐射振子垂直于下锥盘5的垂直立面设有开槽,辐射振子2、4各有一个接地脚, 通过抽芯铆钉一左一右分别固定在下锥盘5上, 辐射振子之间引入隔离片3,通过抽芯铆钉固定在下锥盘的物理正中间。外罩1的内立面(平台面),即第一辐射振子2(第二辐射振子4)的辐射正上方设置有金属耦合层7,主要起辐射振子共耦合的作用,可有效展宽天线的有效波长。与现有双极化全向吸顶天线相比,引入了共锥共耦的设计,可实现超宽频(698

3700MHz),且在整个设计频段上,覆盖能力基本一致,电路参数、辐射参数优良,从而弥补高频信号的空间衰减和传统天线的覆盖不均衡问题,提升5G网络覆盖性能。
[0009]本技术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10]一种共锥共耦双极化天线,其特征在于:为双极化全向吸顶天线并具有对称式结构;
[0011]两个相同的金属飞行状振子作为辐射振子(2,4)分别固定在下锥盘(5)的上平台,形成双极化辐射单元;
[0012]所述双极化辐射单元上方的耦合间隔距离处设置有金属耦合层(7),用于形成辐射振子共耦合。
[0013]进一步地,所述辐射振子的顶部呈两侧翻边的结构,垂直立面朝下设有3+2的“1字形”开槽,除接地脚外,振子边缘均与下锥盘保持错落的离地间隙,辐射振子厚度为0.3

3mm。
[0014]进一步地,两个辐射振子之间设置有一个固定在下锥盘上平台的隔离片(3)。
[0015]进一步地,所述金属耦合层为圆环状,厚度为0.035

0.5mm;所述耦合间隔距离为0.3

5mm。
[0016]进一步地,所述金属耦合层设置在外罩(1)的内立面;所述下锥盘的底部安装有底板(6);所述外罩和底板配合形成天线的容纳空间。
[0017]进一步地,所述金属耦合层为金属耦合喷涂层,材质为氧化铝或铜或镍或锡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8]进一步地,两根同轴电缆(8,9)穿过底板、下锥盘分别与辐射振子(2,4)单独馈电;所述同轴电缆的屏蔽层分别与下锥盘的过孔处焊接,同轴电缆的芯线分别与辐射振子焊接,形成同轴电缆馈电。
[0019]进一步地,所述辐射振子有一个接地脚, 通过抽芯铆钉固定在下锥盘上;所述隔离片为L型,通过抽芯铆钉固定在下锥盘上平台的中心。
[0020]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及其优选方案具有以下设计优势和有益效果:
[0021]1、该结构可以实现超宽频,频率可支持698~3700MHz;可兼容2G/3G/4G/5G/WLAN等各种通信系统;
[0022]2、引入共椎共耦合设计、增益高(Gain≥4dBi)、驻波小(VSWR≤1.4),隔离度指标优;
[0023]3、可支持2T2R,具备MIMO特性,每路均支持698~3700MHz,提升覆盖能力与网络容量;
[0024]5、结构简单、装配简易、造价低廉;
[0025]6、实现超宽频、一物多用,节约资源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26]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结构示意图;
[0028]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辐射振子图;
[0029]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外罩图;
[0030]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下锥盘图;
[0031]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底板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为让本专利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作详细说明如下:
[0033]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共锥共耦双极化天线,其特征在于:为双极化全向吸顶天线并具有对称式结构;两个相同的金属飞行状振子作为辐射振子(2,4)分别固定在下锥盘(5)的上平台,形成双极化辐射单元;所述双极化辐射单元上方的耦合间隔距离处设置有金属耦合层(7),用于形成辐射振子共耦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锥共耦双极化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辐射振子的顶部呈两侧翻边的结构,垂直立面朝下设有3+2的“1字形”开槽,除接地脚外,振子边缘均与下锥盘保持错落的离地间隙,辐射振子厚度为0.3

3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锥共耦双极化天线,其特征在于:两个辐射振子之间设置有一个固定在下锥盘上平台的隔离片(3)。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锥共耦双极化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耦合层为圆环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贵福
申请(专利权)人:中邮科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