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睡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08135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2: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家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多功能睡枕,所述睡枕包括上下堆叠设置的上枕芯和下枕芯,所述上枕芯呈弧状,所述下枕芯呈扁平状,所述上枕芯和下枕芯通过连接件在中部形成连接,所述上枕芯和下枕芯分别包括位于两侧的侧睡区及位于中部的仰睡区,在所述侧睡区,上枕芯与下枕芯之间形成供手臂安放的空间;其中在所述仰睡区,所述下枕芯上的上下两端还分别设有护颈区,其中至少一端的护颈区其内部填充有呈颗粒状分布的PE高分子弹性体,所述PE高分子弹性体为中空管状结构;所述下枕芯内部填充有远红外发热纤维填充层,结构简单,在下枕芯上方设置弯曲的上枕芯,有效解决了喜欢侧睡者、压手臂导致手臂发麻的问题,且上下枕芯可分开使用。枕芯可分开使用。枕芯可分开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睡枕


[0001]本技术涉及家纺
,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睡枕。

技术介绍

[0002]人的一生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用于睡眠,良好的睡眠质量是人们身体健康的首要保障,而作为生活必需品,枕头作为一种睡眠寝具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枕头的质量直接影响人的睡眠质量,合适的枕头有助于人体睡眠质量的提升。而传统的枕头都是一整个块状,基于消费者不同的睡眠习惯和睡眠姿势,部分喜好侧睡姿势的消费者在睡眠过程中,习惯性将手臂作为支撑部件置于枕头下方,手臂直接接触较硬的床垫,长时间保持这种睡姿,容易使得手臂血液流通不顺畅,造成手臂酸痛、麻木等现象的产生,普通的枕头不能满足使用者侧睡的姿势,不能给予使用者舒适的睡眠体验,进而难以保证使用者的睡眠质量。公布号CN109222549A公开了一种侧睡专用枕,其通过在枕芯上端面设置用于置放头部的凹陷部,以适应使用者侧睡的姿势,给予使用者舒适的睡眠体验,但是其功能较为单一,且不能解决手臂酸麻等问题。
[0003]因此,上述问题是在对枕头的设计和使用过程中应当予以考虑并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结构合理的满足喜欢侧睡客户需求的多功能睡枕。
[0005]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多功能睡枕,所述睡枕包括上下堆叠设置的上枕芯和下枕芯,所述上枕芯呈弧状,所述下枕芯呈扁平状,所述上枕芯和下枕芯通过连接件在中部形成连接,所述上枕芯和下枕芯分别包括位于两侧的侧睡区及位于中部的仰睡区,在所述侧睡区,上枕芯与下枕芯之间形成供手臂安放的空间;
[0006]其中在所述仰睡区,所述下枕芯上的上下两端还分别设有护颈区,以便于使用时对后颈形成承托,其中至少一端的护颈区其内部填充有呈颗粒状分布的PE高分子弹性体,所述PE高分子弹性体为中空管状结构;
[0007]所述下枕芯内部填充有远红外发热纤维填充层。
[0008]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连接件采用拆卸式的枕套。
[0009]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远红外发热纤维填充层包括沿着所述下枕芯长度方向的分区填充的远红外发热纤维。
[0010]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上枕芯,其仰睡区的高度为7

10cm,侧睡区的高度为10

15cm,所述上枕芯两侧的弯曲角度为45
°±
15
°
或者135
°±
15
°

[0011]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下枕芯上的的侧睡区其高度高于其仰睡区和护颈区,高度为10

15cm,其中仰睡区的高度最低。
[0012]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枕套包括上枕套和下枕套,所述上下枕套之间通过缝制、魔术贴、拉链或者卡扣的方式进行连接。
[0013]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枕芯内部填充材质为羽绒、乳胶、PE高分子弹性体或者纤维,其中护颈区填充的材质硬于其他区域。
[001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多功能睡枕,其设置上下两个枕芯,可单独使用,也可叠加使用,在需要侧睡时,将上枕芯置于下枕芯上,睡觉时可将手臂置于上下枕芯这间的空隙处,当头压在手臂上时候,不会给手臂带来太大的压力从而发生手臂酸麻等现象;在下枕芯上其中一端的护颈区设置中空管状结构的PE高分子弹性体,适于天气炎热的夏天,且中空结构材质及散装填充的形式,更加贴合颈椎和支撑透气,有利于缓解疲劳。另一端护颈区则适于其他季节;在下枕芯内部设置远红外发热纤维填充层,可以吸收外界的远红外光线,转化为热量释放,从而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有益身体健康。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其结构简单,在下枕芯上方设置弯曲的上枕芯,有效解决了喜欢侧睡者、压手臂导致手臂发麻的问题,有效提高睡眠质量;且上下枕芯可分开使用,在下枕芯上至少一端的护颈区设置中空管状结构的PE高分子弹性体,克服了枕头在夏天不够透气清凉的困扰,而另外一端可以仍保留枕头面,特性可以随意选择,满足消费者四季使用需要;在下枕芯内部设置远红外发热纤维填充层,在起到支撑作用的同时可以吸收外界的远红外光线,转化为热量释放,从而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有益身体健康,对人体睡眠、休息可以起到更好的帮助,有益身体健康,符合市场需求。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技术中上枕芯示意图(未示出下枕芯);
[0018]图3是本技术中下枕芯示意图(未示出上枕芯);
[0019]图4是本技术中枕套示意图;
[0020]图5是本技术中下枕芯立面截面示意图
[0021]其中: 1

上枕芯,2

下枕芯,3

侧睡区,4

仰睡区,5

护颈区,6
‑ꢀ
PE高分子弹性体,7

远红外发热纤维填充层,8

上枕套,9

下枕套,10

魔术贴。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了加深对本技术的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描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定。
[0023]如图,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功能睡枕,包括上下堆叠的两个枕芯,分别为上枕芯1和下枕芯2,所述上枕芯1呈弧状,所述下枕芯2呈扁平状,上枕芯1和下枕芯2分别包括位于两侧的侧睡区3及位于中部的仰睡区4,在所述侧睡区,上枕芯1与下枕芯2之间形成供手臂安放的空间。其中所述上枕芯,其两侧侧睡区填充纤维,仰睡区填充白鹅绒。其中在所述仰睡区,所述下枕芯2上的上下两端还分别设有护颈区5,以便于使用时对后颈形成承托,其中一端的护颈区其内部填充有呈颗粒状分布的PE高分子弹性体,所述PE高分子弹性体为中空管状,并进行无规则填充,另一端护颈区填充乳胶颗粒,下枕芯2的仰睡区及两侧侧睡区则填充远红外发热纤维填充层7,所述远红外发热纤维填充层7包括沿着所述下枕芯长度方向填充的远红外发热纤维。上下枕芯之间通过连接件进行连接,所述连接件采用拆卸式的枕套,所述枕套包括上枕套8和下枕套9,所述上下枕套之间通过魔术贴10进行连接。所述上枕
芯1,其仰睡区4高度较低,高度为8cm,侧睡区4的高度为12cm,所述上枕芯1两侧的弯曲角度为45
°
。所述下枕芯2上的的侧睡区其高度高于其仰睡区和护颈区,高度为13cm,其中仰睡区的高度最低。
[0024]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睡枕,其设置上下两个枕芯,可单独使用,也可叠加使用,在需要侧睡时,将上枕芯1置于下枕芯2上,睡觉时可将手臂置于上下枕芯之间两侧的空隙处,当头压在手臂上时候,不会给手臂带来太大的压力从而发生手臂酸麻等现象;在下枕芯上其中一端的护颈区设置中空管状结构的PE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睡枕,其特征在于:所述睡枕包括上下堆叠设置的上枕芯和下枕芯,所述上枕芯呈弧状,所述下枕芯呈扁平状,所述上枕芯和下枕芯通过连接件在中部形成连接,所述上枕芯和下枕芯分别包括位于两侧的侧睡区及位于中部的仰睡区,在所述侧睡区,上枕芯与下枕芯之间形成供手臂安放的空间;其中在所述仰睡区,所述下枕芯上的上下两端还分别设有护颈区,其中至少一端的护颈区其内部填充有呈颗粒状分布的PE高分子弹性体,所述PE高分子弹性体为中空管状结构;所述下枕芯内部填充有远红外发热纤维填充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睡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采用拆卸式的枕套。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睡枕,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红外发热纤维填充层包括沿着所述下枕芯长度方向填充的远红外发热纤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睡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枕芯,其仰睡区的高度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冬仙樊凯倪卫平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堂皇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