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瘤内栓塞装置及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206502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2: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瘤内栓塞装置,该装置包括具有弹性的植入体,所述植入体包括依次连接的保护部、连接部和封堵部,所述植入体被配置为在释放时所述保护部呈半球状或者碗状,所述封堵部呈圆盘状或者饼状,且在被置入瘤腔内时所述保护部的顶部与瘤顶贴合,所述封堵部的底部与瘤颈贴合。通过上述设置,一方面提高了植入体置入的便捷性,另一方面还实现了对瘤颈封堵,而且还可以有效降低植入体置入瘤腔后的位移风险,提高了封堵可靠性,降低了延迟破裂的风险。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瘤内栓塞系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瘤内栓塞系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瘤内栓塞系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瘤内栓塞装置及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瘤内栓塞装置及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动脉瘤是动脉血管由于先天异常或后天损伤,导致血管壁出现功能减退、弹性下降,在血流动力学负荷和其它因素作用下,逐渐扩张或膨出的表现。颅内动脉瘤是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位病因,一旦破裂出血,患者轻则留有残疾,重则死亡。
[0003]目前,对动脉瘤多采用血管内介入治疗的装置,如图1所示,通过股动脉或者桡动脉穿刺的方式将导丝导管02穿入至血管01内,直至导丝导管02到达瘤腔01a内,然后通过导丝导管02将弹簧丝03置入至瘤腔01a内,使得弹簧丝03形成栓塞04,对进入将瘤腔01a内的血流干扰,诱导瘤腔内血栓形成实现对动脉瘤实现封堵的目的。
[0004]然而专利技术人在实施上述方案时发现,现有的弹簧圈形成栓塞的结构由于填充密度不够高,瘤腔内无法实现完全封堵,容易出现延迟破裂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瘤内栓塞装置及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弹簧圈在瘤腔内填充密度不够,瘤腔内容易出现延迟破裂风险的技术问题。
[0006]本技术公开一种瘤内栓塞装置,包括具有弹性的植入体,植入体包括依次连接的保护部、连接部和封堵部,植入体被配置为在释放时保护部呈半球状或者碗状,连接部为柱体,封堵部呈圆盘状或者饼状,且在被置入瘤腔内时保护部的顶部与瘤顶贴合,封堵部的底部与瘤颈贴合。
[0007]进一步的,连接部的直径为保护部最大直径的1/10~1/2。
[0008]进一步的,保护部为植入体整体高度的1/2,封堵部最大高度为植入体整体高度的1/4,连接部的高度依保护部及封堵部的高度而发生变化。
[0009]进一步的,植入体由镍钛丝或者钴铬合金丝通体编织而成。
[0010]进一步的,保护部、连接部及封堵部为一体编织或者各自为独立部分编织经连接而成;
[0011]或者保护部与连接部为一体编织,与封堵部经连接而成;
[0012]或者连接部与封堵部为一体编织,与保护部经连接而成。
[0013]进一步的,封堵部最大直径不小于保护部的最大直径。
[0014]进一步的,植入体上设置有显影件。
[0015]进一步的,保护部的顶端以及封堵部的底端呈内凹或者隆起结构。
[0016]进一步的,植入体置入动脉瘤内撑开后,封堵部与保护部的外壁紧密贴合瘤壁,封堵部的外沿与保护部接触,且植入体中心区域具有空腔。
[0017]本技术还公开一种瘤内栓塞系统,包括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瘤内栓塞装置、导管、推送导丝及回收垫;推送导丝的一端与回收垫固定连接,封堵部与回收垫活动连接,
瘤内栓塞装置、回收垫以及推送导丝活动连接于导管内。
[0018]本技术提供的瘤内栓塞装置,可以实现以下技术效果:
[0019]1、本技术公开的瘤内栓塞装置通过将植入体的保护部设置为半球状或者碗状,封堵部设置为圆盘状或者饼状的结构,可以实现对瘤壁的贴合,由于其本身具有一定弹性,可以很好的贴合在瘤腔内,不仅实现了对瘤颈封堵,而且还可以有效降低植入体置入瘤腔后的位移风险,提高了封堵可靠性,降低了延迟破裂的风险。
[0020]2、本技术公开的瘤内栓塞系统通过将植入体压缩在导管内,并且通过推送导丝在导管内推动植入体,可以利用导管顺利地将植入体推入至瘤腔内,并且由于植入体具有弹性,在推入至瘤腔内后利用回收垫释放,提高了植入体置入的便捷性。
[0021]以上的总体描述和下文中的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不用于限制本技术。
附图说明
[0022]一个或一个以上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和附图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视为类似的元件,并且其中:
[0023]图1是本技术的
技术介绍
图;
[0024]图2是本技术一种瘤内栓塞装置的一种实施例的示意图;
[0025]图3是本技术一种瘤内栓塞系统处于压缩状态下的一种实施例的示意图;
[0026]图4是本技术一种瘤内栓塞装置处于撑开状态下的一种实施例的示意图。
[0027]附图标记:
[0028]1、导管;2、植入体;21、保护部;22、连接部;23、封堵部;24、显影件;25、回收垫;3、推送导丝。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为了能够更加详尽地了解本公开实施例的特点与
技术实现思路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实现进行详细阐述,所附附图仅供参考说明之用,并非用来限定本公开实施例。在以下的技术描述中,为方便解释起见,通过多个细节以提供对所披露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在没有这些细节的情况下,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仍然可以实施。在其它情况下,为简化附图,熟知的结构和装置可以简化展示。
[0030]本公开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公开实施例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0031]本公开实施例中,术语“上”、“下”、“内”、“中”、“外”、“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公开实施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
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0032]另外,术语“设置”、“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0033]除非另有说明,术语“多个”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多组”表示两组或两组以上。
[0034]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35]如图2中所示,本技术公开一种瘤内栓塞装置,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植入体2具有弹性,具体如图2中所示,植入体2包括依次连接的保护部21、连接部22和封堵部23,植入体2在导管1内呈压缩状态,从导管1释放后恢复初始状态。如图3中所示,植入体2被配置为在释放时保护部21呈半球状或者碗状,封堵部23呈圆盘状或者饼状,通过这种设置,使得植入体2最大程度的与瘤腔内壁贴合,从而能够有效降低植入体2置入瘤腔后的位移风险,且在本实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瘤内栓塞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弹性的植入体,所述植入体包括依次连接的保护部、连接部和封堵部,所述植入体被配置为在释放时所述保护部呈半球状或者碗状,所述连接部为柱体,所述封堵部呈圆盘状或者饼状,且在被置入瘤腔内时所述保护部的顶部与瘤顶贴合,所述封堵部的底部与瘤颈贴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瘤内栓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的直径为所述保护部最大直径的1/10~1/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瘤内栓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部为所述植入体整体高度的1/2,所述封堵部最大高度为所述植入体整体高度的1/4,所述连接部的高度依所述保护部及封堵部的高度而发生变化。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瘤内栓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植入体由镍钛丝或者钴铬合金丝通体编织而成。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瘤内栓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部、连接部及封堵部为一体编织或者各自为独立部分编织经连接而成;或者所述保护部与所述连接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尧李彬彬吕纬岩王健孙剑徐明超孙玉迪李剑博任晓红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久事神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