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风力发电机主机散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206132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2: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新型风力发电机主机散热装置,包括装置外壳,还包括散热组件,所述装置外壳内开设有空腔,且所述空腔内底部固定连接有热媒箱,所述热媒箱内配合安装有S型管,所述S型管贯穿于热媒箱延伸至空腔内的一侧端口配合连接有气泵,所述热媒箱顶部表面上可拆卸安装有风机,所述S型管贯穿于热媒箱顶部表面的顶部端口与风机的抽风口配合连接,所述空腔顶部固定连接有供气流通过的镂空板,所述热媒箱内配合安装有半导体制冷片,通过半导体制冷、风机、气泵和U型管就可以持续不断地且效果较好地对风力发电机主机进行降温,降温效果较高,实用性较高,适合推广使用。适合推广使用。适合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型风力发电机主机散热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风力发电
,特别涉及新型风力发电机主机散热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风力发电机是将风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主要由叶片,发电机,机械部件和电气部件组成。根据旋转轴的不同,风力发电机主要分为水平轴风力发电机和垂直轴风力发电机两类,目前市场上水平轴风力发电机占据主流位置。
[0003]现有的风力发电机主机散热装置存在以下弊端:在风力发电机主机进行持续不断地发电时,不能快速且有效地对由电能损耗和摩擦产生的热量进行散热,散热效果较差,易导致风力发电机主机过热而出现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新型风力发电机主机散热装置,通过半导体制冷、风机、气泵和U型管就可以持续不断地且效果较好地对风力发电机主机进行降温,降温效果较高,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6]新型风力发电机主机散热装置,包括装置外壳,还包括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包括空腔、气泵、镂空板、热媒箱、风机、半导体制冷片、S型管、支架和U型管,所述装置外壳内开设有空腔,且所述空腔内底部固定连接有热媒箱,所述热媒箱内配合安装有S型管,所述S型管贯穿于热媒箱延伸至空腔内的一侧端口配合连接有气泵,所述热媒箱顶部表面上可拆卸安装有风机,所述S型管贯穿于热媒箱顶部表面的顶部端口与风机的抽风口配合连接,所述空腔顶部固定连接有供气流通过的镂空板,所述热媒箱内配合安装有半导体制冷片,且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热端贯穿于热媒箱后延伸至装置外壳的外部,所述镂空板顶部一侧焊接有支架,所述支架上固定连接有U型管。
[0007]进一步地,所述S型管靠近风机的一侧端口上配合安装有电磁单向阀,且所述S型管内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所述热媒箱的顶部表面上配合安装有PLC控制器,通过风机、气泵和单向电磁阀可以提高气流留存在S型管内的时间,从而提高气流与热媒的热交换时间,这样就可以使气流被降至较低的温度,从而提高气流对风力发电机主机的降温效果,能够满足使用需求。
[0008]进一步地,所述PLC控制器和压力传感器与电磁单向阀电性连接,可以通过PLC控制器对电磁单向阀的开启和关闭进行控制,从而对风力发电机主机进行降温。
[0009]进一步地,所述装置外壳的顶部表面上固定连接有对风力进行转化发电的风力发电机主机,通过风力发电机主机就可以对风能进行转化,提高了能源利用率。
[0010]进一步地,所述风机和半导体制冷片的电力输入端连接有外部电源的电力输出端,所述热媒箱内填充有热媒,可以较为有效地对风力发电机主机进行降温,防止其过热而出现损毁。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通过半导体制冷、风机、气泵和U型管就可以持续不断地且效果较好地对风力发电机主机进行降温,降温效果较高,实用性较高,适合推广使用。
[0012]2、通过风机、气泵和单向电磁阀可以提高气流留存在S型管内的时间,从而提高气流与热媒的热交换时间,这样就可以使气流被降至较低的温度,从而提高气流对风力发电机主机的降温效果,能够满足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风力发电机主机散热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风力发电机主机散热装置的正视图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风力发电机主机散热装置的局部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1、装置外壳;2、空腔;201、气泵;202、镂空板;203、热媒箱;204、风机;205、半导体制冷片;206、S型管;207、支架;208、U型管;3、压力传感器;301、电磁单向阀;302、PLC控制器;4、风力发电机主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18]如图1

3所示,新型风力发电机主机散热装置,包括装置外壳1,还包括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包括空腔2、气泵201、镂空板202、热媒箱203、风机204、半导体制冷片205、S型管206、支架207和U型管208,所述装置外壳1内开设有空腔2,且所述空腔2内底部固定连接有热媒箱203,所述热媒箱203内配合安装有S型管206,所述S型管206贯穿于热媒箱203延伸至空腔2内的一侧端口配合连接有气泵201,所述热媒箱203顶部表面上可拆卸安装有风机204,所述S型管206贯穿于热媒箱203顶部表面的顶部端口与风机204的抽风口配合连接,所述空腔2顶部固定连接有供气流通过的镂空板202,所述热媒箱203内配合安装有半导体制冷片205,且所述半导体制冷片205的热端贯穿于热媒箱203后延伸至装置外壳1的外部,所述镂空板202顶部一侧焊接有支架207,所述支架207上固定连接有U型管208,所述装置外壳1的顶部表面上固定连接有对风力进行转化发电的风力发电机主机4,所述风机204和半导体制冷片205的电力输入端连接有外部电源的电力输出端,所述热媒箱203内填充有热媒,通过风力发电机主机4就可以对风能进行转化,提高了能源利用率,可以较为有效地对风力发电机主机4进行降温,防止其过热而出现损毁。
[0019]其中,所述S型管206靠近风机204的一侧端口上配合安装有电磁单向阀301,且所述S型管206内设置有压力传感器3,所述热媒箱203的顶部表面上配合安装有PLC控制器302,所述PLC控制器302和压力传感器3与电磁单向阀301电性连接,通过风机204、气泵201和单向电磁阀可以提高气流留存在S型管206内的时间,从而提高气流与热媒的热交换时间,这样就可以使气流被降至较低的温度,从而提高气流对风力发电机主机4的降温效果,能够满足使用需求。
[0020]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为新型风力发电机主机散热装置,工作时,当需要对风力发电机主体进行降温时,首先通过控制开关打开半导体制冷片205、气泵201和风机204,
半导体中制冷片是由一块N型半导体材料和一块P型半导体材料联结成的电偶对,在这个电路中接通直流电流后,就能产生能量的转移,电流由N型元件流向P型元件的接头吸收热量,成为冷端;由P型元件流向N型元件的接头释放热量,成为热端,其可以对热媒箱203中的热媒的热量进行转移,从而对热媒的温度降低,然后在气泵201将外界的空气抽入S型管206内后,就能通过S型管206的管壁使热媒与外界气流发生热交换,从而使气流的温度降低,这样就可以通过风机204将温度较低的气流吹在风力发电机主机4进行降温,降温的效果较好,且通过风机204产生向上的气流中一部分通过U型管208转向向下流动,可以提高半导体制冷片205的热端的气流流动速率,从而对热端进行降温,以对半导体制冷片205对热媒的降温效果进行保持,当将外界的空气通过气泵201泵入S型管206内后,压力传感器3对S型管206内的气体的压力信息转化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新型风力发电机主机散热装置,包括装置外壳(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包括空腔(2)、气泵(201)、镂空板(202)、热媒箱(203)、风机(204)、半导体制冷片(205)、S型管(206)、支架(207)和U型管(208),所述装置外壳(1)内开设有空腔(2),且所述空腔(2)内底部固定连接有热媒箱(203),所述热媒箱(203)内配合安装有S型管(206),所述S型管(206)贯穿于热媒箱(203)延伸至空腔(2)内的一侧端口配合连接有气泵(201),所述热媒箱(203)顶部表面上可拆卸安装有风机(204),所述S型管(206)贯穿于热媒箱(203)顶部表面的顶部端口与风机(204)的抽风口配合连接,所述空腔(2)顶部固定连接有供气流通过的镂空板(202),所述热媒箱(203)内配合安装有半导体制冷片(205),且所述半导体制冷片(205)的热端贯穿于热媒箱(203)后延伸至装置外壳(1)的外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成国何泽阳曹艳来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明阳风电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