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携式电子装置及其枢接机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20295 阅读:1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枢接机构及应用其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其中可携式电子装置包括一本体、一底座、一显示单元以及一枢接机构。所述的枢接机构包括一固定件、一第一转动件以及一第二转动件,其中固定件具有一枢轴以及一固定于枢轴上的固定部,其中第一、第二转动件分别与枢轴相互枢接,底座则连接所述的固定部。所述的显示单元与本体分别连接于第一、第二转动件,并可通过所述的枢接机构分别地相对于底座旋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有关一种可携式电子装置,特别是有关一种具有底座的可携式电子装置。
技术介绍
笔记本电脑除朝轻薄短小的方向研发之外,也为了适应特殊用途而有较大尺 寸的屏幕笔记本电脑的需求,例如作为绘图使用或工作站的设立。然而, 一般笔 记本电脑在不开机使用时,只能平躺在桌面上,但是当使用较大尺寸的笔记本电 脑时,平躺在桌面的面积将占去极大空间,造成使用者不便。为了使大型笔记本电脑在不开机使用时可不占空间的收纳,将其直立是一个 很好的方式。但是大部分笔记本电脑只有一显示单元以及一本体的结构, 一旦尺 寸提升,直立收纳可能会造成不稳、易翻落的状态。此外,请参见图1,由于传统笔记本电脑中所使用的枢轴机构容易产生干涉,因此当转动显示单元200时往往会带动本体300 —起旋转。另一方面,在本体300 背部通常设有连接端口 310,因此当本体300相对于一平面150旋转时,容易拉 扯到连接端口 310上的线材C而造成使用上的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不会产生干涉的用于可携式电子装置的枢接机构以 及采用该枢接机构的可携式电子装置。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揭示一种枢接机构,适用于一具有底座的可携式电子装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较佳实施例提供一种可携式电子装置,其包括一本体、 一底座、 一显示单元以及一枢接机构。所述的枢接机构连接本体、底座以及显示单元,其中显示单元与本体可相对于底座旋转。于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枢接机构具有一固定件、 一第一转动件以及 一第二转动件,固定件连接底座,第一、第二转动件分别连接显示单元以及本体, 其中固定件具有一固定部以及一枢轴,固定部套接于枢轴外侧表面,所述第一、 第二转动件位于固定部相反侧且分别与枢轴相互枢接。于本专利技术另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枢接机构具有一固定件、 一第一转动件 以及一第二转动件,固定件连接底座,第一、第二转动件分别连接显示单元以及 本体,其中固定件具有一固定部以及一枢轴,固定部套接于枢轴外侧表面。所述的枢轴具有第一枢接部以及一第二枢接部,第一枢接部枢接第一转动件,第二枢 接部枢接第二转动件,其中第一转动件位于固定部以及第二转动件之间,且第一 枢接部的直径大于第二枢接部的直径。于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还具有至少一连接端口,设 置于底座上并且电性连接本体。所述的本体较佳可具有主机板、中央处理器以及 键盘。此外,于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较佳可为一笔记 本电脑。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枢接机构,可广泛地应用于一具有底 座的电子装置中,不仅可避免本体与显示单元在旋转时产生干涉,同时通过在底 座背侧表面设置连接端口,可防止本体在旋转时拉扯线材,进而可大幅地提升使 用上的便利性。为使本专利技术的所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 并配合所附图式做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表示一现有的笔记本电脑示意图;图2表示一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中具有底座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示意图; 图3A、 3B表示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中的枢接机构示意图;图4表示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枢接机构与底座结合的示意图;图5表示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中结合枢接机构与底座的可携式电子装置侧视图;图6表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枢接机构剖面图;图7表示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中可携式电子装置的显示单元与本体折合的示意图;图8表示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中可携式电子装置的显示单元、本体与底座相 互折合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首先请参阅图2,本实施例中的可携式电子装置是一笔记本电脑,其包括一 底座10、 一显示单元20以及一本体30。其中,底座10、显示单元20以及本体30 相互枢接,使显示单元20与本体30可相对于底座10旋转,不用时可将底座10 维持静置于一平面上,而使显示单元20与本体30形成直立型的收纳方式(如图7 所示),或者也可将底座IO、显示单元20与本体30以及本体30相互折合(如图8 所示),以节省空间并可方便使用者携带。举例而言,所述的本体30可包括一输入单元以及一处理单元(内含主机板以 及中央处理器),其中输入单元例如为一键盘或触控板,所述的显示单元20则例 如为一液晶屏幕。如图2所示,所述的显示单元20与本体30主要是通过位在笔 记本电脑两侧的枢接机构40而分别和底座10枢接(于图2中仅显示右侧的枢接机 构40),当欲使用笔记本电脑时,可将底座IO静置于一桌面上,并使显示单元20 与本体30展幵一角度;反之,当结束使用时则可将底座10、显示单元20以及本 体30相互折合以节省空间(如图7、 8所示)。接着请一并参阅图3A、 3B,于本实施例中的枢接机构40包括一固定件41, 一第一转动件42以及一第二转动件43,所述固定件41具有一枢轴411以及一固 定于枢轴411中间位置的固定部412。如图3A及3B所示,固定部412是环绕于 枢轴411外侧表面并且沿枢轴411径向凸出,其中第一、第二转动件42、 43的中 央穿孔421、 431分别穿过枢轴411,而相互枢接于固定部412的相反恻。需特别 说明的是,由于第一、第二转动件42、 43是位在固定部412的相反侧,也即两者 之间并未实际接触,因此在转动时不会相互干涉。再请参阅图4、 5,组装时是将枢接机构40的固定部412固定于底座10上, 第一、第二转动件42、 43上的第一、第二转动部422、 432则分别连接显示单元20以及本体30(如图5所示)。如此一来,显示单元20以及本体30可通过枢接机 构40而相对于底座10旋转,其中由于第一、第二转动部422、 432被固定部412 隔开,因此第一、第二转动部422、 432不会因为相互干涉而一起转动,可方便使 用者分别调整显示单元20或本体30的角度。请参阅图5,在所述的底座10的背侧表面上设有一连接端口 11,所述连接 端口 11可利用导线(未图标)穿过枢接机构40进而与本体30电性连接,其可包含 USB、 PS/2或者D-sub连接器,用以外接一外围装置(例如打印机或扫描仪)。本 专利技术通过将连接端口 11设置于底座10上,可防止线材在本体30旋转时受到拉扯, 进而可大幅提升使用上的便利性。接着请参阅图6,于另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枢接机构40的第一、第二转 动件42、 43也可设置于固定部412的同一侧。如图6所示,所述的第一转动件42 是位于固定部412与第二转动件43之间,且在第一转动件42的一侧设有一垫片 R;特别地是,于本实施例中的第一、第二转动件42、 43分别套设于枢轴411上 的第一枢接部4111以及第二枢接部4112,其中第一枢接部4111具有一第一直径 D,第二枢接部4112则具有一第二直径d,分别对应于第一、第二转动件42、 43 的内径,且D〉d。如此一来,第一、第二转动件42、 43在转动时不会相互接触而 产生干涉,同样可方便使用者分别地调整显示单元20或本体30的角度。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枢接机构,可广泛地应用于一具有底座的电子装 置中,不仅可避免本体与显示单元在旋转时产生干涉,同时通过在底座背侧表面 设置连接端口,可防止本体在旋转时拉扯线材,进而可大幅地提升使用上的便利 性。虽然本专利技术以所述的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而其并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是具有:一枢接机构,具有一固定件、一第一转动件以及一第二转动件;一底座,连接所述枢接机构的所述固定件;一显示单元,连接所述枢接机构的所述第一转动件以相对于所述的底座旋转;以及一本体,连接所述枢接机构的所述第二转动件以相对于所述的底座旋转。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瑛峰邱杨博柯连田马塔儿
申请(专利权)人: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