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陆基圆桶循环水养殖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0218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2: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陆基圆桶循环水养殖设备,包括养殖部和净化部,养殖部与净化部通过两组水循环组件实现水循环,养殖部包括嵌入地面设置的水塘和陆基圆桶;净化部包括嵌入地面设置的矩形盲槽,矩形盲槽内设置有分隔矩形盲槽的过滤坝;第一水循环组件用于实现养殖部尾水向净化部的传输,第二水循环组件用于实现净化部循环水向养殖部的传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备多道沉淀、过滤功能,在沉淀池内种植水生蔬菜、浮水植物和挺水植物,在净化池内投放滤食性鱼类、虾和田螺,实现净水目的的同时,还可以通过副产品提升经济效益,养殖过程便于人为控制,可针对单个陆基圆桶进行调节,由于多道沉淀过滤组件的设置,提升水质从而提升养殖产品的存活率。的存活率。的存活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陆基圆桶循环水养殖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陆基圆桶水产养殖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陆基圆桶循环水养殖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陆基循环水养鱼,以陆地为基础,采用“受控式岸基循环水养殖系统”,其养殖优势,是该受控系统下成鱼无污染、无土腥味、口感好、销量可观;能实现高密度养殖,单位养殖密度可达传统土塘养殖模式的40倍。
[0003]然而,目前的陆基水产养殖一般采用较大的水塘,如发生部分养殖问题,则需要对整片水域进行调节,较为耗费资源,且循环功能较为单一,一般是陆基养殖池和河流等流动水质的交换,不具备沉淀、过滤、净化功能,一般仅具备鱼苗养殖,且养殖过程中的人为干预力较弱,且无法通过其他副产品进行收益,养殖培育成本较高,因此,继续一种陆基圆桶循环水养殖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陆基圆桶循环水养殖设备。
[0005]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0006]一种陆基圆桶循环水养殖设备,包括养殖部和净化部,所述养殖部与所述净化部通过两组水循环组件实现水循环,所述养殖部包括嵌入地面设置的水塘和陆基圆桶;
[0007]所述净化部包括嵌入地面设置的矩形盲槽,所述矩形盲槽内设置有分隔所述矩形盲槽的过滤坝,所述过滤坝将所述矩形盲槽分隔为沉淀池和净化池,所述过滤坝侧壁贯穿设置有若干渗透孔,位于所述过滤坝内部且连通若干所述渗透孔设置有空腔,所述空腔内填充过滤介质;
[0008]所述陆基圆桶设置于所述水塘的一侧且数量为若干个,每个所述陆基圆桶下方均连接有锥形套;
[0009]第一所述水循环组件用于实现养殖部尾水向净化部的传输,第二所述水循环组件用于实现净化部循环水向养殖部的传输。
[0010]优选的:第一所述水循环组件包括第一抽液泵,以及:
[0011]第一传输管,分别设置于所述水塘底部和所述锥形套下部;
[0012]第一排水管,用于将所述第一传输管传输的尾水输送至所述第一抽液泵;
[0013]过滤箱,设置于所述第一抽液泵一侧;
[0014]第二传输管,连通所述过滤箱和所述沉淀池。
[0015]如此设置,便于完成对于所述水塘和所述陆基园池内尾水向净化部的传输。
[0016]优选的:所述过滤箱内部设置有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以及转动设置于所述过滤箱一侧的翻盖,所述过滤箱两侧设置有安装托,所述安装托顶端转动连接有限位板。
[0017]如此设置,实现对于养殖部输出尾水的沉淀与过滤。
[0018]优选的:第二所述水循环组件包括:
[0019]第二排水管,设置于所述净化池输出端;
[0020]第二抽液泵,设置于所述第二排水管远离所述净化池的游离端;
[0021]第三传输管,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抽液泵输出端,另一端延伸至地面且连接有第一输水管和第二输水管;
[0022]所述第一输水管用于连接所述第三传输管与所述陆基圆桶,且所述第一输水管外壁设置有第一阀门;
[0023]所述第二输水管用于连接所述第三传输管与所述水塘,且所述第二输水管外壁设置有第二阀门。
[0024]如此设置,实现对于净化部沉淀、净化、过滤完成后的净化水箱养殖部的传输。
[0025]优选的:所述第一阀门与所述第二阀门均采用具备流量传感器的阀门。
[0026]如此设置,关闭单个阀门,即实现对于单个陆基圆桶的水质调控,无需对养殖部整体进行调节,节约养殖成本。
[0027]优选的:所述沉淀池与所述净化池的容积比例为3:7。
[0028]如此设置,通过过滤坝实现沉淀,通过轮叶黑藻、滤食性鱼类、虾类和螺类实现生物净化,即具备多道净化过滤,提升循环水的水质。
[0029]优选的:所述过滤箱靠近所述翻盖的端面贴合设置有密封垫。
[0030]如此设置,提升所述过滤箱的密封性能。
[003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32]具备多道沉淀、过滤功能,有效提升养殖用水的水质,且采用循环水的方式节约换水的资源损耗,在沉淀池内种植水生蔬菜、浮水植物和挺水植物,在净化池内投放滤食性鱼类、虾和田螺,实现净水目的的同时,还可以通过副产品提升经济效益,本申请的养殖过程便于人为控制,可针对单个陆基圆桶进行调节,由于多道沉淀过滤组件的设置,通过提升水质从而提升养殖产品的存活率。
附图说明
[003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4]图1是本技术所述一种陆基圆桶循环水养殖设备的第一结构视图;
[0035]图2是本技术所述一种陆基圆桶循环水养殖设备的第二结构视图;
[0036]图3是本技术所述一种陆基圆桶循环水养殖设备的第三结构视图;
[0037]图4是本技术所述一种陆基圆桶循环水养殖设备的第四结构视图;
[0038]图5是本技术所述一种陆基圆桶循环水养殖设备的俯视图;
[0039]图6是本技术所述一种陆基圆桶循环水养殖设备的仰视图;
[0040]图7是本技术所述一种陆基圆桶循环水养殖设备的剖视图;
[0041]图8是本技术所述一种陆基圆桶循环水养殖设备包括的过滤箱的结构视图;
[0042]图9是本技术上述图5中“A”的局部放大图;
[0043]图10是本技术上述图5中“B”的局部放大图。
[0044]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0045]1、模拟地面;101、护栏;2、水塘;201、陆基圆桶;201

1、锥形套;3、沉淀池;301、净化池;4、过滤坝;401、渗透孔;402、空腔;5、第一排水管;501、第一传输管;502、第一抽液泵;503、第二传输管;504、第二排水管;505、第二抽液泵;506、第三传输管;507、第一输水管;507

1、第一阀门;508、第二输水管;6、过滤箱;6

1、第一过滤网;6

2、第二过滤网;601、翻盖;601

1、安装托;601

2、限位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46]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陆基圆桶循环水养殖设备,包括养殖部和净化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部与所述净化部通过两组水循环组件实现水循环,所述养殖部包括嵌入地面设置的水塘(2)和陆基圆桶(201);所述净化部包括嵌入地面设置的矩形盲槽,所述矩形盲槽内设置有分隔所述矩形盲槽的过滤坝(4),所述过滤坝(4)将所述矩形盲槽分隔为沉淀池(3)和净化池(301),所述过滤坝(4)侧壁贯穿设置有若干渗透孔(401),位于所述过滤坝(4)内部且连通若干所述渗透孔(401)设置有空腔(402),所述空腔(402)内填充过滤介质;所述陆基圆桶(201)设置于所述水塘(2)的一侧且数量为若干个,每个所述陆基圆桶(201)下方均连接有锥形套(201

1);第一所述水循环组件用于实现养殖部尾水向净化部的传输,第二所述水循环组件用于实现净化部循环水向养殖部的传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陆基圆桶循环水养殖设备,其特征在于:第一所述水循环组件包括第一抽液泵(502),以及:第一传输管(501),分别设置于所述水塘(2)底部和所述锥形套(201

1)下部;第一排水管(5),用于将所述第一传输管(501)传输的尾水输送至所述第一抽液泵(502);过滤箱(6),设置于所述第一抽液泵(502)一侧;第二传输管(503),连通所述过滤箱(6)和所述沉淀池(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陆基圆桶循环水养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箱(6)内部设置有第一过滤网(6

1)和第二过滤网(6

2),以及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勇王顺杨瑞郜华桥史炳奎张磊刘春玲刘新凤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西青区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