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眼科测量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眼科检查设备
,尤其是涉及一种眼科测量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眼轴长是人眼结构的重要参数,角膜正中到视神经与视网膜黄斑中心窝之间的一条假设线,称为眼轴,其长度一般在22~27毫米范围内,平均为24毫米。眼轴长是判断人眼屈光不正的根源,能区别出真性近视与假性近视,也是测算白内障手术后人工晶体参数的重要指标。
[0003]现有市面上的眼轴长测量装置有A超测量法和光学测量法。A超测量法采用超声测距原理,需要探头直接接触人眼,且超声的分辨率较低、测量不够精确。光学测量法基于双波长的光相干原理,现有设备多是利用时域干涉测量方法,设备结构复杂,装调难度大,尤其是内部光学延迟线要求在高速运动中要保持平稳性。深圳市斯尔顿科技有限公司最早提出利用频域OCT(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光学相干层析成像)方法进行眼轴测量,由于频域OCT的测量深度一般在5mm以内,眼轴长大于20mm,因此利用一组频域OCT难以实现大范围眼轴长测量,针对该问题深圳市斯尔顿科技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眼科测量装置,用于利用测量光检测被测眼(1),包括光纤模块(12)、参考镜模块以及干涉信号探测器(14),光纤模块(12)包括样品臂(127)以及参考臂(128),所述样品臂(127)用于将所述测量光分别聚焦于所述被检眼的眼前节和眼后节,并分别接收从所述眼前节返回的眼前节光信号以及从所述眼后节返回的眼后节光信号,并将所述眼前节光信号和所述眼后节光信号传递至所述干涉信号探测器(14);其特征在于:所述参考镜模块包括第一参考镜(18)、与第一参考镜(18)并行的第二参考镜(20)以及光路选通组件(17),所述参考臂(128)用于输出参考光至参考镜模块,输出至参考镜模块的参考光分成两路,其中一路为第一参考光,其中另一路为第二参考光,所述第一参考光由第一参考镜(18)反射回参考臂(128),所述第二参考光由第二参考镜(20)反射回参考臂(128);所述光路选通组件(17)用于对第一参考光和第二参考光进行交替选通,当选通第一参考光时,第一参考光通过参考臂(128)传递至所述干涉信号探测器(14),第一参考光与所述眼前节光信号进行干涉产生眼前节干涉光信号,当选通第二参考光时,第二参考光通过参考臂(128)传递至所述干涉信号探测器(14),第二参考光与所述眼后节光信号进行干涉产生眼后节干涉光信号;所述第一参考镜(18)的位置为固定不变,所述第二参考镜(20)为可移动参考镜,所述第二参考镜(20)通过前后移动来改变第二参考光的光程距离以获得最优眼后节干涉光信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眼科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路选通组件(17)为旋转光栅片,所述旋转光栅片由若干个相互间隔的透光区(171)和挡光区(172)组成,所述旋转光栅片通过周向旋转使透光区(171)交替导通第一参考光和第二参考光,当透光区(171)导通第一参考光时,挡光区(172)阻断第二参考光,当透光区(171)导通第二参考光时,挡光区(172)阻断第一参考光。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眼科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参考镜模块还包括准直透镜(15)、分光片(16)以及反射镜(19),所述准直透镜(15)、分光片(16)以及第一参考镜(18)位于同一水平光轴上,所述分光片(16)和反射镜(19)位于同一竖直光轴上,所述反射镜(19)以及第二参考镜(20)位于同一水平光轴上;输出至参考镜模块的参考光经过准直透镜(15)后成为平行光,再经过分光片(16),其中一部分平行光由分光片(16)透射后经过旋转光栅片的透光区(171)到达第一参考镜(18)上,由第一参考镜(18)反射后原路返回至参考臂(128)作为第一参考光,其中另一部分平行光由分光片(16)反射后经过旋转光栅片的透光区(171)到达第二参考镜(20)上,由第二参考镜(20)反射后原路返回至参考臂(128)作为第二参考光。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眼科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眼科测量装置还包括第一光源(13)、聚焦透镜(9)以及依次与被测眼(1)位于同一水平光轴上的接目物镜(4)、第一分色镜(5)、第二分色镜(6)、成像物镜(7)和图像传感器(8),所述聚焦透镜(9)与第一分色镜(5)位于同一竖直光轴上;所述光纤模块(12)还包括耦合器(121)、输入臂(126)以及输出臂(129),所述第一光源(13)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燕飞,周海潮,陈子弈,陈珂,崔银川,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法里奥光学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